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尚明文的头像

尚明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27
分享

乡村奇缘

彭家寨,是湖南湘西辖区内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村寨,可因一对老夫妻的相继离奇去世,为这个村寨带来了一些神秘色彩。

这对老夫妻,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在土里刨食,育有两子一女,三个孩子都很争气,本世纪初,一个个相继考上985高校,大学毕业后,一个儿子在北京定居下来,另一个儿子和女儿在省城长沙安定下来。

按理说,儿女有出息了,两个老人一辈子含辛茹苦的生活也该结束了,剩下的日子,该是随着子女们享享清福了。

可老两口并没有那么做,在三个子女家中轮流短暂的小住后,老两口决定继续回村里长住。

他们的理由是:一来呢,孩子们虽然都是高校毕业,但由于家里底子薄、背景浅,全靠孩子们个人奋斗,才勉强在外面站稳脚跟,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二来呢,一辈子在土里刨食习惯了,住在像困兽一样的城市牢笼里,连个种菜的地方都找不到,过得极不舒服。

在家里可就不一样了,侍弄两亩茶园,栽个亩把水稻,养点鸡鸭,随着四季变化,再种点时令蔬菜。这种生活,既可以时常活动筋骨,又能随时吃到自己种的绿色蔬菜,更无大钱开支的压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硬是快活像神仙。

生活,时常让计划和现实脱节。老两口的快活日子,并没有持续几年,就不得不面临着重新调整。

前些年,由于没有赚轻松钱的本事和渠道,只有将吃苦耐劳,死做硬做,省吃俭用等优良传统发挥到极致,盘三个儿女陆续上完大学成完家,老两口的身体,早已被提前透支、掏空贻尽。

在以前,想着自己做父母的“任务”没有完成,老两口,有个头痛脑热的小灾小病,根本不敢去医院,实在挨不下去的时候,也只是去小诊所买点药,挂个点滴什么的,治住眼前的“标”就行,至于病情的“本”,是丝毫顾不上的。

年轻时,背头好,硬扛能力强。上了点年纪后,体质下滑,昨天腰杆痛,今天胃病复发,明天不知道又出现什么幺蛾子,各种各样的毛病都开始冒头。

还算孝顺的儿女们,在父母明确拒绝不肯跟他们长住后,又提出给两个老人进行全面体检,有病早点治。

两个老人却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病情自己清楚,无非两种,一种是年轻时累出的病,一种是年纪大了,各类器官衰老引起的并发症,两种病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只要基本维持就好,几个儿女若有时间,偶尔回来看看就好。

孝顺孝顺,以顺为孝,儿女们见实在拗不过父母,只能顺从他们,以一个月为周期,几兄妹轮流着,时不时带些药品、营养品回家,小住两天,看看老两口。

毕竟,两老口都是七十大几的人了,人老了,这样的日子也没持续多久。

又逢一个小长假,这次是轮流到老大一家子从北京赶回来,陪陪老两口。老大发现,比起前三个月来,老两口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尤其是父亲,脸色腊黄腊黄,讲话也是有气无力,问他那里不舒服时,他只是摇头,又不肯说。

老大看到父母这个样子,想马上拉他们去当地的三甲医院去看看,被父亲坚决地拦住了:“自己的病情自己清楚,以前还可以扛一扛,这次,恐怕有点杠不过去了,最好叫老二和幺妹也转来一趟,大家一起吃个团圆饭。”

老大强忍着悲痛,给老二和幺妹打了电话,说了父亲的病情和心愿。

当天下午,老二和幺妹各带着一家子,便从省城马不停蹄赶到了家,此时,老大早已做了一桌子的好菜,把两位老人请到上座,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吃了顿团圆饭。

在饭桌上,老父亲一反常态,多年不饮酒的他,还兴致很高的喝了半瓶啤酒。

当天晚上,一家人说了很多的话,平时不多话的老两口,当晚的话似乎特别多,把他们三兄妹成长过程中,出现过的趣事和糗事,以前说过的,和没说过的,都重新回忆了个遍。

讲到兴奋处,一家人跟着哈哈大笑;回忆到艰难处,大家暗淡神伤的同时,又庆幸一家人咬牙挺了过来,现在终于拔开云雾见睛天。

不知不觉中,到了深夜,讲的人,已经很累了,听的人,也开始哈欠连天了,在这种爱意融融的天伦之乐氛围下,大家互道晚安,回到各自的房间,踏实的沉沉睡去。

最先发现老父亲异常的,是母亲,老两口生活了一辈子,母亲知道父亲的生活习惯,每天凌晨五点前必醒,且会伴着咳嗽声进行一次小解。今天凌晨却显得特别的安静,都快天亮了,却依然不见老头子有任何动静,她感到很奇怪,便推了推父亲,才发现老头子早已没了呼吸,身体已变得冷硬。

秋日的凌晨,天亮得不是很早,加上早上雾多,五点多钟,天地还是一片混沌迷蒙。在母亲一声声急促地呼喊下,三个子女和他们的小家成员,都一个个从沉睡中慌乱的起床,跑到父亲的房间查看。

此时的父亲,穿着昨晚的睡衣,眼睛紧闭,脸色灰暗蜡黄,身体冰凉僵硬,早已没了呼吸。这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了,小小的房间,顿时传出呼喊声、哭声一片......

悲痛归悲痛,生活还得继续。三个子女都清楚,父亲的离去,既然无力回天,当前,最大的任务,就是把父亲热热闹闹的盘上山。

打电话给亲友报丧、请主事管堂、请道士先生、买寿衣寿裤、棺材店里挑棺材、买菜买肉买鞭炮......事情繁杂琐碎,本身都无经验,幸好有邻居们热心帮忙,一切事宜,按正常步骤进行着。

父亲的突然离世,对母亲的打击很大。平素来,父亲的身板,一直比她硬朗,有什么重活累活,从不让她插手,都是父亲一个人全包了。平时,母亲有个什么伤寒感冒、三病六疼,更是父亲跑前跑后悉心照顾。

“这个老头子,说好要走在我后面的,怎么讲话不算数,突然跑到前面去了呢?”不管身边有人没人,一整天,母亲重复着这句话,一个人常常喃喃自语不下上百遍。

大家都以为母亲年纪大了,有点喜欢唠叨而已,一边是父亲刚去逝,要忙的事情太多,每逢母亲重复着这句话时,大家都只是缚衍安慰两句,转身又忙别的事去了。

当天下午,一切都按原定的计划进行中,给父亲的寿衣寿裤已穿好,棺材也买了回来,道士也被请进了家门,挂菩萨、设灵位、敲锣鼓,诵经文,帮忙的亲友更是来往穿梭,管堂、饭房、菜房、酒房、礼房,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

看母亲一整天喃喃自语,一边偷偷为父亲的离去流泪,一边责怪父亲比她走得早。担心母亲伤心过度,天还没黑,三个子女便劝母亲早点回房休息。

母亲回到房间,刚躺下不久,令人惊叹的一幕发生了:一只硕大的蝴蝶,不知从哪儿飞了进来,时而停在枕边,时而停在棉被上,时而在房间上空,不停地绕着四壁盘旋飞行。

几个子女发现了,担心影响母亲的休息,拿过来几张抽纸,想将蝴蝶抓起扔掉,这一行为,却被母亲赶紧制止了。

她对着孩子们喃喃地说:“小时候,曾听你们外公外婆说过,有亲人过世时,如果家中出现昆虫或其它小动物,不可以杀死、赶走,因为他们很可能,就是你的亲人“变”的,他们也舍不得活着的亲人,因此会“变成”或“化成”昆虫或其它小动物,回到家中看望亲人。”

“你们看这只蝴蝶,你们父亲在时,没有出现,他刚走,这只蝴蝶就出现了,而且来得很蹊跷,有谁知道,他是不是就是你们父亲变成的呢?”说到这里,

只见母亲看着上下翻飞的蝴蝶,不但没厌倦之意,目光中,竟充满着无限柔情。见说不过母亲,几个子女也便由着她去了,转身又忙别的事。

晚上十点左右,当天的所有事务基本告一段落,帮忙的亲友吃过夜宵,大家一起约定好明天早上继续帮忙的时间,正准备陆续散去,就在这时,母亲休息的房间里,突然传来了连续几声尖叫:“快来人啊,我妈也走了”、“快来人啊,我妈也走了”......

顺着尖叫声,众人一起涌入房间,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白天都还好好的老太太,此时却永久地闭上了眼睛,苍老而蜡黄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神色,枕头旁边,赫然停着白天那只硕大的蝴碟。这么多人涌入,那只蝴蝶好像根本不怕人似的,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旁边有人提议要将那只蝴蝶赶走时,却被三兄妹不约而同的齐声制止了,他们说出了下午的奇怪见闻及与母亲的对话,众人听后,无不连连称奇,难道真是老爷子来接老太太了?太不可思议了!这也太神奇了!自己活了大半辈子,这样的事情,还是头一次亲眼所见。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铁关系,铁感情,却被这对平凡的农村夫妻,以自然老去的方式实现了,这既算是悲,也算是喜。

悲的是,作为儿女,还没来得及好好尽孝,同日失去双亲,从此人生只剩归途,怎不叫人伤心落泪。

喜的是,作为平凡老夫妻,活着的时候,同心同德,恩爱一生;老去的时候,也是心有不舍,相伴相随。这样的夫妻关系,怎不值得祝贺道喜。

经过向村里长辈们请教,三个儿女最终决定:两副棺材、同日出殡、同一墓穴,合葬打碑。

故事讲到这里,本来应该可以结束了,但是,这个故事的真正精彩处,却是在出殡的时候。

那天早晨,除了先前的那只大蝴蝶外,不知从何处又飞来一只蝴蝶。

两只蝴蝶先是围绕着三兄妹及他们的家人,不停地打着转转飞,像是表示留恋与不舍。后来,两只蝴蝶围绕着所有帮忙的人群,不停地打着转转飞,像是表示感谢与道别。正式出殡后,随着棺材的不断移动,两只蝴蝶始终在棺材的上空盘旋,时上时下,时左时右。当棺材顺利被抬到墓地后,两只蝴蝶绕着所有人转了几圈后,向着西边的方向,你追我赶,形影不离,翩翩飞舞,越飞越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