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陕北的时候,因工作关系,我多次去过我党优秀党员张思德同志牺牲之地——安塞县楼坪公社石峡峪队.曾在乡亲们的指引下,怀着崇敬的心情,到村北一个叫庙河沟的地方—张思德同志牺牲地,在那座已经坍塌的不像样子的炭窑前,凭吊这位伟大的党员。
要说张思德同志的牺牲缘故,那还是在上世纪—1944年9月5日,就在这非常不起眼的黄土高坡的一个小山村—石峡峪,年仅29岁的张思德同志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所需要的木炭而来到这个小山村挖窑烧炭,因炭窑塌方不幸牺牲。不久毛主席在中央机关为张思德同志举行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揭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政治品格和我们党员的行为准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而毛主席为什么在张思德同志—这个普通八路军战士的追悼会上发表这篇揭示我们党根本宗旨的演讲,就在于张思德同志的一生完全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贡献一切而没有为自己索取任何利益的崇高品质。
张思德同志是四川仪陇县人,是朱德元帅的同乡。1933年张思德同志为了像他一样的亿万人民群众能够翻身得解放,参加了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战斗中他奋勇杀敌,卓有战功。以后随大部队长征到陕北。同他一起参加革命的同伴,有不少人当了营长、团长甚至旅长,而战功卓著的张思德同志也就担任过班长职务,以后随着精兵减政,他还被派到班里当战士,但是他没有任何怨言,仍然是那么认真战斗、工作。特别是到了中央警卫团后,他同许多新战士一样,站岗放哨,没有摆一点老资格的样子,深受领导和战士们的欢迎。以后组织上又任命他担任班长后,他更是任何工作都身先力卒。去石峡峪烧木炭就是他主动向领导提出才争取到的一项艰巨而光荣任务。而且他牺牲的原因也是因为救其他同志。在黄土高坡生活和工作了22年的笔者深知黄土窑的特性:黄土窑一般塌窑口不塌窑掌。而当时张思德同志正在窑掌剔土。塌方时他要是就在窑掌不动,那塌下来的土也许就不会把他给砸住和掩埋了。如果那样的话人们里外一齐动手刨,应当说他完全可能活下来,但是塌方时他见一名姓白的战士正在窑口处,眼看要被塌下来的土给砸了,急忙上前将那位战士推出窑口,结果战士得救了,张思德同志恰好被窑口塌下来的数吨重的土狠狠地砸住又给埋没了。据乡亲们说,其实那个窑口塌了后,并没有把炭窑给全部埋住,当时里面还有战士从没有埋住的空隙中跑了出来。但是张思德同志却因被塌下来的的土连砸带埋,等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他从土里刨出来,他的口鼻眼耳都渗出殷红的血,富有经验的老乡们常说“人被黄土活埋了后五官如果不出血,还有救,如果五官都出血,那就不行了。”用现代医学术语说就是人的内脏因外力而破裂导致大出血,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以救治的。张思德同志就这样牺牲了。
石峡峪四周的山坡上长满了栎树(当地人称之为杠树,材质坚硬),以辽东栎居多,也有少量蒙古栎。栎树是烧木炭的上好原料。所以烧木炭曾是石峡峪一带人们的重要生产活动。史载早在西夏王朝时,这里的木炭就是王室指定的进供物品。加上石峡峪距离延安枣园也就是70、80里地左右,一早赶着骡马去驮炭,下午回去还不用摸黑,又是一道川,不用翻山越岭走沟。所以历史上一段时期,石峡峪一带烧炭业很是发达。
当然我去的时候已经没有这情景了。因为现在加强了对森林的保护,山坡上的树木是不能随便砍伐的了。没有原料当然烧不了木炭了,加之现在已经是烧煤烧天然气的现代化时代,所以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石峡峪基本没有烧炭的行当了。但是“雄奇险峻的群山绵亘千古,中华男儿的热血永不干涸”、“不老的是岁月,常绿的是精神。”历史的长河永远川流不息,而张思德同志一生为人民服务的英名却如同石峡峪的青山绿树与日月同辉,永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