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星耀的头像

王星耀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6/28
分享

一、成长篇:泛性的阅读,个性的思考

从小到大,文字对于我都有着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所以他们更加希望我和妹妹能长大成才,也舍得在我们学习上下投资。

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过没书看的窘迫。这得感谢两方,我的母校与父母。

其实最初我一直是在图书馆阅读书籍的,小学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名著不名著的意识,只要是能借的书籍,每一本我都要借来看一看才肯罢休。(现在已经有自我阅读意识了,反而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手机)初中的时候也担任过图书借记员,为的是接触更多平常难以借阅到的东西。不过很可惜的是初二转学去的那个学校图书馆不让借书,读的高中只让重点班以上的学生借书,从此以后真的很少能再去图书馆了。

这个时候,父母的功力就显现出来了。

其实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经常从外地带书回来给我看,我的书籍启蒙教材就是他们给我带回来的《十万个为什么》和《格林童话》等各种童话。我记得我第一次读那些童话故事的时候,我的想法不是感叹那些人物怎么样,而是如果让我写,我会怎样怎样写。(或许有点异想天开吧)

六年级毕业的时候,网购已经出现了,他们在百度上搜索适合小升初学生看的书籍,然后给我买了人生中第一本诗集《新月集》,和《从一到无穷大》等理科类书籍。这也使得我一直觉得理科类书籍之类的看似和文科不相干的书籍都是可以阅读的,因为文学是能包罗万象的,地理也属于理科,可是《徐霞客游记》难道不算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吗?

自从我的父母了解到我不能在图书馆继续看书后,每一年寒暑假,他们都会拿上上千的资金为我和妹妹买书。可以说,在我们家,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我们的学习上。所以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我能有底气,来告诉他们,他们这笔钱,花得值得。

二、兴趣篇:追寻民俗,探访四季,在散文与诗歌中寻找心灵的栖息;驻足文化,定格记忆,在声音与演绎中探寻历史的温度。

除了纸上的阅读,我也喜欢去探索人文地理。我好奇万物的生长,天风的变换;我探索民俗的遗留,传统的秘密。可以说,我对人文地理与散文诗歌的喜爱是互相成就。人文地理常常体现于散文诗歌,而对人文地理的爱好又是我与生俱来的。我读沈从文,读他书里别样的民俗风情;我读汪曾祺,读他笔下处处活跃着生机的自然生物;我读林清玄,读他在工业时代中四季流失的惋惜……我也读新诗,也读旧诗。但大抵是读祖国河山,少年意气。

诚然,民俗并不完全是精华,自然也确实不是完全的美好。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读那种深埋在它们背后或人性的力量或神性的力量。

黑格尔曾说过:“历史是一堆灰烬,而灰烬深处有余温。”我一直觉得,文字是有温度的,它并不是冷冰冰摆在那里的东西,因此我除了安静的阅读,更喜欢用声音与动作来演绎它。我曾多次参加过演讲比赛和话剧表演,我喜欢激情澎湃地朗读红色文字,也喜欢轻声细语地诵念古诗,我也喜欢去模仿人物在情境下的心境,用语言与动作去表演人物的悲伤,喜悦,或绝望。

我喜欢历史,或许很多人觉得它们是被定格的冰冷事物,可是对于当时的主人公来说,绝对不可能这么心无波澜。我们所无动于衷的每件事,可能都是别人的惊涛波澜。身处新世纪的现在,他们的很多举动或许都已经不合时宜,但是放在当时,确实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缩影,或许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去贴合时代的思考一个人物,去思考他行为的初衷,进而给出最客观的评价和最有温度的理解。

三、理想篇:以冷静之言振醒时代,以星星之火照亮长夜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文学对于人们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文科生,不过是风花雪月,唱诵诗篇,不过是“绣花枕头”,百无一用。诚然,我们确实比不上理工科在国防、航天等领域披荆斩棘的努力,也没有身处一线驻守边疆;但是在各种工业技术飞速更新迭代的时候,你会发现,坚守最久的,其实是文学。

借用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的一段话来说,就是: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帯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对于人永远是亲切的。 由此类推,在几千年或是几万年以后看现在纷纷扬扬的“帝国主义”“反帝国主义”“主席”“代表”“电影明星”之类对于人有什么意义?我们这个时代有类似长城和《短歌行》的纪念坊留给后人,让他们觉得我们也还是很亲切的么?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是的,那些兼并的战争,那些过时的发明,它对于我们并没有什么意义。可是我们会记得杜甫作为“诗史”所反映出的那些苦难,我们会记得万户坐上自制“火箭”的那种决绝。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刻意地遗忘,文革、网暴、家暴、校园暴力,我们的民族擅长遗忘,在互联网信息飞速轮换的现在,大家忘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不是只有好的东西需要铭记。我们不应该只去歌颂时代的繁盛,却忘记了那湮没在时代风尘下的声声叹息。

有段时间我很喜欢看反思文学,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一些“镇静剂”,我们的时代需要一些能让人冷静下来的文字。工业文明,便利但浮夸。人们在快生活的节奏下边的越来越烦躁,真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功利性主义越来越多,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可高质量信息越来越少。

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难题,文学也是一样。以我现在的水平与功底,很难对文学进行什么变革,所以我希望能够深入研究,吃透文学,尝试着在繁华中开辟一条蹊径。

历史与未来都如同一片漆黑的夜幕,很多真相与细节我们不得而知。可以说,我们不知道过去的走,也不知道未来的路。而文学却如同明灯,如同星火。我时常动容于那些深藏的隐秘的人性,那些在绝望中仍不放弃的渺茫希望,那些坚定地走着自己路的人。

文学就像星星,看似不耀眼,但星星点点的光芒聚在一起,就是万丈星光。

如果可以,我也愿意微薄之躯、星星之火,去照亮未来。一颗星星的光芒,或许还很黯淡,但是只要越来越多人愿意去做星星,那么未来就会成为一片灿烂的星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