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孩子长大了,父母的心没有放松,没有轻松,反而多了一种说不出的痛。
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历历往事如在眼前。有人说,孩子成长的过程正是离父母越来越远的过程,能成功和父母分离的孩子才算是真正长大成人,能独立生活了。否则,孩子一辈子长不大,一辈子是“妈宝”。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又抱又亲,拉着小手学走路,学说话,认识社会,体验人生,学知识,学本领。一年年一岁岁,看着孩子长高。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会想象着孩子长大后的样子。孩子长大了,父母又常常回忆他们儿时的样子。孩子小的时候,总缠着让父母抱,坐在腿上,趴在背上,甚至骑在脖子上。父母却要狠心一次次把孩子推开,盼望他们早点长大,让自己解脱出来,过上曾经的自由生活。都说父母之爱最特殊,它不是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而是把孩子从身边推开。可是等孩子年满18周岁后,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开始自由飞翔,自谋生路,远走高飞,聚少离多。这时,父母像放风筝一样,眼看风筝飞高飞远了,却忽然想拉回来。团聚总是那么短暂,那么美好。每一次分离,每一次送别,父母的心都被牵挂的丝线揪得很痛,总想多送几步,多看几眼,千里相送终有一别。见面时有多开心,分别吋就有多伤心。目送孩子推开车门,背上行囊,走出车道,然后站定回身,挥手说再见,转身大步走开,直至背影完全消失。这一刻,将深深刻入父母的脑海,想一次就痛一次。多想用目光拉住孩子,说声“不要走”。为什么和孩子在一起时间久了,父母即使因看不惯孩子的种种习惯而生气,因意见不合而争吵,离别时的伤痛却一点不减?
也许,孩子去求学,去工作,走的很担然,可知父母心里有多难受,像小孩子离开父母会哭一样,父母也会暗自垂泪,甚至失声痛哭。这是为人父母才有的人生感受吧。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孩子长大后,父母才开始学习适应远离孩子的生活,学习自立,学习坚强,学习孤独。摸子远离父母一般是从幼儿园开始,由一天不见到一周不见,再到一个月,半年一年……孩子是慢慢长大,一点点适应这种分离。孩子适应了,翅膀硬了,不需要父母了,父母却渐渐老了,不中用了,离不开孩子了。面对越来越久的分离,心情可想而知。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牵挂是撕心裂肺的痛,是揪心的难受。所谓母子连心,应该是孩子扯着娘的心,跑得越远,扯得越痛。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做父母怎知父母的这片苦心。离家的孩子常回家看看,事不大倒是难得的大孝心啊!儿女绕膝是父母最大的快乐,虽苦犹甜,苦中有乐,再累也不嫌累。
孩子小的时候是父母心中的宝,是小可爱小心肝,父母是孩子的靠山。长大后,父母是孩子的根,剪不断的魂,孩子是父母的依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人生大舞台,代代相传,反反复复,演的都是同一出戏。
回忆是牵挂的镜头,那一幕幕生活画面,从出生到现在,各种音容笑貌,组成父母心中的画册。
其实,回忆并不能减轻牵挂之苦,放下才是。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要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想着孩子是去干大事,重要的事,前途光明,生活会更好。同时转移注意力,专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会忘记心中的不快。出去散散心,或者大哭一场,发泄一下不良情绪。遇事多往好处想,心情就会轻松开朗起来。儿女情长,婆婆妈妈,既是人之常情,也不是不可解脱,只要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大,胸怀宽广,目标远大,什么都是小事。
走吧,走吧,为自己营造温暖的家。爱不能太自私,要看对方愿不愿接受。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被外人外物外界干扰,努力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何愁之有?
格局打开,胸怀打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