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吃饺子,小儿子更爱吃。
每次做饭前,我要是问:
“儿子,想吃啥?”
一般的回答有三种:饺子、元宵、鸡蛋饼。依次类推,饺子是他的最爱。遇见饺子,儿子就胃口大开,有时简直是傻吃,可连吃三顿就可能积食发烧。吸取教训后,我严格控制食用频率,一天吃一次,晚上最好少吃或不吃。
都说爱吃也爱做。小儿子从小爱包饺子。刚开始是擀面皮,小手没力气,擀不开,擀两下就停了,像一堆棋子一样摆在案上,又厚又小,没法包,不让干不依,我只好拉大一些再包。我给他做个示范,并不时提醒,
“圆点,尖的没法包。”
“薄点,也别太大了。”
“快一点儿,供应不上了。”
“粘了撒点儿面,干面也不能太多,多了捏不住光开口。”
大儿子不太爱吃饺子,很少来帮忙,现在长大了,更不愿主动参与这种琐事。每次都是我和小儿子一块干。他四五岁便能擀出像样的皮儿了,知道中间转动下方向,粘了就抓把面。第一次擀出薄厚均匀、形状滚圆的面皮儿时,他高兴地提起来让我看,
“妈妈看圆不圆?”
“真圆,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
他擀得更起劲了,从头到尾不离案板。桌子上、身上都是面。冬天穿着棉衣,为防止弄脏衣服,我给他系上围裙,带上袖头,俨然一个小厨师。有时一马虎,擀得奇形怪状,反正自己吃,要求不高。每次包饺子,他都要参与,我没有拒绝,也不能拒绝,这是他学习、成长的过程。
剁一盆白菜猪肉饺子馅,一天包完,冷冻在冰箱里,慢慢吃。2020年春节,疫情严重,困在家里不能出去。好在准备好了年货,啥都不缺,尤其是饺子,冻了满满一大筐。刚开始全家人都吃,可疫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我怕吃完了,又买不来肉,小儿子没吃的,天天要咋办。于是,我们三个大人不敢吃了,都留给小儿子吃,正好吃到小区解封。
小儿子一天天长大,饺子瘾有增无减,吃饺子反而更讲究,要蘸着醋汁吃。米醋、酱油、小磨香油混合,加少量饺子水稀释,在小碗中调匀,饺子在里面泡一下再吃,味道很不错。
他见我擀皮儿能自动转圈,不用停下来,用手换方位,很惊奇,
“我怎么不会呀?”
“熟能生巧,你没练熟呗。”
他也玩花招,一次擀两个,结果可想而知。功夫不到家,不会走光想跑。
他并不满足于擀皮儿,还想包。刚开始放馅多,光挤出来,满手都是油,没法收抬了,便向我求助。最近这次总算学会包了,不过,我让他少放点馅儿,扁得像条死鱼,最后也不会捏个弯儿,放在那里没一点灵气。我包的饺子像弯弯的月牙儿,看着就有食欲。他包的像扁平的鲫鱼,难看又难吃,有的还捏不严,张着口瞪着眼呢!我得再翻一下工,但嘴上还是表扬他,鼓励他,
“儿子会包饺子了,只是这鱼太瘦了,没吃饱,下次让它多吃点儿,也别撑破了肚皮,来回捏三遍,要捏紧,不然就成馄饨了。”
凑合吃吧,权当是儿子的第一只小板凳。
小孩爱听好话,爱动手,越夸干劲越大,眼看没剩几张皮儿了,他便不让我包,自己全包了。后来,找到一个包饺子的塑料模具,不用手捏,皮儿和馅儿放在圆形槽里,合起来一夹就成了。我用着嫌碍手,感觉没手工快。他兴趣更浓了,馅没了还想包,吵着让我弄馅。
“妈剁馅儿时,指头受伤快要肿了,冰箱都满了,放哪儿呀?过几天再包好吗?”
“好吧。”
他极不情愿又无可奈何地答应了。真是个饺子迷。
包饺子吃,边说边做,一家人能坐一起聊天、拉家常,真是难得的幸福时光。也许,这才是一个家庭最温馨的画面,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果没人帮忙,我就打开电视,边看边包,也很有生活味和幸福感。
芸芸众生,忙忙碌碌。信息时代,让远距离变近,近距离变远。如果用亲情做馅儿,用生活做皮儿,不知各家的滋味如何?
包饺子吃,尝尝家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