文\王奇
使命,是在茫茫戈壁,用党旗的色彩点燃青春的激情,让万里边疆固若金汤;使命,是祖国需要的时候,用智慧的灯塔照亮心灵之舟,让国之重器横空出世;使命,是人们身处绝境,用忠诚乃至生命抵挡风雨,让温暖的手掌抚平流血的创伤。
有一种力量叫使命。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政党,缺乏使命的认同感,如同失去了家园的灵魂,失去了根系的大树,失去了源头的大江大河。
我们最可爱的人——军人,在崇高而神圣的保家卫国的岗位上,以军人独有的使命树起庄严而神圣的丰碑,铸造国家安全的万里长城。
有首诗说得好:“绿叶需要阳光的照耀,花儿需要雨水的滋润,我们的祖国,需要军人的保驾护航。”
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我们的军人深感责任的重大,不敢有半点马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以“招之则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英雄气概壮我国魂,扬我国威。
因为肩负使命,他们心存感激;因为肩负使命,他们满怀忧虑;因为肩负使命,他们甘于淡泊清贫的日子;因为肩负使命,他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日日夜夜,任凭风吹雨打,任凭波浪冲刷,任凭骄阳暴晒,任凭雷电交加,军人守护着,警惕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之夜,人们举头望月,品尝人生欢乐时,他们在树林里、荒草中,执行任务,忍受飞蛾的扑打和蚊虫的叮咬;人们围在篝火旁,唱起动听的歌谣,跳起欢快的舞蹈,他们却在荒山野岭、沙漠戈壁站岗放哨,出生入死;人们在流光溢彩的晚会上谈笑风生、举杯庆贺时,他们却高度警觉,只能用压缩饼干充饥。
他们忘不了父母渴望的目光,忘不了妻子焦急的等待,忘不了孩子在睡梦中仍在呼唤爸爸回来。
他们深深的愧疚,谁不想与年迈的父母多呆一会儿,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谁不想与妻子孩子多呆一会儿,共赏天伦之乐。但我们的军人有时真的难以做到。
有的军人不能为老母亲送葬,只得长跪母亲墓碑前,泪如雨下,内疚不已。有的军人不能亲自送即将分娩的妻子去医院,妻子忍受分娩前的阵阵痛苦,深感寂寞无奈,泪水涟涟。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南海舰队某部南沙守礁工程师李文波,入伍二十多年来,先后二十九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九十七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一百四十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五天后回到南沙,二十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三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军人需要亲人的理解支持。我们的军人是把爱小家扩充为爱大家,把爱心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广大人民谋福利,保平安。
武警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王伟,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舟曲泥石流现场, 27岁的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与战友营救二十多个小时,让二十三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两个月的妻子、妹妹和岳父母一家五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王伟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强烈使命感谱写了一曲爱心献给党和人民的动人乐章。
不让南沙丢失一寸。大海天水一色,惊涛拍打礁盘。在南海星罗棋布的岛礁上,驻扎着一支英雄部队,他们被誉为“南沙卫士”。
这里地处祖国的最南端,远离大陆1000多公里,常年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环境艰苦,曾一度被称为“海上生命禁区”。进驻南沙近30多年来,南沙卫士们吃苦不言苦,不论驻守条件如何变化,他们始终如一地用牺牲和奉献捍卫着国家的主权。南沙卫士们强烈的责任感,源自他们对党与人民的忠诚,源自他们对祖国每一寸土地的深沉热爱。
初心永不忘,使命肩上扛。这需要真诚的付出,需要忘我的投入,需要旷达的胸怀,需要把维护国家利益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和幸福。
我们赞扬军人,是为了弘扬军人的精神,是为了继承军人为国家尽忠义的无私担当,是为了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是为了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
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给他的颁奖词有这样的话,“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从黄旭华等军人的身上,我们深深体悟到“有一种力量叫使命”的深刻内涵。我们要以军人为人生的楷模,以强烈的使命感做人民利益的保护神,做党与国家的忠诚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