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在生活中一点都不陌生,是很常见很平常的地方。
但如要说起茶文化和茶历史来, 从茶的起源,茶的制作以及茶马古道等等,恐怕一时难以道明白。
从我浅薄的学识里,认为在文学作品里,最负盛名的还是老舍先生的《茶馆》了。作品表现的场面宏大,意义深远。里面刻画的场景,事件,社会,人物都栩栩如生,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曾听语文老师偶提过《茶馆》,言语里听出老师对经典著作赞赏有加,但似乎又对作品里浓浓的京腔,流露出些许的不解,有点难懂,有点不习惯。
往后,自己在看影视剧《茶馆》时,觉得京腔很不错的,特有味儿!
读汪曾祺先生的《老味道》时,也欣赏到了作品里,不一样的茶馆味道。描写了三、四十年代时期,西南联大周围茶馆的景象,把茶馆老板和坐茶馆的联大学生,以及各色三教九流的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难忘。
当然, 无论是看老舍先生的《茶馆》,还是汪曾祺先生作品里的茶馆,都是大作,但都是后话。
只是,时光流逝,留下的却是记忆。偶尔我会想起小时候看到过的涪陵城里的老茶馆。
小时候,家乡有两条主街,一条老街,一条中山街。印象很深的是,在中山街最繁华,最热闹的路段上有一个茶馆。
茶馆是用木板和土墙混合搭建的,从茶馆往下走面是老街,茶馆正对是全城最好的电影院,茶馆左右都有大小的商铺相邻,这条街是相当的热闹。
我每天从大东门(地名)家里出发去上学,都要经过老茶馆,虽然从来没有进去坐着喝过茶,但每次都能看到里面高朋满座,人们在昏暗的灯光下面,吹牛打靶,喝老荫茶,抽叶子烟,嗑瓜子,玩长牌(川牌),满满的热闹和喧嚣。
老茶馆的茶,其实很一般,常常看见在茶馆附近的街边上,都晒着泡过的茶渣。有时渴了,身上若有三、两分钱,也去买一碗老荫茶喝,很解渴!
但最吸引我眼球的,并不是茶馆的老荫茶和里面的喧嚣,而是茶馆门口烙的三角尖大饼和肉圆饼。
三角尖大饼,是只加了葱花和花椒面的素饼,但味很香,个很大,也很好吃,但那时,如跟肉圆饼相比,又差很多了, 但三角尖大饼比肉圆饼大,还便宜一角钱呢,卖的人还是很多 。
肉圆饼,顾名思义,里面除了香料,还有肉,就因为有点肉,就是比三角尖大饼香很多,看起那肉,闻起那香,油滋滋的,香喷喷的,就觉得特别好吃!
每次路过时,看到和闻到饼子的香味,都忍不住要咽口水,因为没钱,多数情况下是闻闻香而已!但偶尔有钱了,也会买个大饼或肉饼来吃吃,那个滋味至今难忘!
由此,饼子的盛名被流传下来,因茶馆对面是电影院人们一直就叫“电影院饼子”!
现在老馆早就没了,被一栋栋高楼湮没,但老茶馆曾经的那份热闹,那份轻松,那份简单,那份旧日时光,却深深留在记忆中。
我想,在生活中,若像在茶馆里喝茶时那样——拿起和放下,是不是很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