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是一颗新星的头像

我是一颗新星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01
分享

母亲的秘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情感朴素真挚,笔触细腻凝练。我读过多遍每次吟读,不禁心如潮水,百般感怀。我不是诗人,没有诗人飘缈旷远的情怀;我也不是作家,不能够以隽永珠玑的文字赞美我的母亲。但我知道:母亲给予我生命,抚育了我。如果要说,这一生谁最了解我,那该是母亲无疑。母亲对我的了解比我对她的了解还要深还要多。不论是名人佳作中的母亲抑或是学生稚嫩笔下的母亲,对于所提及的母爱我是感同身受。但真正想提笔写母亲,却不知从何说起,冰心老人在“写给母亲的诗”中也是此等心境罢。有诗为证——“母亲,很久以来就想写你,但却不知怎样开头,不知怎样结尾……”今天,伴随着一颗赤子之心,我怀着万般敬意和无尽的愧疚走近母亲。稍作整理,其实母亲的形象很明朗,几十年如此刻:善良朴实,吃苦耐劳。如今,母亲韶华不再,日渐苍老。她两鬓的白发苍茫如雪;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沟壑……

母亲是千千万万劳苦大众中的一员。农村的尘烟与黄土塑造了母亲粗俗的容貌,而淳朴的民风民俗造就了母亲纯净的心灵,在她身上承载着许多优良传统。很惭愧,我从不知母亲真正的生日,孩提时常常问起,母亲总闭口不说,她看似已忘乎。也许,生日对她来说太陌生了长大了,再问起时,母亲总淡然一笑,说老俗语:“不能给年龄大的人过生日,这样阎王爷记不住了真实年龄,看能高寿”。我明知道母亲是在骗我们,但我却知道母亲的用意怕儿女花钱,怕给儿女添麻烦,我记事以来,母亲这多年来从不让和从没过一个生日。

母亲虽文化水平不高,但从小我未入学时就在家院子里墙上挂一个小黑板,教我识字和算数,为了我入学后能够学习不吃力。母亲的文章写的很好,从小学三年级就教我开始写日记和写作文,一直到现在,我一直热爱文学和写作,爱写一些文字,这或许和母亲从小对我的教育有关。母亲的思想是传统的,也因此传承了许多良好的文化和习俗,我们从中也得到了熏陶。

我从小到大,母亲没有一刻是空闲的。起早摸黑,是她一日的历程。天刚蒙亮便起火做饭,喂了孩子再鸡、鸭等家畜,难以想象那时的母亲,每天清早面对着孩啼鸡叫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太阳升起,她便扛着锄头往村东头的田地干农活,日晒三竿时,总看见母亲涨着红脸头发零散的急匆匆回来,放下担子,来不及喝水歇脚又紧锣密鼓在煤球灶边做起饭来,而幼稚的我们只会在一旁重复一句话“妈,可以吃了吗饿死啦”语气和表情近乎哀求,而母亲总会说“就好了,就好了,孩子终究是孩子,始终不知道那时的母亲有多累,那时的母亲或许已忘了自己饿罢。直至上了小学五年级,我才逐渐领会母亲的辛苦,也就在那时,我们兄妹开始为母亲分担家务农活,又一次,大妹妹负责做饭,我们跟随父母去田地,然而等我们从地里回来吃饭时,我一喝这“糊涂汤”(就是用玉米做的粥,现在叫玉米粥,)有点不对劲,便问大妹妹咋回事,她说没事,接着我父母一问她,咋喝着有个肥皂味啊,大妹这才哭着说,她在水开下玉米糁时,不小心把一块皂丢到锅里了,怕浪费粮食和怕家人吵她,赶紧把皂从锅里捞了出来,由于害怕,不敢给家人说,母亲听后并没有责怪她,眼眶却湿润了。

母亲干净利落,心灵手巧。她白天在地里劳作,夜里在灯或蜡烛下缝缝补补忙个不停。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母亲扯块布自己裁剪,在缝纫机上扎成的,做得很漂亮,即使旧衣服改制的也好看,鞋面上还绣叶扎花。一年即将到头的时候,母亲每天在下熬到深夜忙个不停,为我们兄妹几个做好一身新衣服,新衣、新裤、新鞋、新围巾。一年四季,唯一空闲的一天便是大年初一,因为地方的传统习俗,这一天不能扫地、拖地、洗衣服,不能干家务,要说吉利的话,据说可以给整年带来好运。所以,这一天母亲便省了许多事。大年初一早上,天黑漆漆的,村里刚有鞭炮声响起,我们就急着起床,穿上新衣服,美滋滋地走出门去给邻里“拜年”,说拜年是好听点,说白了就是去要核桃”,就是讨个好吃的,那时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家里都很穷,平时吃不上好吃的,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圆梦”。这是当时我们这些生长在村里孩子独有的风俗和乐趣。外面正飘着大片大片的雪花,我们踩着咯吱咯吱的雪地,到村子里找小伙伴玩。大家看我们的眼神里满是羡慕,都夸我们的新衣服最漂亮小伙伴们一起欢呼着,雀跃着,雪地上刚放过的殷红的鞭炮印迹分外鲜明。这是当时我们这些生长在村里孩子独有的风俗和乐趣

母亲在无论在老家和县城居住口碑极好,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与邻里和睦相处,自家有了好吃的,总要送给邻居一些。借邻居的东西,借小的还大的,借少的还多的,从没见过她和任何一个邻居红过脸。母亲,让善良和孝道在我心里扎下了深深的根,使我懂得了人间的大爱大美。

后来,我们几个兄妹长大成人了,记得搬进县城后,最初的院子在华垣路美食街附近,我们兄妹陆续婚有孩子后,母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工作,母亲照顾大我家的孩子,又接着照顾我弟弟妹妹家孩子,白天,她唱着摇篮曲,看着孩子在幸福中入睡,又匆匆洗衣裳忙家务;晚上,她坐下给孩子们讲故事,直到在美丽的憧憬中进入梦乡。家务的繁忙,琐事的劳累,带孩子的辛苦,然而,母亲却从没在我面前说过一声累。

  如果要说,这一生谁最了解我,那该是母亲无疑。母亲对我的了解比我对她的了解还要深还要多。我有时一回家,对着兄妹和妻孩乱发脾气,饭也不吃;有时喝上一杯酒卧床大睡,有时等等,家里人不理解,便和我争吵,说我发什么神经了,这时母亲把他们几个叫出去,说道,你哥是个直性子人,他的工作性质不一样,肯定最近工作或其他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他难过又不能在别人面前急躁,只有在你们几个前面来发泄,你们应该理解他,我听后......

2008年,我当时正在县委宣传部工作,忽然接到在县医院工作的妹妹电话,里面有痛哭的声音而且还有怕我听到,我说怎么了,她说母亲怕我工作忙不让给我说,现在母亲已经在郑州医学院住院了,最近身体不舒适检查是甲状腺有点问题,马上得手术。在她手术当天我和她的哥哥(我舅舅)还有她的侄子我表哥等亲戚们赶到了,把母亲送进手术室后,我们焦急等待,手术进行了将近四个小时,回到病房,看到母亲憔悴的面容,我躲在一边流泪,苏醒后,母亲不能说话,脖子上插满了管子,我心如刀割,头几天只能靠流食,好转后,渐渐能喝上一点小米粥,母亲身体好点时,就用手势给我比划意思让我回家工作,不让我在这待,她没事我故意装作听不懂,她就比划要来笔和纸,在上面写上让我赶紧回去,好好上班和照顾好家里小孩。妹妹是学医的,她给我说,哥,这病恶性的很多,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我听后很难过,但咬住牙给她说,母亲是个善良的人,好人会有好报,一定没事,我怕妹妹难过就给她勇气,可当时我心里焦头烂额的滋味真的无法形容。几天后术后化验结果出来了,是良性的我心里大喊一声:谢天谢地。

手术前几天,我和父亲及兄妹几个轮流陪着母亲,有意识地和她说些轻松的话题,我们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让母亲心情放松。母亲劳累了大半辈子,我们就是想让她沧桑的心海感受到来自儿女真诚的爱,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弥补我们曾经对母亲忽略的愧疚。我时常拉着母亲的手,感到就像儿子拉着我的手一样亲切,抚摩着母亲粗糙的手,而立之年的我却突然间有了一种莫名的感觉,母亲也会时不时攥紧我的手,也许在她的眼中,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母亲被推出手术室的时候,清醒过来,看着身旁的儿女,母亲突然激动起来,不能说话,眼角溢出了泪水,感情脆弱的两个妹妹早已在母亲出来之前泣不成声,她们分别握着母亲的手,默默地,用她们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母亲的爱。我知道,劳累了大半辈子的母亲从未感受过如此隆重的亲情,她为我们的孝心而激动。我可怜的母亲,她也许不曾知道,在儿女们的心中,她的分量足可以超过一切。

手术后的母亲比以前开朗了许多,也许是手术的成功,也许是亲情的感染,病房里时时充满了欢笑,很多的时候,我们几个围坐在一旁,看着点滴慢慢注入母亲的体内,不时给她挪挪身子,或者擦一把脸,母亲不能说话,微笑着看者我们,任凭她的儿女伺候。在那段日子里,我的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在涌动,几十年来,这是我们儿女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孝敬母亲,而且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如果没有母亲的病,我们能尽到这份孝心吗?

母亲的手术很成功,这多亏了亲朋好友的帮忙,是他们请来了专家亲自操刀,是的,好人有好报,在我敲击键盘用心和情感写这篇文章时,我突然发现,在母亲的感染下,我在我的生活中也结识了许多清澈的只剩友谊的朋友,是他们真诚的帮助,才使得我能够报答我对母亲的孝心。在此,我衷心地感谢他们,并祝福他们。

 母亲说,没啥事就不用回来了,忙工作吧,家里面没事,想吃啥我就买啥我和弟弟家里的孩子都长大了,母亲和父亲却搬到另外一个小区住了,因为最近乡镇工作忙脱贫攻坚和“非洲猪瘟防治”等等,中秋节到现在多日没能去看她,母亲在电话里平静祥和的声音让我脑子里留存的记忆全是年轻时候的模样。

    记得儿时,爬槐树给我捋过槐花,上房顶给我摘过灵枣,和我一起荡过秋千,给我亲手做过棉裤棉衣,冬寒时给我包过脚怕上学被冻着……

   岁月,在母亲一眨眼的功夫,我长大了。而我在一眨眼的功夫,母亲却变老了!母亲是我的明灯,永远引导我一往无前。她的苦难和坚韧让我懂得什么是磨砺,什么是执着。她的善良和厚道让我知道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包容。她是天下无数善良母亲的一个缩影

    这几天,我听我舅舅说母亲又快生日了,就给她打了个电话:不用给我过生日,省点时间省点钱你们自己吃好穿好别累着母亲在电话里继续起那句老俗语:“不能给年龄大的人过生日,这样阎王爷记不住了真实年龄,看能高寿”。

想起小时候过生日,母亲总会给我们兄妹几个热腾腾的鸡蛋,我揣手里玩半天才舍得磕开。如今母亲生日,我想给母亲包个红包,可母亲却不知道啥叫微信,不知道啥是红包,用个手机只会接打电话,而且她电话里存的号码都是我们几个提前给她存到手机里的,号码她也不会存,甚至连蛋糕都没有吃过,因为母亲生命的字典里只有家务和孩子们,现在她却把孩子们从自己的手掌心一个个培育成人,从此母亲却变老了……母亲头上渐渐长银丝,母亲脸上渐渐生皱纹,母亲眼睛渐渐不明澈,母亲腿脚渐渐不灵便。这些,全是在孩子们离开她以后的岁月。

    挂断电话,我如鲠在喉,眼泪不争气地滑落。母亲不习惯吃蛋糕,母亲不习惯收红包,可有一样娘喜欢:家人团聚,就是我们一家人能够经常围在她身边团聚。

但,我不能拆穿她,因为这是属于母亲自己的秘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