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食用油中,父亲独爱猪油。他说,猪油炒菜香、耐饿,吃了身体好。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否有依据,但我却视猪油为一种乡愁味道。
小时候,家里每年冬天都要杀两头年猪。白天打理完猪肉后,晚上母亲和姐姐们灌香肠,父亲则开始熬猪油。猪油分板油和脚油两种,顾名思义板油就是猪腹内像平板一样的猪油,脚油则是大肠等内脏上的油。板油出油率高,油品质最好。
父亲往锅里掺了一瓢井水后,将菜板搁在灶台上,一边将板油和脚油切成小块放进锅里,一边时不时用锅铲搅动,防止沾锅。两头猪的板油和脚油切完后,那口大锅已经盛得满满的,父亲翻动时就会很小心,生怕会溅出来浪费掉。
不大一会儿,锅里就翻滚开来,发白的油水中冒出水汽和泡沫。父亲告诉我,那是之前掺的水和油中的水分被熬出来了,只有等到水分熬干后,油才能熬出来,也只有将水分熬干后,熬出的猪油才储存得久,否则容易变质。很快,锅里不再冒出水汽,之前的泡沫也消散了,熬出的油变得清澈透亮。
母亲将早已准备好的油坛子放在灶台上,父亲将铁笊篱摁进油锅,一只铁勺伸进铁笊篱中,将滚烫的猪油舀起来倒进油坛子里。一勺油下去,油坛子发出欢快的“滋滋”声,仿佛久旱的土地被滋润了一样。
那时候,家里油坛子总是接续不上杀年猪的季节,中途要买好几次油,但每次都不会买太多,油坛子总是“吃不饱”。熬猪油时才是油坛子最幸福的时候,它会把肚子喝得鼓鼓的,管我们一家吃上大半年。
熬猪油最后的欢愉当属吃油渣了。猪油被熬干后,剩下的就是油渣。这时,父亲打开灶膛退火,火苗就吐着调皮的火舌顺着灶门往外窜,火苗舔舐着灶门,像儿时的我用舌头舔着上嘴唇一样。我流着口水在灶边围转着,巴不得早点吃上油渣。父亲往油渣里洒上盐、花椒面等佐料,一道香喷喷的美食就诞生了。
“花脸巴儿,偷油渣儿,偷起不给我吃点儿,我要告你车老汉儿。”在哈哈的打趣声中,我抓起还没凉下来的油渣就往嘴里送。滚烫的油渣在舌尖上跳动、翻滚,用牙齿轻咬一下,就是不舍得吐出来,嘴里“丝丝”地吸着凉气,直到那满满一口的香脆最终被嚼碎、咽下,所有的香脆才实现它的化学反应——物理反应——生理反应的完美演绎,最后留下满嘴的香味。
后来,家里不再喂猪,父亲要吃猪油就只得到街上买回来自己熬。再后来,父亲老了,也不熬猪油了,我们买了植物油回来给他吃,但他总说不香。
让父亲重新吃上猪油,成了我的心事。转了好几家生活超市都没有发现熬好的猪油,我和妻子就到菜市场买回了猪板油。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将板油用温水洗净切成小块放进锅里。现在的家里早已没有以前熬猪油的大铁锅,买回的猪板油太多,一锅熬不了,只能分成两锅。
很快,锅里的水汽熬干,清澈透亮的猪油慢慢地熬出来。滚烫的猪油舀到盆里,发出“滋滋”的响声,像久违的问候,我转过身去,看到父亲的脸上浮起了笑容。
油锅里剩下的油渣,我也放了一些盐、佐料进去翻炒,厨房里飘起了熟悉的香味。我夹起一块油渣递给父亲,父亲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连说“安逸安逸”。
那天中午,妻子用猪油炒了回锅肉和油渣莲白,父亲连吃了两碗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