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楚生的头像

吴楚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08
分享

礤头印象

晨光透过车窗,照在整洁的车厢内。汽车驶进谷口,道路突然变得平坦起来,我缓缓地舒了口气,紧抓扶手的双手也慢慢地松了开来。我细细地打量着豁然开朗处、静静地展现在眼前“世外桃源”般的村落——礤头村,这个有着“国家森林乡村”美誉的村庄,位于东江北岸、五指山南麓,是东源县蓝口镇最北部一个静谧如画的小村落。

谷口就是村口。临溪而筑的徽派意象标志建筑,宛如礤头村简洁却不失隽永、古朴又不失典雅的精美名片,展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眼前为之一亮,牢牢地印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上下翻飞的彩蝶绕着路旁野花,在转角处倏忽拐入了八大山人遗落在现代的山水画卷里,任思绪在留白的褶皱里泛黄。

金色的阳光,照在镶嵌在墙上横排的黑色楷体“礤头”二字上,与旁边竖排的红色隶书“美丽乡村”四字相映成趣。洁白的墙面,浮雕着写意的灰砖黛瓦,把绿树掩映间的极具岭南风韵的村落画卷铺陈开去……

礤头村匿形于绵延大山深处,隐秀于寂静森林间,四面皆山、莽莽苍苍,俨然是天然绿色的大氧吧。一条小溪沿狭长的峡谷由北向南蜿蜒蛇行,在山与山对峙的村口处,哗哗流入杂树丛生的万丈沟壑。

清泉激溅起的阵阵水雾,氤氲灵山秀色,缥缈的烟波,让静幽的深涧朦胧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不舍昼夜的溪水潺潺地流,徘徊在漩涡中或大或小的水泡,破灭、湮没,消失在了无痕迹的水里。我想,徜徉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我,是不是终有一天也会了无痕迹回归在大自然里?

随风起舞的红枫叶,摇曳着斑斓的梦想;轻轻滑落的露珠,滋润着如诗的大地;秋虫低吟浅唱,轻轻的我,踩着低回婉转的和弦,激荡这如歌岁月,在这美丽如画的乡村回响……

脚下是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镶嵌在路旁的红砖,把宽阔的机动车道与鹅卵石铺就的行人道分隔开来,泾渭分明,仿佛是细腻精致的工笔画,把你的视线引向村庄深处……笔直挺立的太阳能路灯,疏落有致地点在缀在绿树婆娑的道路两旁,骄傲地向慕名而来的游客展示着古老村庄的现代气息和勤劳勇敢的礤头人民的奋斗历程。

别具一格、装修一致的民居依山而筑,层次分明,仿佛是一排排正在奏响生命乐章的琴键,又仿佛是登向云雾缭绕的层峦叠嶂的台阶。绚丽的簕杜鹃,就开在琴键上;矫健的步伐,正踏上新的台阶,奔向美好生活……

置身于这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的自然景观里,无时不让你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愉悦;青山碧水,叠嶂凝翠,无不给人以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受。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空气湿度和日照光线,让礤头村具备了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和优质土壤。山野里、阳崖边、阴林旁,随处可见“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的茶树;那簇簇拥拥、层层叠叠的茶树,与参天古木、青松翠竹、滩涂飞瀑、亭桥轩榭,构成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又犹如一首清新而独特的田园诗。那些依山势漫延开去的茶畦,像是画在立体地图上绿色的等高线,昭示着留住绿水青山的美好愿景。

“礤头村家家户户都有小茶园和生产加工设备,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 在新开发的“碧山春”茶叶基地,礤头村支书李伟平望着漫山遍野的茶树,不无自豪地对笔者说。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日常生活中离不茶,种茶成了礤头村最为重要的产业。礤头村支书李伟平家的茶园里,他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他家的茶园,一边捧上自产自销的香远溢清的礤头热茶。他还告诉我,种茶是礤头村的传统产业,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礤头茶以“茸毛发达、叶绿素多”,“茶素和含氮芳香物质丰富”闻名于世,同时具备优质绿茶“色绿、香滑、味甘”固有的特点,是岭南绿茶中的特优品种之一。

端起余温尚存的翡翠色茶杯,凝视碧绿诱人的清茶,贪婪地深吸着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的茶香,“聊四五啜”,顿觉“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离开礤头村时,已经是黄昏时候。暮霭轻笼着深黛色的、生机勃勃的茶树,犹如刚刚倒进杯中仍散发着的香气,弥漫在无边无垠的时空里,经久不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