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三虎的头像

王三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5
分享

丝路翡翠 滨河之台

弱水三千汇一瓢,塞上蓬莱韵难描。从万米高空鸟瞰,甘肃就像一把斜置于中华雄鸡翅膀上的玉如意,黑河这条全国第二大内陆河就如同玉带缠绕在河西走廊这道细柄中间。而位居中下游交界处的高台县,则犹如系于其上的一块晶莹翡翠,流光溢彩,格外惹人注目。

“甘州不干水满川,高台不高低洼涝”。高台县境南倚祁连,北枕合黎,黑河自东南纵贯西北,中间大片绿洲湿地,是个马鞍形的半盆地。

关于“高台”县名的由来,县志上有两种记载:一是西凉王李暠征伐北凉到此,在县城旧址筑有点将台。二是唐僧西天取经经过黑河支流山水河时泡湿经卷,在宣化镇台子寺晾晒,留下了“晾经台”的神奇传说。

其实,整个高台从地势上看,县城东有小海子,北临黑河,西有大湖湾,南有月牙湖,在这些天然低洼湿地包围下,县城所处的海拔就更突出了。在古人眼里,城之所在,确实是矗立在其中的一座高台。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亿万年生化作用的必然结果,就是盐碱成分的大量沉积。县境西北深沟城外,是全县最深的“洼地”——类似罗布泊一样的盐湖,芒硝、原盐储量多达千万吨级,高台“盐池”成为全省最大产盐地。当地盐民深秋打水泡池,冬日结晶挖卤,春扫硝,盛夏铲盐,远看千堆雪,近收万担银,形成了“西岭生盐”这在高台十景中独一无二的人造景观。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台山区的新坝镇,多条黑河支流龙盘蛇行于山谷之间,催生了摆浪河、水关河、石灰关河和黑达坂、暖泉等10多座水库、塘坝,不仅有“高峡出平湖”的壮观,还有“清泉绕山村”的灵秀。

在山雨河流冲刷和风蚀作用下,峡谷岸边铸成了峥嵘崔嵬的雅丹地貌,远眺城堡如林,壁垒森严,近看奇形怪状,如笋似雕。正在开发的红沙河大峡谷危岸高峻,深邃磅礴,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徐小龙执导的西部动作大片《海市蜃楼》,就在这里拍摄了不少战斗桥段,上映后火爆一时。峡谷附近还有一片弥足珍贵的丹霞山,高台十景之一的“红崖夕照”就在此处。

一斧开天地,双峰对古今。县北正义峡地处甘(甘州今张掖)、肃(肃州今酒泉)、蒙(今内蒙古)三方交界,原名镇夷峡,当地人称石峡,两汉时期从黑河北岸通往匈奴老巢的龙城古道便由此穿过。峡口周围山岭重叠,壁立千仞,黑水中分,仅此一线,“天城锁钥”名不虚传。上、中、下段落分明,有“黑河小三峡”之美誉。

峡中分布着“镇夷八景”,其中闻名遐迩的要数“太上灵岩”,形如道士打坐的巨石矗立于山巅之上,有风时还微微晃动,似乎要羽化离凡飞去。

坡头阎氏祖坟山环水抱,长眠着一位高台籍名将——清代甘肃提督阎相师,他在平定新疆叛乱中屡建奇功,死后被朝廷加赠太子太保荣衔,乾隆皇帝特御赐祭葬碑,谥“桓肃”。

阎相师故里天城村人文荟萃,以出版甘肃历史上首部村志《天城志》名闻遐迩,让人不免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古训有了新的感悟。

在正义峡和合黎山下七坝滩,还分布着被誉为“树中之雄”的天然胡杨林。胡杨俗称梧桐树,秋季叶片有红、黄、橙三种颜色和圆、扁、三角等不同形状,枝干奇崛,如龙似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

紧邻胡杨,就是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作为全国四大沙漠之一,无数波浪状连绵起伏的沙丘分布在高台湿地绿洲外围,如同是披挂在绿水青山之间的浑黄彩带,沙漠探险已成为驴友们最热衷的一大旅游项目。

地灵人杰,归根结底在于高台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从西周到秦末,羌、乌孙、月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们逐水草而居,在这里形成典型的游牧部落,以盛产“羊肥乳酪”见诸史册。

汉武帝时,霍去病驱逐盘踞于此的匈奴,建表是县为“河西四郡”之一的酒泉郡所属,由此将高台这方沃土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随着大量移民的加入,当时被称为“芦水”的黑河两岸草原被成片开发作农田,成为中原王朝屯田生产和军马繁育的重要基地,更是联接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

西晋末年,前凉张轨割据称雄,改表氏县(东汉兴和三年地震,县城被毁西迁改称表氏县)为建康郡治所在,境内物阜民丰,成为当时“中原丧乱,河西独安”局面的缩影。

在由新疆高台籍成功人士捐建的县博物馆内,陈列着从许三湾古墓群出土的众多魏晋画像砖,生动描绘了当时军民耕作、放牧、打猎、祭祀、娱乐等场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黑河母亲源源不断的滋养。

千载兴废,沧海桑田。从唐代建康军(驻地在今高台县骆驼城镇)在“安史之乱”被吐蕃攻陷后,当地先后被回鹘、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占据,原治所由于附近黑河支流水源枯竭废弃,居民迁移到东北方向的黑河干流沿岸。因北凉段业起兵载入史册的建康古城,沦为牧驼人临时寄宿躲避风沙的圈墙,“骆驼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明初大将冯胜西征,将“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元残兵逐走,经过岁月打磨的“丝路翡翠”重新回归华夏。明洪武五年,朝廷在今高台县城所在地设高台站,组织军屯,移民实边,景泰七年改设高台、镇夷二守御千户所,再度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传承600年的乐善“忠义班”秦腔和罗城“铁蕊子”、獠牙绝技等1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移民文化交流薪火相传的瑰宝。

清顺治、康熙年间,大批流民从陕西、山西等地迁来,迅速填补了战乱后的空缺,到雍正年间正式设“高台县”。当地,许多老人都说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乡音俗语未改,历史的记忆在时空交叉点上由此定格。

“柳烟鸿影绿画廊,虹桥亭榭花海香。若非烽台绕胡杨,直把高台当苏杭。”高台中部绿洲,原汁原味保留着西北罕见的“塞上江南”景象。从县境最东边的小海子起,月牙湖、大湖湾、刘家深湖、马尾湖、明塘湖、天城湖等湿地湖泊星罗棋布,杨柳葱茏,绿草如茵,水鸟翻飞,黑河如展开的玉带,将它们串为一条浑然天成的翡翠项链。

国内权威湿地专家在考察过黑河流域湿地后,无不感慨地认定:西北湿地的代表是张掖,张掖湿地的精华在高台。全县有内陆滩涂、人工湿地、河流湿地、草本沼泽、灌丛湿地、内陆盐沼等全部8个湿地类型,可谓物华天宝,得天独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和二级保护动物天鹅、白鹳、黄鸭等20多种候鸟的理想栖息地和迁徙的重要聚集区,素有“候鸟天堂”美称。

进入新世纪,建设生态水乡城市的号角分外嘹亮,当地上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集中治理污水沟,搬迁垃圾山,在恢复黑河湿地原貌的基础上,开发湿地新区,做活了花团锦簇的大篇“水文章”。

县城北部大片办公楼、商品楼、廉租房和休闲别墅拔地而起,中心位置科技馆、图书馆、民俗博物馆、游泳馆等如数家珍,与城南红色大道相连的环城路、滨河路等四通八达,改革开放初仅有一幢俄式小木楼的县城旧貌换新颜,城区总面积在新世纪扩大了二倍有余。

滨河沐彩,长虹卧波。湿地新区的“北花园”,就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高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公园分为河桥景观、湿地景观展示和野生水禽保护三个亚区,东西长6.33公里,占地面积2.06万亩,其中湿地1.92万亩。这里充分体现了湿地物种的多样性,各类植物385种密布期间,栖息动物多达110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有28种。

园内“曲水”湖区、水上休闲区、红西路军纪念林区三大景观美不胜收,与“水之印”广场相映成趣,沿线分布有红色记忆博物馆、观景双桥、烧烤营、帐篷营、房车营、跑马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其中的“百鸟园”孔雀花翎翩跹,天鹅振翅引吭,鸳鸯交颈戏水,黑鹳、锦鸡、七彩山鸡等10多种珍稀鸟类竞显风姿,络绎不绝的喂食亲鸟者沉浸在鸟语花香之中。

隔水相望,是对岸的姹紫嫣红的十里花海,莺歌燕舞,蜂蝶翻飞,是情侣们拍写真、留相思的好去处,先后举办过大型集体婚礼、“为爱相约”徒步踏青、野营嘉年华、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引得摄影观光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县城西南角是方圆500多亩的月牙湖公园,园内小桥流水如画似织,林荫小道曲径通幽,五座岛屿上花木万紫千红,草坪绿茵遍布,之间曲、拱、平桥相连,垂钓园、中华湖、仿古四合院、老干部活动中心、度假村、生态园、凉亭、观景平台等高低错落,点缀呼应,与婆娑摇曳的垂柳、水草构成一派旖旎和谐的宜人景观。碰碰船、水上自行车、电瓶船等穿行于亭台、水榭之间,湖岸四周芦苇丛生,垂柳依依,让游客如同陶醉于如诗似画的江南园林。

四面湖山收眼底,云影流光汇一泓。县城正西7公里处是国家4A级景区——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包括2座水库在内占地10平方公里,其中一半是水域,仅2片天然芦苇荡就达1.5平方公里。湖中心建有仿古龙庭、休闲会所、垂钓中心,北侧有崇文楼、度假别墅及文化广场、状元桥、状元马、如意钟等,南侧有游客服务中心,共同构成了湖光塔影、水榭名苑、渔人乐港等“大湖十景”。

微风过处,芦叶交响,河柳起舞,令人心旷神怡。从春暖花开到秋高气爽,这里龙舟击水竞渡,游艇劈波斩浪,水上降落伞如孔雀开屏,电瓶观光车、观光自行车等来往穿梭。尤其是晴朗多云天气,湖湾水势浩渺、波光粼粼,有“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之神韵。

座落湖北岸广场的崇文楼是高台县地标建筑,上下六层,高达20米。登临其上,远处分布在山间隘口和明长城沿线的烽燧历历在目。烽火台像古老的哨兵,主要分布在黑河沿岸和南北山区,著名的有正义峡兔儿墩、罗城镇白孤墩、合黎镇夹山墩、新坝镇元山子的苦水墩和黑泉镇北部沙漠中的大墩、二墩、石坂墩等。居高极目,阅尽悠悠沧桑,追忆金戈铁马,能让游客回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

“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上世纪八十年代“两西”扶贫开发,让荒废千年的骆驼城滩重焕生机。来自陇中山区的汉、回、东乡、藏、蒙古等10多个民族的移民群众,从最初的地窝铺、锅锥井开始垦荒起家,经过二十多个春秋的耕耘开拓,如今的骆驼城镇农民安居乐业,集市繁华兴旺。

黄沙退避三舍,戈壁再现良田。久经风霜的骆驼城和许三湾城,在周围渠路林田和明砖亮瓦的映衬下,如同印在现代画卷上的一方古老的赭色印章。

这儿是武侠精典影片《双旗镇刀客》的主要取景地,当时在剧组跑龙套的县文工团几位老演员,至今仍对参与拍摄的花絮津津乐道。曲终戏散,只有那如同雕塑般的残垣、瓮城、角墩、马面,还与滩上几千座大大小小的古墓相伴,静卧在护栏中间的沙土地基上,仿佛在向每位过客诉说着衷肠。

水是地球万物的“生命线”,编修于民国初年的《新纂高台县志》记载的高台十景中,“梧桐仙境”“河环玉带”“黑水古渡”“湖映月牙”“稻香绿野”等都与水有关。其中梧桐泉寺就是依泉而建,因泉而名。泽被万物,普渡众生,故香火百年不衰。

县临水而高,台有道自崇。高台,是黑河乳汁的结晶;高台,是人文孕育的精灵。这里,有异彩纷呈的绚丽风光,有隽永流金的历史文化,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积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您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是热情好客的高台人最美好的心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