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龙口市黄城西南约5公里处,位于龙口市中心位置,有个村庄——吴家窑,有土地八百余亩,一百四十户人家,四百多人口的行政村。
大清咸丰四年(公元一八五四年)吴氏族谱记载:我吴氏先世江南藉延陵巨族,明洪武二年,我吴氏始祖自江南延陵徒居山西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后随移民潮来到黄县。崇祯年间,吴氏长兄被冷家庄冷姓招为婿,后冷姓绝嗣,吴氏人丁兴旺,以烧窑为业,村名改为吴家窑。
吴家窑村交通十分便利,进出村有八条路,村四面有河。整个村庄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十分规整。街道全是河溜石铺路,纵横整齐。村南北三条街,东西四条街。全村有多条胡同,条条都和大街相通,被称为“棋盘街”。
村里土地很有特色,村南、村北耕地为南北垄,村东、村西耕地为东西垄,故称“四出头地”。
在财神庙和井之间,有棵约两人合抱粗细大豆树(学名苦楝树),庞大的树冠好像搭起遮天蔽日的巨伞,到四、五月份,花期开满了淡紫色小花,花香飘得很远,整个村庄都能闻到它的香味,到了秋天,金灿灿的果实挂满了整个枝头。
吴家窑村有多座庙,分别是:村前街偏西、道南有家庙,家庙后院东有棵大松树;村南北中心街北头有佛爷庙,里面有十八罗汉等神像壁画,庙旁有一间钟屋,里面有一大钟(此庙房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翻修时,发现有文字记载:冷家庄建);村西北有高家庙(村里住有几户高姓);村东西中心街,东头有财神庙,每过年时,庙前搭棚张灯结彩,很是壮观;村南约三、四百米处有一姑庵;村西建有一大庙,此庙后称为吴家窑庙,在庙西边还有土地庙。
相传,清朝年间南方一道土来到此处,看到村东南有块大陨石,形如大鹅蛋,说是落地凤凰,只有盖上一座大庙方能压住生财。后村民盖起村西大庙,规模宏伟壮观,庄严肃穆,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
庙前有一座精致花岗岩石建成的漂亮大戏台。 解放前在戏台前,有功夫市场,周围村出来打工的老百姓,都到此处等人雇工,凡用工的也都到此处雇工,当时非常热闹。
庙宇分为三个大院。前院是马殿,内有数匹彩色泥塑马,四边是牛头、马面武土,手持枪刀剑戟。传说有天夜晚风雷闪电要下雨了,小道士挨个殿去查门窗关严没有?发现马殿里泥马全身上下湿漉漉,觉得很奇怪,没敢声张。后来有天半夜发现,这些泥马到庙西南百余米处,在一平坦高地吃草,很是惊讶,马上跑去告诉了主持,说泥马从马殿跑出去,到西南高台处吃草了,主持听了很是吃惊,将信将疑。后来这些马在吃草时被夜行人冲走,几匹泥马现原型,留在高台草地里,后来人们就把这片高地叫“马家台”。其余的泥马也没回庙里,不知去向?后来发现位庄庙里多了几匹泥塑马(位庄庙,坐落于位庄姜家村北,庙号海晏寺 ,因处于位庄乡,邑人习称其为位庄庙,是老黄县境内最大的寺庙)。
中院东厢房是老母殿(当地人称为老母奶奶),老母塑像面带微笑,正中盘膝而坐。两边侍女手捧仙桃,恭敬肃礼。老母聪明美丽,心地善良,能呼风唤雨,有求必应,是家乡最敬重的神灵。逢年过节,家家都供奉老母,遇事祷告求老母显灵,延续至今。
殿前有四棵两人合抱粗细、数丈高的参天松柏,挺拔苍劲,枝桠繁壮,已有几百年树龄。整个大院被遮得不见太阳。抗战时期,民兵在松柏树上搭上门板,人站在门板上,监视黄县城里日本鬼子和伪军的活动。
北院东西宽40余米,有并排三处大殿组成。中间大殿是三清观。屋顶是彩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屋檐下有六根红漆大圆木柱,柱下是精雕的巨型石墩,红漆殿门庄严美观。殿内供奉三尊神像,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左边是上清灵宝天尊(太上道君),右边是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两边有十八罗汉雕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东大殿是药王殿,供奉药王孙思邈神像,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名人。著有《千金要方》《千山翼方》等著作,北宋祟宁二年,被追封为“妙应真人”。福佑人们消灾袪病,平安康宁。
西大殿是关帝殿(又称武财神),供奉关公神像,关老爷红脸长须,眯眼端坐,塑像威武雄壮,气宇轩昂,民间尊称“关公”。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尊为武圣人。左边白脸捧印关平,英姿矫健,风度翩翩;右边黑脸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气势惊人,不怒自威。
逢年过节,村民到庙烧香许愿,祈求平安发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里成了临吋学校,孩子们在此上学。
吴家窑庙历经战火和人为的破坏,已经荡然无存,只留下残墙断壁、破砖碎瓦,诉说着那逝去的辉煌。
2007年11月,吴家窑村被龙囗南山集团兼并。村旧址,南山集团建成城市花园东区,龙口市在此处盖上安居工程房,柏油马路四通八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到处灯火辉煌,车水马龙,发展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