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事成的头像

万事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12
分享

年代纪事:背馍上学的岁月

三十多年前,我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区中学”(区:当时行政体制下县政府的派出管理机构,一般管辖四至七个乡镇)。其实,我的成绩达到了“县一中”的录取分数线,“县一中”可是全县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学校在县城,不仅教学设施先进、齐备,而且教学质量好,升学率极高。上“县一中”是多少学生、家长梦寐以求的理想。我又喜又悲、悲喜交加,“喜”的是:终于走出了那个小山村,即将到外面的大世界去,这是多么开心的事呀!说实话,小学毕业前,别说县城,就是区上我都没有去过一次,是一个十足的“土包子”和“井底之蛙”;“悲”的是:家里生活是那么的艰难,去“县一中”读书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啊!就是到区上读书,那昂贵的学杂费、生活费如何解决?我那贫苦的家庭如何支撑的住?对三年的中学生活如何熬过去?我几乎没有一点信心。

“孩子,我知道你担心家里困难,对你上学这件事情,我只有一句话:你啥都不要想,安安心心地去读书,再艰难的坎,都会跨过去的!”父亲的话语一直很短。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他始终坚守在那几块贫瘠的黄土地里,将日头从东头背到西头,日夜不停地默默操劳,担负着一大家人的吃喝拉撒。

初中开学了,从此,我便开始了“背馍上学的岁月”!

区中学距家里有四十多里的路程,全是山路,沙土路面,往返途中,一回儿在陡峭险峻的山间的羊肠小道上艰难攀爬,一回儿又在河边乱石堆积、淤泥和烂草成堆的小路上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趟下来,往往是汗流浃、腰酸腿疼,一身的灰尘。

那时候,星期一至星期六都上学,星期六要上课到中午十二点,才放假休息,星期天下午七点前必须赶回学校上晚自习。

学习里的食堂每天开两次饭,中午十二点,面条;下午五点半,米饭,有肉菜,但价格很贵,大多数是土豆、白菜、萝卜、包包菜等素菜,素菜里几乎没有油,盐都没有多的,清汤寡水的,即便如此,这样的菜我也吃不起。我每天的生活大致是这样的:早餐,吃一块从家里带来的馍;午餐,一碗清汤面,再泡上一块馍;晚餐,一碗米饭,一块馍,就着从家里带来的咸菜下肚。三年的中学生活,基本就这样,几乎没有变化。

这样算来,我的伙食,百分之七十都是由家里母亲和姐姐为我做的馍构成的。因此,每周的星期天下午从家里背上一口袋馍,匆匆忙忙地徒步赶往四十里路外的学校,就成为我初中三年生活的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因为我上初中时,背馍上学的学生已经很少很少了。

我上学背的馍有两种:锅盔馍和蒸馒头。这两种馍各有优缺点:锅盔馍的优点是储存时间长(水分含量少),一星期内不会变质、变坏。缺点是太干燥、太坚硬,不容易消化,只能用滚热的开水或者面汤泡软才行,否则难以下咽;馒头和锅盔的优缺点刚好相反,馒头的优点是水分足,结构松散,容易消化,不需要开水或面汤去泡软,可以直接食用,吃起来非常方便。缺点是储存时间短,容易变质、变坏。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最多能保存三天,由于气温高,常常是第三天后,馒头上面就长起黑黑的霉点、绿油油的绒毛。然而,即使长了霉点和绿毛的馍,我也舍不得扔掉,揭去上面的一层馍皮,就吃掉了,这是珍贵的粮食、是填饱肚子的食物啊!虽然知道发霉的馒头不能吃,但是饥肠辘辘的我却顾不了那么多,因为我太饿了,那火急火燎的肠胃需要食物来填充。当然这么做的结果便是:常常吃的拉肚子、肚子疼:唉,不知咋回事?矮小瘦弱的我竟然像个大肚汉:饭量大,消化的快,也吃了不少东西,可是一天到晚总感到肚子里空荡荡的,我太饿了,能够吃的东西总是感觉太少啊!

对我而言,冬季比夏季更难熬,虽然冬季天气寒冷,馍的储藏时间长,一般不会放坏。但同时,冬季那寒冷的气温常常把穿着单薄的我冻的瑟瑟发抖,把我背的馍、尤其是馒头冻成了坚硬异常的“铁疙瘩”。早晨,我又找不到开水或者热面汤去泡馍,望着那“铁疙瘩”似的馒头,我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早饭只能饿着,常常空着肚子去教室上课。

上初一时,我背的馍都是母亲做的。母亲做馍手艺好,尤其是她烙制的锅盔馍香甜酥脆,非常好吃。每次周末放假回家,母亲都已经将馍做好了,星期天下午回学校时,她将我背馍的袋子装的满满的、鼓鼓胀胀的,母亲担心我在学校挨饿呀!

刚开始,我背馍用的是一个软袋子,是母亲用一块天蓝色的确良布做的。用手提着或者抓住口袋上的绳子搭在肩膀上行走,但是由于路途远,行走不便,胳膊酸痛且非常的吃力,用了两次后就不再用了。后来,母亲不知从哪儿给我找来了一个草绿色的、旧军用挎包。这个挎包多好啊!容积大,装的馍多,厚帆布布料,针脚走线紧密、端直,包的四角四楞上线,包上有两条结实的带子,既可以斜挎在肩膀上,又可以背在背上,既方便又省力,我背着挎包在屋子里兴奋地转了几圈,感觉非常好,母亲看了也很高兴。

俗话说得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至今我都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中学时期的我,饭量咋那么大?与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多么的不相称。矮小、瘦弱仅八十多斤的我,每天除了在学校食堂买的两餐伙食(中午一小碗汤面条,下午一碗米饭、没有菜)外,还能吃三个大馒头或者三块锅盔(每个馒头、锅盔约半斤面,早、中、晚各吃一个),既是如此,我每天依然感到饥肠辘辘,常常觉得肠胃里火烧火燎的,像猫抓似的。有一段时间,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不知咋了,像个饿死鬼一样,除了饭,每天也吃了不少馍啊!都吃到哪里去了?怎么常常感到那么饿、那么馋,看到其他同学吃米饭肉菜、吃油饼、包子、花卷,我的眼光看到就有些离不开了,肠胃快速蠕动着,肚子“咕噜,咕噜”地响个不停,口腔里唾液开始分泌。但是,一看到对方那得意的、鄙视的眼神,瞬间,如同一盆冷水泼在我头上,猛地惊醒了我,快速转身走开,头低着,脸上烫烫的,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没出息!丑态毕露啊!多么丢人呀!还没到饿死的地步,咋那么不争气,我不停地责怪自己。从此,我常常躲开其他人,独自一个人吃馍、吃饭,躲开鄙视的目光,保持着自己唯一一点可怜的面子和尊严,使自己那颗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心,不至于支离破碎。

初二时,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家里既少了劳力,还要给母亲治病,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艰难异常,家里几乎没有一分钱。开学了,看着其他同学都穿着新衣服、新鞋子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去学校了,我伤心极了,但是我没有钱去学校报名。学杂费、书本费、生活费,合在一起,对我这样的家庭来说,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呀!

我太想读书了,但是我还是辍学了!

每天和父亲上山劳动,父亲的眼神悲伤,躲躲闪闪的,不敢和我直视,对“我辍学一事”,他很痛苦,常常长吁短叹,愧疚自责;我则麻木异常,整天闷头干活,一句话也不想说。但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消除我渴望上学、读书的思绪。我焦虑、茫然、不知所措,感觉时间过得那么慢,白天盼天黑,天黑又盼天明,每一天都在煎熬;每一天都感觉是度日如年……

我渴望去上学,我渴望读书啊!哪怕天天穿着破衣旧裤;哪怕一日三餐顿顿光啃馒头度日。我不是惧怕庄稼地里的劳动,作为一个贫苦山区的农家孩子,干农活是最正常的事情,吃苦耐劳是一个农家子弟最基本的素质,这些无需质疑。

我只是渴望外面的大千世界,不甘心自己一辈子就这样被困在大山里。对我而言,走出大山唯一的途径就是上学、读书。但是如今,我再不甘心又如何用?前方的路在那里啊……

开学一星期后,学校老师来家访,了解辍学学生的家庭情况和辍学原因。我是重点家访对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学习成绩好,喜欢读书,又勤奋好学,深得老师的喜爱。又一星期后,在学校和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我背着满满的一口袋馍,又回到了朝思梦想的学校,辍学两星期后,我又回到了渴望已久的熟悉课堂。此时此刻,我感到秋天的天空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蓝,云朵是那么的洁白、那么的美丽;老师的面容是那么的慈祥、亲切;干粮口袋里那粗糙、干硬的锅盔馍、干饼子和馒头竟然是那么的香甜可口……

随后的两年初中岁月里,我依旧重复着背馍上学的日子。夏季每周回家背两次馍,其他季节每周背一次馍。每次周末回家时,我疲惫不堪的身体挎着一个瘪瘪的背馍大口袋。星期天下午返校时,瘦小的身躯上又是满满的一大袋馍,脚步匆匆、汗流浃背地奔向四十里路外的学校……

这一口袋又一口袋的馍,是家人对我最深沉的爱,简单而无私,激励着我走出了小山村,走向外面的世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