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善让的头像

王善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8
分享

草湖春雪

农历腊月二十四,立春。从冰天雪地的北疆前往南疆。飞机降落在喀什徕宁机场,走出舱门,扑面而来的是飞舞的雪花。与北疆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相比,天气预报显示喀什当天的最高气温在零度以上。加上喀什机场、迎宾大道车来车往热闹非凡,所以尽管天空飞舞着雪花,并没有感到多少寒意。

此行的目的地是喀什往东20多公里的地方,一个名叫“草湖”的小城镇。这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1团所在地,目前正在打造“兵地融合发展草湖项目区”。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进驻南疆不久,征尘未洗,鞍马未歇,军直机关和教导团官兵积极响应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号召,顶风冒雪进驻草湖。为了不误农时,官兵们不顾寒冷,在冰天雪地中勘察地形,迫不及待地在这片亘古荒原之上拉出第一道犁沟。“军垦第一犁”从此成为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发端,草湖也因此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七十多年后的今天,草湖已经从一片蛮荒之地成长为一座日益繁荣的现代化城镇。田野丰沃,产业发展,交通纵横,高楼林立。与二十公里外的喀什相比,草湖这座城镇似乎更恬静、安逸。

顾名思义,既为草湖,一定是有水有草的地方。千百年来荒原之上杂草丛生,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在新疆这样缺水的地方,草湖竟有一条四季奔流的大河经过!这条河流蜿蜒数百公里,从帕米尔高原之上的墓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奔流而来,汇流着冰雪融水和高原泉水,孜孜不倦地滋润着沿岸无数个像草湖一样的绿洲城镇的同时,也在见证着这片土地沧海桑田的变迁。从当年的马家花园到今天的现代化城镇,一代代兵团人的无私付出助推这片土地一次次涅槃。

在41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恰好遇到兵团文联的艺术家们,正在这里开展“迎福送春”文艺惠民活动。书法家、画家们挥毫泼墨,一副副喜庆祥和的春联映照着各族群众的笑脸,一幅幅百花迎春的国画盈润着干部职工的心田。室外白雪飘飘,室内春意盎然。忙碌了3个多小时,很多人围着书画家迟迟不肯离开。三个维吾尔族小朋友一再央求,请画家伯伯给他们画一幅。本来这次活动主要是给群众送春联,美术作品是赠送给文明实践站装饰活动场所的。画家还是不顾疲劳,抽三个孩子每人画了一幅。看着孩子双手抱着画兴奋的样子,让人感到艺术的种子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萌芽。

草湖项目区的同志介绍说,他们正在致力打造兵地融合、产城融合的“现代产业之城”“民族团结之城”。据介绍,草湖工业园有一家规模100万锭的纺织企业,吸纳了周边近5000名各族群众就业,其中少数民族占到百分之八十,人均月收入从最初的两三千元增长到今天的五千多元。可以想象,5000个家庭因为在这家企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彻底摆脱了贫困,从温饱阶段向现代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在这家纺织企业的陈列室有两张图片,一张是几年前企业刚刚投入生产时拍摄的,厂区四周停放着成百上千辆自行车、电动车,显得凌乱不堪;另一张是去年拍摄的,厂区周边的停车区一辆辆私家车整齐地停放着,俨然都市现代企业的景象。收入增长、生活富裕的同时,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了感情、加深了情谊。近两年有10多对不同民族的青年在工作中相识相爱组成幸福的家庭。他们与草湖一起见证成长,共同抒写新时代的奋进之歌。

各族群众在共同的事业中,增进了认同。“今天我懂了\每个人的脊梁就是民族的脊梁\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汇集起来就是中国力量”。这是在员工食堂的墙上张贴的员工创作的一首诗,它的作者是一位名叫帕尔旦·买买吐逊维吾尔族女工。既是食堂,也是职工活动室,四面墙挂满了职工自己创作的作品,有诗歌、散文,也有美术、摄影作品,体裁不同,但都表达着同样的主题: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工作爱生活。谁能想到,他们入厂之前,还是草湖周边乡村的农民,国语讲不好,更不会写汉字。几年之后他们讲着流利的国语无障碍交流,用汉字写诗写散文抒发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正如企业员工坎拉比奴尔·要鲁娃司在诗中写道: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我们为有您这样的祖国而骄傲\我们坚定不移与您同行\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草湖是产生奇迹的地方,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就是创造奇迹的主体。

在新疆,有水有草的荒野之地都可以称为“草湖”。而对于草湖镇来说,这个名字不是白叫的,必须做到“名符其实”。如今的草湖镇不仅有穿城而过的盖孜河,还有东、西、南、北四个人工湖。当东湖、西湖这些名字频繁地出现在草湖人的对话当中,会让每一个外来人瞬间联想到武汉、杭州这些远在万里之遥的现代化都市。也许不久的将来,草湖真的会发展成为南疆的明珠城市,到那时我们再谈论起草湖,就像今天谈论北上广深一样。在文化建设上,草湖人也有着毫不掩饰的“豪情壮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兵团精神的同时,打造盖孜河沿河文化带,建设屯垦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园,新建1所大学,把草湖打造成南疆的先进文化高地,在推进文化润疆中发挥重要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雪落南疆,春到草湖。70多年过去,变化的是岁月,它们把足迹融入到草湖的每条路每栋建筑每个工厂每处果园,融入到每个草湖人洋溢的自信和笑容里。不变的是兵团人坚守兵的精神、军的属性。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赓续红色血脉、唱响兵团精神仍然是新时代兵团人唱响的最强音。

绕城而过的盖孜河,千百年来一直在脉脉述说着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情,像是一首沁人心脾的欢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