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仁屿的头像

王仁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4
分享

家乡的云

家乡的云

作者:王仁屿

离开家乡时间久了,时常会想起一些有趣无趣的事。既有小伙伴们一起打闹、一起偷偷去水塘游泳时的情景,也有逃学时的开心,但记忆深处总有那片云在眼前飘来荡去。

我的家乡在山区,山村依山而建,坐落有致。村中水系发达,常年有山泉流过,形成了弯弯曲曲、时宽时窄、时深时浅、怪石嶙峋的水溪。

小时候村中的路既有泥巴路,也有用鹅卵石、小石块、大石板铺就的石子路,夏天光脚走在上面有股热气,直钻脚底带来灼伤的感觉。

云喜欢傍着山、绕着树。村子的东南西北中有千年古树,村中的古树下成了大伙的休闲好去处,也成了小道消息的发布现场。南面的古树把根深深扎在小溪里,一头紧邻田埂,古树时常被云朵包围着,男人们在劳作歇息时喜欢在古树下抽烟、说说笑话,欢笑声穿过树枝和云朵,赶走了劳动的疲劳。

村子四周是梯田,而梯田又被连绵的群山包围着。村的正对面是海拔800多米的莲花山。

莲花山是当地的名山。1984年《南康县地名志》中有关于莲花山的记载:“莲花山一名巫桥岭,南唐时期乡民筑寨于此,又名莲花寨。在县城北71公里的坪市公社境内,山腰有岩,可容百余人。岩前有仙桥,桥下有瀑布千尺,泻于石窦,北麓有船寨、龙潭、把泥岭等地名。”早在南唐时期,乡民为躲避战乱在深山构筑山寨,势力日增,这座山头便被称作“莲花寨”,后来山寨被毁,乡民散居在现今的莲花山周围,形成了今日的山里人家。

莲花山云海茫茫,绿树浓荫,山泉飞瀑,深涧幽谷,奇石岩洞千姿百态。据当地人称,莲花山上有99处天然石洞,奇景探幽,非一两日能走出,一些岩洞甚至找都找不到,只能凭运气来找。

最喜欢看的就是莲花山上的白云,那是一副独特的画卷。日思夜想里,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淡淡的乡愁。夏天雨过天晴,一簇簇、一团团、一片片,千姿百态,或浓或淡,飘浮在山腰、山下、山顶,给莲花山带去更多的神秘色彩。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破山峦的缝隙,那云朵便如同害羞的少女,轻轻披上了淡金色的纱裙。它们或聚或散,或浓或淡,仿佛是天空中流动的音符,为这静谧的山村奏响了一曲清晨的赞歌。

随着清晨的白云,妇女们或挑着肥料,或挎着菜篮进入菜园施肥、摘菜,或拎着一家老小的衣服去小溪里浆洗;男人则扛着锄头,哼着小曲、吹着口哨走在田埂上察看禾苗长势。如果晚上是下雨,正好利用早晨时间疏通沟渠,或修复被雨水冲坏的田埂和路面。

小时候一到学校放暑假,放牛就成了我最重要的功课。因为梯田连接着村子和大山,中饭后,年龄相仿的几个“难兄难弟”把牛赶到山上。牛自由尽情地吃草,而我们放牛娃或靠在树下,或睡在树下,不时看看牛在什么位置,不时看看天空的云。那时觉得天空的云和牛差不多,在蓝天的舞台上尽情嬉戏。空中的云,千姿百态,改变万千;一不留神,它就变了,找不到它了;它在渐渐移动,有时像奔腾的浪花,有时像温柔的羽毛,有时象闪亮的鳞片,时而像奔腾的骏马,时而像那古老传说中的神兽……那些云朵,是大自然赠予的礼物。

如果刚好有飞机从天空掠过,形成的尾迹云,棉絮似的又笔直笔直,有种排山倒海之势,甚是壮观。

傍晚赶牛下山回家,云也仿佛跟着我走。但莲花山上的云朵,在夕阳的照射下,如同被染上了金色的颜料,变得绚丽多彩。它们或红或紫,或金或银,仿佛是天空中的画师,用无尽的色彩绘制出一幅幅绝美的画卷。现在回想,那些云朵,仿佛是家乡的使者,传递着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祝福。

“小溪绕村庄,古树古板桥;白墙黑泥瓦,云雾房上飘。”冬天的云是离家最近的,云朵就在房子顶上,用一根竹杆就能碰触到。有时,云又厚又黑又低矮时,5米开外就看不到路和路人,村里人此时也就成了半个仙人。

家乡的云,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乡愁的表达。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陪伴我的喜怒哀乐。每当我抬头仰望那蔚蓝的天空时,总会想起那些与云为伴的日子,想起那遥远的家乡和那份深深的眷恋。

如今,我已离开家乡37年了,但每当看到天空中的云朵时,总会想起那熟悉的景象。那些云朵,如同家乡的亲人一般,默默地守望着我,给予我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家乡的云啊,你是我最美的记忆,最深的思念。愿我能化作一片云,飘回那遥远的山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