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曙光的头像

王曙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11
分享

大坞岭与鲤鱼山

浙江省义乌城西街道鲤鱼山村有一条通往浦江潘宅的古道,叫大坞岭古道,全长约5公里。由于藏匿于大山深处,一脚踏二县(市),很多人说其是“遗落在大山里的珍珠”。

鲤鱼山归属于义乌市城西街道龙山行政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义乌抗日武装八大队的根据地。它地处义乌西北,与浦江交界,山脉连绵,蜿蜒环绕,有海拔七八百米高的草大坪(有称操太坪或大草坪)、百药尖、峰山尖等峰峦;蜿蜒曲折的丽水溪流淌入浦阳江,湍急倾泻的慈航溪山涧注向义乌江。2012年,鲤鱼山响应政府号召,实施下山脱贫,大部分村民陆续移居“龙山雅苑”,原村落仍保持原汁原味,历史的跫音在山谷回荡。

行大坞岭古道,赴鲤鱼山,路经分水塘村。该村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先生的故乡,与鲤鱼山村一样,自古为通衢要道,一度又是金华到浦江的必经之地,有“红色根据地”之称。

攀越大坞岭,先踏访前陈村“门前山”。该村原属鲤鱼山村,因山形酷似鲤鱼,鲤鱼山村由此得名。山岩现刻有红字“鲤鱼山”三字,由乡贤、湖北省社科联原常务副主席陈昆满题写,熠熠生辉;青石板铺就的“万安桥”,横亘于田堪间,与几十年树龄的梓树相映衬。桥下时见水流淙淙,走在上面,仿佛踩着岁月的琴键。如今,来这里瞻仰和游玩的人愈来愈多,渐渐成为周边地区的旅游打卡点。

大坞岭古道上,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季鸿业故居”。该两层楼房,白墙黑瓦,建筑风格与分水塘陈望道故居相仿,也可能是当年房主季鸿业,学岳父陈望道先生的故居建筑风格而建。房屋的正门,清晰地刻着“双龙别墅”四字,是季鸿业本人的手迹。此“双龙”系指此处的两条山溪汇合处。

一进故居大门,厅堂前面是偌大的天井,可搭戏台演戏,有正五间和两边厢各两间,合称之为“九间头”。该故居曾是村两委办公地,还办过学校,现为义乌市级文保单位。

季鸿业是鲤鱼山村人的骄傲,在义乌党史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义乌党史》第一卷称其为进步人士,抗日武装第八大地成立时为副大队长。党史资料记载道,1942年12月间,刚组建不久的第八大队集中于鲤鱼山村,与三县多路优势的日寇展开决战。在熟悉环境的副大队长季鸿业指挥下,队伍巧妙地撤出险境,以化整为零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保留下季鸿业故居,十分不易。”陪同走访的季鸿业外孙、鲤鱼山村人陈呈卫告诉我们,当年日寇时常派兵侵扰义西北地区,鲤鱼山村一带首当其冲,季鸿业说,若要烧毁百姓房屋,也是先焚烧我的居所。岁月流逝,季鸿业故居让人生敬。这些年,市政府拨款多次在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往昔的故事,逐渐被后人所知。

往大坞岭古道走,后陈自然村的“义祭壇”颇为醒目,它也称“义祭碑”,是先人专为祭祀那些孤寡无后代村民亡灵的场所。忽见一瀑布迎面而来,形成一个深水潭,村里人叫“溪坑扽”,从这里上去有30余级陡石板路,一直蜿蜒至上半村。瀑布顶端有一座小石板桥,过桥即是山岭,可以真正算大坞岭古道的起始端。

鲤鱼山有670余年历史,大坞岭古道究竟有多少岁了,村民猜测,少说也有百来年了。蜿蜒曲折的古道向大山延伸,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叫“毛竹园”,一片绿意蔓延开来,生机盎然,这是鲤鱼山在大坞岭的唯一属地,路左侧就划归浦江的山林。

鲤鱼山耕地稀少,山林面积居多,尤以竹山、茶山等盛名,形成“十里林海”。迈过“毛竹园”上方的之字型路口,来到“尖石头”的地方,继而转角处上山。这是一条横路,较为平坦,也比较绵长,走到头开始拐角处,就是“十八拐”(又称十八弯)的第一弯。

大坞岭古道,有大大小小十八个之字形弯角,直达山岭顶部,鲤鱼山人叫大坞岭为“大坞岗”,十八弯走完,最上面顶端要翻过山,即为“大坞岗缺”。当地人说,因为这里有一小段古道不铺石块,过去村里每年都要派工义务修筑,喊起那个时代“人定胜天”的口号,久而久之,山岗头挖平了不少。在鲤鱼山和浦江两个方向远望大坞岭,就成了一个大缺口,故称“岗缺”。

茫茫树丛中,冐着蒙蒙细雨,不时拨开古道上的青草,走到了一条横道(也称“顶头横路”)。向右拐一个弯,便到了“三横路”、“四横路”。“四横路”陡坡下,有一处是坍塌的凉亭,另一处则为石头屋的断墙。如今的凉亭已不能为路人遮风挡雨,过去山民看山铺留下的石头屋痕迹全无,只有两面破败的墙述说着历史的故事。75岁的陈呈卫当年就沿着这条古道,把一担担柴火挑到浦江潘宅去卖,山民们还把笋、茶叶、扫帚等山里土货,通过古道挑出山,换些柴米油盐。古道上发生的一切,他们再熟悉不过。

这里地势险要,路面陡峭,断树枯藤时常缠绕山路,有时要弯腰才能过去。可就是这样的峻险之处,当年的八大队武装曾在此与日寇交锋。据《鲤鱼山村志与传说》记载:1945年初,有两个朝鲜族的反战志士向八大队投诚,引来日寇前来鲤鱼山扫荡。八大队两个中队与敌人周旋,另一个中队护送反战志士翻过大坞岭,经过浦江郭村到义北区分散隐蔽。义乌、浦江的日伪军闻讯后,从义乌夏演、浦江潘宅等三个方向朝鲤鱼山合围过来。为了保护八大队甩掉敌人,给游击队报信,鲤鱼山后陈村一村民(在潘宅染坊做工)给一路日军当向导,就选择走“铜坑石涧”这条陡峭之道,最后让日本鬼子疲惫不堪,忿忿而回。

大坞岭古道,是一条抗战之路,英雄之路,它的终点为浦江大坞里水库。再次回望途经的“石壁下”、“派溪桥”,以及耸入云天的百药尖,生发出几多感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