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魂牵梦绕的家乡,有一口千年的古井,它宛如一位历尽沧桑的老者,默默守护着这块沧海桑田;它似一汪深邃的明眸,清澈地映照着岁月的流转;它更像一首未完的诗篇,吟唱着一代又一代的创业故事。这口井坐落在村最北的山脚下,一个叫溪上脑的地方。
古井为正方型,约2.5米×2.5米,水井有两个边靠山涯,另一个边是山坡,一个边为路旁,靠山坡和路旁的井边中央矗立着一根高出路面约0.6米高的四方石柱,石柱古朴大方,上方为㮋圆形。水井四周用整块大石条精心围砌,石块间缝隙严密,仿佛诉说着过往工匠们的匠心独运。井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润,每一块石条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
记得从上初二后,只要我在家里,奶奶就会叫我起床去挑水,睡眼朦胧的我拿上扁担,挑上木桶晃晃悠悠前往水井。那时,家里经济状况好些的人家用上了锡桶(村里人习惯叫铁桶),锡桶相对于木桶就轻多了。我家住村头,水井在村北端的山脚下,一路上水桶左右摇晃,桶里的水一路荡出水桶,洒向路面。即使空的水桶在摇晃中也会发出叮铛、叮铛的响声,这响声尤如一首动听的晨曲,唤醒着山村的早晨。
我家厨房有一口大水缸,挑满水缸后,水桶还要存在满水,这挑水的任务才算完成。奶奶就用这清泉水淘米、洗菜、烧茶,土灶火膛熊熊燃烧着柴火,厨房便有了生活。炊烟从房顶升起,清风吹过,炊烟袅娜散开,飘飞在村庄上空,在晨光中翩然舞蹈。
后来,许多家庭在院子里打了压力井取水,有的人家用皮管直接从山涧泉眼通水到家。而现在,有的人家通上了自来水,有的人家习惯用皮管接水用,原因是“还是泉眼的水更好更甜”。于是,水井挑水用的人家少了。我家最早也是打了压力井,现在压力井回填不用了,用上自来水和皮管通水。
离开家乡远了,我时常会想到家乡的水井,牵挂着水井的水质是否有变化,出水量是不是和从前一样,是不是还有人在维护她。于是,我每年回到家乡,都会去水井边看一看,坐一坐,摸一摸井沿的条石,喝一口甘甜的井水,回味一下小时候的时光。这口水井它不仅是岁月的见证者,更是我心中的一抹温情与记忆。
记忆中,春天里,万物复苏,桃花纷飞,古井的水也变得格外清澈甘甜。井水似乎带着春天的气息,喝上一口,便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记忆中,夏日炎炎,古井的水却依旧凉爽宜人。孩子们嬉戏于井边,用井水洗脸、解渴,那份清凉直透心脾,驱散了夏日的酷热。井水仿佛是大自然的空调,为村民们带来了一丝丝凉意,快乐感在丝丝凉意中升腾。
记忆中,在秋收的季节,古井的水似乎也沾染了丰收的喜悦,变得更加甘甜可口。村民们用这井水酿酒、泡茶,庆祝一年的辛勤付出。井水见证了乡亲们的汗水与收获,也融入了他们的欢笑与泪水。
冬天,雪花纷飞,将古井装扮得银装素裹,井水在雪花的映衬下依然清澈见底,还往外冒着热气,却也更加甘甜可口。乡亲们用井水洗漱、做饭,那份温暖从心底升起,驱散了冬日的严寒。井水在寒风中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坚韧与不屈。
雨天,雨水滴答滴答地落在井里,溅起一朵朵水花。井水似乎变得更加充沛,水面微微荡漾,仿佛在欢迎这来自天空的礼物。雨后的井水更加清澈透明,带着一丝丝清新的雨香,让人心旷神怡。
这口古井,不仅滋养了家乡的土地和人民,更承载了无数代人的记忆与情感。她是岁月的见证者,她是家乡的守护神。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晴天雨天,它都静静地守候在那里,用它那清澈甘甜的井水,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山村巨变。
这口古井,是家乡的灵魂,是岁月的低吟,是情感的寄托,每一滴水珠都蕴含着深情,每一圈涟漪都讲述着故事,每一次回乡在与她的凝视中,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