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有臣的头像

吴有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20
分享

湛家湾走笔

湛家湾是铜钱关的一个小村,距县城约四五十公里,也是全国文明的古村落。

这里四面群山林立、地势相当险要,像是一个摇篮被托在半空,前面是一道万丈悬崖,悬崖表层如斧砍刀削,只在侧面有一个狭窄的出口,一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沿侧面山坡蔓延到山底,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整个湛家湾面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太小,方圆也就十来个平方公里,土地肥沃平坦、光照充足,村子背后有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沟沟坎坎长有许多稀有的药材。村子正中位置有一个四五百平米的院场,算是这个村子的交流中心。农忙时节,人们在这里收拾庄稼;闲暇时节,人们在这里谈天说地。开之势。悬崖边缘生长着许多老檀树,棵棵树龄都在百年以上,根深叶茂,向守卫的士兵一字排开,给这儿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每天午后黄昏,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摇着蒲扇、端着茶缸,在那几棵老得发黑的古树下纳凉歇息,有的在那简陋的石桌上举着棋子,更多时候还是聚在一起听年长者讲述尘封已久的传奇故事,有时讲当年先祖从湖北黄梅县迁徙到此的艰难历程,有时也讲在民国时期先祖如何战胜土匪的动人事迹。

据史料记载:清朝乾隆三十三年,湛家湾才有人正式在此居住,居住者从湖北远道而来,此乃湛姓入陕第一人,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现在已经形成了三个较大的聚民点,是当年弟兄三人后代的聚居。时至今日,在湛家湾没有一户别的姓氏,这不得不算是一个奇迹。如今的湛家湾已有二千余人,房屋盖得密密麻麻、建筑错落有致,三个居民点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泾渭分明,而是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但不管新房如何建设,当年那弟兄三人的房屋仍然保存的相当完整,其中中湾那座最为排场,土木结构两层,占地面积约三百多个平方,前面是一个门楼,门口有两尊石狮子把守,门楣上方镌刻有“耕读世家”几个黑色大字,在白底的映衬下赫然醒目。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屋脊上的二龙戏珠活灵活现。从门楼朝进走,是一个四合院,正中央是主人居住的房子,门窗做得非常精致,每座门框都镌刻有精美的花纹图案,有的是飞禽走兽、有的是福禄寿喜,涂上不同的颜色,形态逼真,让你在一饱眼福的同时,不得不赞叹古时手艺人的精湛技艺。主房的根基比两边的厢房高出五步台阶,显示着主人高高在上;左右两边的厢房做工也很精致,只是根基矮了那么几尺,看上去似乎没有主人居住的房子威严。这里一般居住主人的子女和临时雇佣的帮工,白天各自在地里干活,一到晚上,都会端着茶缸,叼着旱烟,在四合院里纳凉、谈天,父子之间少了平时的严肃与拘谨,整个院子弥散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

在这里,最神奇的要数那两个水塘了,它们各有一百多个平方,至于深度至今无人知道,据说当年为了探测深度,曾有人把几根竹竿连在一起,都未到探测到池塘的底部。塘子里边的水冬绿茵茵的,像是一大块翡翠。这么深的潭水,冬天不会干涸,夏天也不会因为雨季而暴涨,一年四季都是一个样。每天早晨或黄昏,这里热闹非凡,男人们挑着水桶,来这里挑水回家做饭;女人则端一个盆子,在这里搓洗衣服。其实,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但人们总觉得这塘子里边的水冬暖夏凉,吃着更健康。况且,劳累一天的男人们借着挑水的机会,和各自的老童年们抽抽纸烟,谝谝闲传,那也是一种难得的乐趣呀!

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在吃喝上相当讲究。他们一直秉承着“富不丢书,穷不丢猪”的祖训,每年一到二三月间,都会在圈里养两头猪崽;三四月份妇女们就会成群结队的走进大山,带上草帽,背着背篓,采摘椿芽和竹笋,回来用水一焯,在太阳底下晒干;六七月份煮黄豆、晒豆酱;霜降一过,就泡酸辣椒、腌咸菜,天气一冷,就赶紧做豆腐乳、挂红苕粉,年猪一杀,就把豆腐和猪血捏在一起,放在火炉上边微烟熏烤,那又是一道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无论你到哪一家,主人都会把你热情地招呼进屋,再找几个邻居前来作陪,不一会儿功夫,八凉八热摆了满满一桌,清一色都是自产的无公害美食,根本找不到外面买的东西,再喝上自己酿的杆儿酒,让你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神仙日子!

湛家湾,山奇、水秀,走进湛家湾,你就走进了大自然的秘境;走进湛家湾,你又找到了人类最纯美的情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