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尚明文的头像

尚明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25
分享

趣谈湘西名人改名的故事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这是一句被很多人奉为经典的老话,名字对一个人的影响,排在第六位,稍次于读书的作用,可见其重要性。

作为湘西人,闲时翻看当地名人录,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在这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或浓或淡一席之地的名人中,他们的成功,固然有着各自的天资、努力、机遇等多种原因外,不少名人似乎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对自己的名字很看重,而且都曾有过改名字的经历。在这里,说说两个湘西“天花板”级人物的改名故事。

首先,我们说一说“湘西王”陈渠珍的改名故事。

陈渠珍,凤凰县人,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卒于1952年。他是湘西呼风唤雨的实力派人物,先后担任过湘西巡防各军统领,湖南第一警备司令、湘西屯边使、湘西镇守使、沅陵行署主任、湘西绥靖公署主任、湘鄂川黔边区绥靖公署副司令官、湖南省和平自救运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有“湘西王”之称。

陈渠珍原来不叫陈渠珍,原名叫陈开琼,他从小就学文习武,刻苦钻研,很快成了文武兼备的学士,后来考取了清政府为创办新军设在长沙的“武备学堂”深造。接受高校文化薰陶后,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开琼”这个名字太俗气了,既不响亮,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虽然自己很努力,但一值不被周围的人重视,心想可能跟这个名字不太好有一定的关系。

年轻气盛,意气风华,一番仔细思索后,于是,将“开琼”改名为“渠珍”,意寓为:水沟里的珍宝。既有些暗讽周围人不识人才的小怨愤,更多成份是是明志,激励自己是珍宝的话,迟早会发出属于自己闪亮的光茫。

还别说,这名字改过之后,名气似乎一路开挂,职务不断变化,人生传奇无数,虽无问鼎天下的雄心,却也将“保境安民”做到极致。

再说说革命家、军事家贺龙元帅的改名故事。

贺龙元帅,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仅读了5年私塾便辍学务农,平时以打柴、割草、放牛为主,农闲时节与父亲外出缝衣赚钱养家糊口。

苦难的童年,使其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两把菜刀闹革命,洪家关闯出个贺胡子。”他的革命人生经历是一段传奇,他的四次改名经历也是有趣的谈资。

贺龙出生后,第一个名字叫“贺文常”,字云卿。是他的父亲取的,按照当地贺氏家族辈份,他父亲属于“士”字辈,他属于“文”字辈。

开始启蒙读书后,贺龙的父亲和老师商量给他取了个文雅的学名叫“贺平轩”,寓意为:看他好动,希望他读书了要文静一些,就取个”平“字。看他额头宽广,气度不凡,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后面再添个”轩“字。

长大些后,贺龙的祖母认为贺平轩这名字太雅气了,穷苦人家的孩子消受不了。又将贺平轩改名为“贺振家”,老人家的愿望很淳朴也很实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希望贺龙以后能将家业振兴起来,就已相当不错了。

到了二十来岁,贺龙已经开始在干革命大事了,他参与组织了当时的大庸、慈利、永顺、桑植、龙山5县农民起义,对自己贺振家这个名字不太满意,觉得不够威武霸气,便自己改了一个新的名字“贺镇南”。

后来 , 贺龙在革命实践中,懂得了许多革命的道理。他想:皇帝怕谁啊?不就怕呼风唤雨的巨龙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名字要改就改大些,于是,“贺龙”这个名字就誔生了。

当初,改成这个名字时,还有一段波折:因为“贺龙”这个名字,贺姓第三代祖人曾经用过,按照老规矩,后代子孙再用同样的名,会触犯煞气。

幸好,革命战友林德轩的一句话,将大家的顾虑瞬间化解:“一个武人怕什么煞气哟!倒是要有点杀气才好!云卿有云,龙喜云雾,名和字吻合得非常到位,以后的成就,恐怕要超过你们的祖人了。就是重了祖先名字,我看前有老龙开道、后有小龙翻腾,龙子龙孙,行云布雨,好得很啊!”

从此, “贺龙”这个名字就这样定下了,并一直沿用了下来。

最后说说“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的改名故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叫沈岳焕,生于湖南省凤凰县,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和考古学专家。他创造了散文化的小说笔法,并在他的作品中构造了独特的“湘西”文化,如代表作《边城》,《三三》,《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他把自己对人性的“真”“善”“美”的理解融入作品中,形成了一曲曲优美的“乡土抒情诗”,被中国文坛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沈从文少年时顽劣不堪,常常逃学去外面游荡。他为了能在街上看木偶戏,经常不去上课,将书包藏在土地庙里,有时就这样看一整天的戏。

1917年,沈从文当兵了。那时候当兵是一条出路,当然最现实的目的是谋口饭吃,沈从文家里特别困难,他去投军,也算是解决了一个人的吃食问题。他参加的是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在部队里,沈从文算是有点文化的人,官兵都叫他“身小师爷”。

一次,他到司令部去办事,军法长名叫肖选青,是一个又高又大的胖子,但是这个人读过书。他听别人叫沈从文为“身小师爷”,于是问:“身小师爷,你叫什么名字?”

沈从文怯生生地说是沈岳焕。军法长说:“好啊,岳焕、岳焕。‘焕乎,其有文章!’我看你今后就叫从文吧。”

原来“焕乎,其有文章”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是为颂扬尧治天下的功德之辞,说尧的功业巍然焕然。这里的“文章”是指经天纬地的功业。

沈从文一听,感觉不错,于是真就将自己名字改了。沈从文之所以这样乐于改名,一方面当然可能是长官的话不能不听,违拗了总不好。二来,当时部队里,有文化的人都处在上层,这也刺激了他求知的渴望。此外,原来的名字岳焕笔画太多(嶽煥),不如从文(從文)那样简单明了,写起来方便。

不承想,这名字一改,后来竟成了一个享誉中国现代文坛的大师出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