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面有个依山傍水,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人间仙境(东临蓬莱、烟台,南临招远、青岛,隔海与大连、天津、秦皇岛相望,西、北濒渤海),是全国百强、工业百强(县、市)、全国卫生、文明、园林、绿色小康、优秀旅游、最具幸福感海滨城市——龙口市(西周初期建莱子国,秦设齐郡,始置黄县,是中国最早县治单位之一。三国名将太史慈,秦代东渡方士徐福是东莱黄县人。1986年设龙口市)。
在龙口市黄城西南约5公里处,位于龙口市中心位置,有个村庄——吴家窑,有土地八百余亩,一百四十户人家,四百多人口的行政村(1991年出版的《龙口市村庄志》记载:氏族姓氏8姓:吴姓93户,梁姓18户,冯姓12户,高姓7户,田、王姓各4户,位、陈姓各1户)。
大清咸丰四年(公元一八五四年)吴氏族谱记载:我吴氏先世江南藉延陵巨族,明洪武二年,我吴氏始祖自江南延陵徒居山西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后随移民潮来到黄县葛子崖茅子圈(吴家窑村族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被毁,老人相传,北树口村吴氏族谱保存者证实,葛子崖应该在东江街道邹家洼村附近,村南泳汶河)。崇祯年间,吴氏长兄被冷家庄冷姓招为婿,后冷姓绝嗣,吴氏人丁兴旺,以烧窑为业,村名改为吴家窑(后有吴氏几户搬到西江村和毡王村)。
吴家窑村老人相传,北树口吴氏族谱记载,因葛子崖村南河水泛滥,冲塌房屋,把其村淹没,吴氏宗亲流落各地。其二弟、三弟在芦头北树口村落户。后三弟这部分迁到黄县城北羊岚村。羊岚吴氏族谱保存者吴明之也证实此事(羊岚村族谱记载,其支后期部分有落户羊岚吴家村、羊岚河崖马家村、即墨仲村、海城析木镇、梅河口等地)。
从清到民国初年间,吴氏村民以烧窑为生。后经军阀混战,日寇侵略,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窑厂 倒闭。
二十世纪末,村北仍有几处土窑遗迹,窑膛的泥土呈喑红色,周围遍地是砖瓦碎片,可见当时的兴旺发达。
吴家窑村交通十分便利,进出村有八条路,四通八达(和周围邻村均相隔半公里,西南:韩家洞村,东:观刘村,东北:大宋村,北:南智村)。村四面环水,村西是龙口市有名的第二大河泳汶河(村东、南、北都有河。在很早以前,周围村庄瘟疫漫延,而吴家窑村却没有瘟疫,老人讲瘟疫不过河)。
整个村庄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十分规整。街道全是河溜石铺路,纵横整齐。村南北三条街,东西四条街。村后街(东西街)是周边邻村,西到芦头、北马、龙口,东到黄城集、石良、栖霞赶集必经之路。那时后街老百姓下半夜常被牲畜铃声,小车吱吱声闹醒,赶集的、送石灰的人络绎不绝。村东(南北街)也是邻村北到黄县城、蓬莱,南到招远、青岛的必经之路。全村有多条胡同,条条都和大街相通,被称为“棋盘街”。
村里多数人家都有几分地的大园,园里栽有各种水果树,空闲地方种些蔬菜。在村中最南头冯氏园中间,有一棵约二人合抱粗细的大杨树,树上有一喜雀窝,得仰起脖子才能看到。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村民盖房都没占用耕地良田,都在园里盖房。
村里土地很有特色,村南、村北耕地为南北垄,村东、村西耕地为东西垄,故称“四出头地”。
村里没有水井,吃水上村东约三百米处,经过一条小河去取水,井很浅,有时伸手用水桶就能提出水,井水很甜,做豆腐用此水,比别处井水还多产豆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村东打了一眼二十多米的深井,结束了出村挑水的历史。
在财神庙和井之间,有棵约两人合抱粗细大豆树(学名苦楝树),庞大的树冠好像搭起遮天蔽日的巨伞,到四、五月份,花期开满了淡紫色小花,花香飘得很远,整个村庄都能闻到它的香味,到了秋天,金灿灿的果实挂满了整个枝头。
吴家窑村有多座庙,分别是:村前街偏西、道南有家庙,家庙后院东有棵大松树;村南北中心街北头有佛爷庙,里面有十八罗汉等神像壁画,庙旁有一间钟屋,里面有一大钟(此庙房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翻修时,发现有文字记载:冷家庄建);村西北有高家庙(村里住有几户高姓);村东西中心街,东头有财神庙,每过年时,庙前搭棚张灯结彩,很是壮观;村南约三、四百米处有一姑庵;村西建有一大庙,此庙后称为吴家窑庙,在庙西边还有土地庙。
相传,清朝年间南方一道土来到此处,看到村东南有块大陨石,形如大鹅蛋,说是落地凤凰,只有盖上一座大庙方能压住生财。后村民盖起村西大庙,规模宏伟壮观,庄严肃穆,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
庙前有一座精致花岗岩石建成的漂亮大戏台。 解放前在戏台前,有功夫市场,周围村出来打工的老百姓,都到此处等人雇工,凡用工的也都到此处雇工,当时非常热闹。
庙宇分为三个大院。前院是马殿,内有数匹彩色泥塑马,四边是牛头、马面武土,手持枪刀剑戟。传说有天夜晚风雷闪电要下雨了,小道士挨个殿去查门窗关严没有?发现马殿里泥马全身上下湿漉漉,觉得很奇怪,没敢声张。后来有天半夜发现,这些泥马到庙西南百余米处,在一平坦高地吃草,很是惊讶,马上跑去告诉了主持,说泥马从马殿跑出去,到西南高台处吃草了,主持听了很是吃惊,将信将疑。后来这些马在吃草时被夜行人冲走,几匹泥马现原型,留在高台草地里,后来人们就把这片高地叫“马家台”。其余的泥马也没回庙里,不知去向?后来发现位庄庙里多了几匹泥塑马(位庄庙,坐落于位庄姜家村北,庙号海晏寺 ,因处于位庄乡,邑人习称其为位庄庙,是老黄县境内最大的寺庙。现为新嘉街道管辖)。
中院东厢房是老母殿(当地人称为老母奶奶),老母塑像面带微笑,正中盘膝而坐。两边侍女手捧仙桃,恭敬肃礼。老母聪明美丽,心地善良,能呼风唤雨,有求必应,是家乡最敬重的神灵。
据老人传说,当年塑老母神像时,塑像工人不知老母长的什么模样?几个人在庙门外做着,一筹莫展?西韩家村一女子骑着毛驴到碓徐家村走亲戚,经过庙前摔倒,众人扶起,发现这姑娘长的很漂亮。几个人商议,就照她的模样塑吧?塑像做成,这姑娘无病去世,托梦告诉母亲,说她到吴家窑庙做老母。当地人惊叹不已,说老母是活神。从此过年过节,家家都供奉老母,遇事祷告求老母显灵,延续至今。
殿前有四棵两人合抱粗细、数丈高的参天松柏,挺拔苍劲,枝桠繁壮,已有几百年树龄。整个大院被遮得不见太阳。抗战时期,民兵在松柏树上搭上门板,人站在门板上,监视黄县城里日本鬼子和伪军的活动。
北院东西宽40余米,有并排三处大殿组成。中间大殿是三清观。屋顶是彩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屋檐下有六根红漆大圆木柱,柱下是精雕的巨型石墩,红漆殿门庄严美观。殿内供奉三尊神像,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左边是上清灵宝天尊(太上道君),右边是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两边有十八罗汉雕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东大殿是药王殿,供奉药王孙思邈神像,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名人。著有《千金要方》《千山翼方》等著作,北宋祟宁二年,被追封为“妙应真人”。福佑人们消灾袪病,平安康宁。
西大殿是关帝殿(又称武财神),供奉关公神像,关老爷红脸长须,眯眼端坐,塑像威武雄壮,气宇轩昂,民间尊称“关公”。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尊为武圣人。左边白脸捧印关平,英姿矫健,风度翩翩;右边黑脸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气势惊人,不怒自威。
逢年过节,村民到庙烧香许愿,祈求平安发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里成了临吋学校,孩子们在此上学。
吴家窑庙历经战火和人为的破坏,已经荡然无存,只留下残墙断壁、破砖碎瓦,诉说着那逝去的辉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被毁)
吴家窑村东南约二百米处地方叫赵家坡,相传原有一村庄:赵家庄。村里有赵姓人在朝中为官,此人清正廉洁、正直,得罪不少朝中官员。传说在黄县城墙上,看到赵家庄方向有一把金椅,闪闪发光,并有一对金鸽子飞去。奸臣闻讯向朝廷奏本,陷害忠良,说此处将出反朝廷人,夺天下。皇帝听信谗言,将赵家庄活灭九族,赶尽杀绝。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修整土地时,还发现赵家庄旧址地下,有几处墙基石。
1958年成立智家人民公社吴家窑大队(后为黄县东江人民公社,东江乡、现为龙口市东江街道)。在那全民大炼钢铁年代,成立以吴家窑村为中心的8个自然村兵团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吴家窑村西庙南,用玉米秆搭成的窝棚,实行军事化管理,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吴家窑村北庙大院建起土高炉,大炼钢铁( 六十年代初,北庙和家庙成了临时教室,供孩子上学)。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吴家窑村就有了全黄县农村位数不多的供销社,极大的方便周围村民,不用进城就能买的自已所需物品。
1958年智家人民公社成立后,吴家窑村在全公社最早按上喇叭(在村前街家庙东民房后墙上),周围村和本村村民,每晚上去收听广播,学习、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村里经常有耍把戏(杂技)、耍猴、木偶戏(当地老百姓叫提葫芦)。县电影放映队经常到村北庙大院放映电影(当时半票三分,整票伍分)。春节期间村里搭上戏台,请邻村戏团来唱几天大戏,正月十五元宵节,村集体自制烟花,在村东空地集体燃放庆祝节日。
村民冬闲时,在家做窗染花、不倒翁、泥老虎等传统手艺,为过年增加点收入。村集体到冬闲做烟花,家家擀烟花筒,使每户村民都能有收入(元宵节小孩都爱放烟花,当地称烟花叫捲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大隋家村西北修了水库,六十年代中期又把北邢家水库水引过来,村里庄稼及村东河、小东沟苹果园全部都能浇上水(以前地里主要种地瓜、花生、谷、高梁等。六、七十年代大战山河,平整土地,将小块地都整成良田,庄稼一年种二季,主要玉米、小麦,年年大丰收)在七十年代天大旱,又在村地里打了多口机井,最深四十米,解决了旱情。说来也奇怪,邻村都打不出机井,后来到挨着我村地头上,竟都打出了好井,真是奇迹,邻村人都说吴家窑村是风水宝地!
2001年吴家窑村土地被龙口市黄城工业园陆续征用,村民没有了土地,村周围建起很多工厂,柏油路四通八达。吴家窑村划归龙口市黄城工业园管辖(现改为山东省龙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07年11月,吴家窑村被南山集团兼并,重划归龙口市东江镇管辖(现改为东江街道办事处)。村民都去上班,住上了楼房,生活越来越好。我村的旧址,南山集团建成城市花园东区,龙口市在此处盖上安居工程房,一片高楼大厦。
再见了,我可爱的故乡!别了,生我养我的吴家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