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旦的头像

吴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26
分享

冬天里的父亲

一夜的大风过后,气温开始有了明显的下降。冬天的脚步开始如期而至地踏进了我所在的方寸小城。

母亲打电话来说,这一场忽然而来的大风,把老宅子后面围起来养鸡的栅栏吹得不见了踪迹,将老家屋顶上厚厚的大瓦揭起来了好多,碎瓦片落下来一地都是,还砸坏了屋角菜地里几畦别人家准备过冬的青菜。父亲屋顶上唯一值钱的物件——那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也经不住风的摇晃,被吹落在地面上,彻底报销了不能再用,吹断了的水管将屋顶上的自来水淌了一屋子都是。母亲在电话里唏嘘:好在老家房子的四周没什么行人,又好在起大风的时候是晚上和夜里,要不然,这些吹掉下来的东西砸伤了走路的人,可就麻烦了。

菜地里的青菜砸坏了只能作罢,主人毕竟还是家里的亲戚,要赔偿人家也不会要,只能欠人家一个人情。鸡栅栏吹走了还可以砍些竹子再编起来,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找了售后服务,看看能不能换几根集热管和保温水箱,要是花钱太多就不如再买一台。可是屋顶坏了就不能再遮风挡雨,必须尽快上去检修和补上。因此,我的母亲只能拉着板车到几里外的街上去买些大瓦回来,我年迈的父亲还要端着木梯子,颤颤巍巍地爬到屋头上去检修那些被大风吹坏的瓦片,将可以复位的一一复位,无法修复的碎瓦只能去掉,再层层叠叠地按顺序、依坡度铺上新的大瓦。父亲年纪大了,血压上来了,眼睛也很不好,但是这个活又实在找不到人干,也很少有人会干。为这事去找砖匠瓦匠人家是断不会来的,一是人家没那个闲功夫,二是嫌赚不到钱。

但是所有这些我都没有亲眼所见。大风过后我一直没有回去,一是因为自己给自己找理由,说工作太忙实在是走不开,其次是通往老家那条县道的柏油路上,那一夜的狂风吹断了好几根电线杆,它们倒在路面上还来不及清障,导致了道路不通和停水停电。因此,有关被大风吹坏了老家和隔壁好几家屋顶和太阳能的场面,以及父亲爬上屋顶修大瓦的这些事情,都是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的。

我可以想象得到父亲小心翼翼地爬上屋顶的姿态,想象得到父亲在屋顶上笨拙爬行的动作,想象得到他顺着木梯子一级一级往下摸索的样子,甚至想象得到太阳能热水器被风吹坏后,面对自来水流了一屋子、满地都是水迹的时候,父亲脸上的沮丧。因为这一场冬天的风,父亲一定又变得衰老了一些。想当年,父亲像是一柄不知疲倦的陀螺——作为家族中的老大,父亲承担了更多生存的压力和抚养他的弟弟们的义务,尽管压在身上的担子如此沉重和窘迫,父亲却从未叫过一声苦;父亲更像是一个常年架在火炉上烧着开水的水壶,尽管屁股被岁月的火苗烧得通红,却还常常吹着快乐的口哨,自我解嘲地哼他的黄梅戏、拉他的破二胡。父亲当年不但是种田、砍柴和挑担子的好手,还能为了保护乡邻们地里的庄稼背着猎枪在深山密林里穿梭,一巡逻就是半天或者一整个深夜,到傍晚或是黎明时分,才挂着些野兔、野鸡、獾子或者豪猪回来给大家打打牙祭;父亲能卷制和烧得一手幽蓝的墙砖和小瓦,它们在十里八乡乡邻们的平房顶上长久地闪着乌青的光;父亲能自己砌几里长的河摆和石头墙,将山上乱滚的滑坡和泥石流稳定地阻挡在小路和稻田的外边;父亲能盖起高大的土坯房子和矮一点的脚屋,甚至能爬上屋顶安装整根的大树做成的桁条和橼子。

但是,年轻和中年时候的父亲也有不令我喜欢的地方:父亲那时候的脾气十分厉害,常常为了我学习偷懒和不认真而大发雷霆,为了我的某一两次考试成绩退步而让我长久地站在屋外。他还会对着孩子们的调皮捣蛋大声地呵斥;为了庄子里个别品行不端的同族干些小偷小盗、挑拨离间的坏事而不依不饶地上门教训,这完全不像近些年的父亲,变得一点脾气也没有了的样子。

我的父亲其实也是走进了人生的冬天了啊——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父亲变得不再能下田插秧苗、打农药、薅草、收割稻子和麦子;变得想要挑一担水都气喘吁吁。父亲下地干活的劲头越来越像是强弩之末,父亲拉板车的身材也越来越像一张失去了弹性的弓;父亲看书的样子渐渐变得低矮和吃力,就算是带上老花镜也完全不再够用;父亲辨识人的能力变得不再用眼睛而是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声音;面对一桌子的菜肴,父亲常常因为看不清楚而拿错了筷子夹错了地方;父亲往酒杯里斟酒的时候,常常不是倒不满就是倒过了头漫出来好多;父亲擦桌子的手常常会将茶杯和碗筷碰碎在地上,父亲还常常跟母亲说自己头晕眼花、血压升高、视力下降、肩腰疼痛身体笨拙,时不时还会发一顿梅里埃综合征,折腾得天旋地转呕吐不止。甚至有几次,父亲还想当然地一个人跑到村里的卫生室去,买街头路边的小传单和广告里的那些价格便宜、疗效却并不确切的消字号和食字号“药品”,就连我这个具备一定知识和资格的医生的话也基本听不进去:父亲对母亲说:他是怕我听到了为他担心,怕给我添了麻烦,干脆就自己做主、自己想当然地“治疗”。

但是冬天并不都是痛苦和悲哀的,冬天也有冬天的好处。比如冬天里可以欣赏冰棱和雪花;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内敛和干净,冬天里的一切生长都变得缓慢,那么父亲衰老的脚步也一定会走得更轻一些;比如走向冬天的我的父亲,时时会借着送几棵青菜、带几十枚鸡蛋、装一两只鸡鸭或者是背一袋大米的机会到我这儿来走走;比如隔了半个月不见父亲就会打电话吵我,非要我回去吃顿饭;比如父亲看到我的儿子比看到什么都快乐,我儿子一回老家,他就来来回回在门口兜圈子哼小调,甚至和他的孙子在一起打闹和捣蛋。有时候,爷孙俩会为了某一首歌的唱法和音调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他们会为了抢食一块饼干把椅子弄翻,有时候又神神秘秘地在一起勾颈搭肩、交头接耳。尤其是他的孙子赢了的时候,老头子就露出豁了口子的大门牙,嗨嗨地傻乎乎地笑……我不知道父亲是真的不清楚不明白,还是故意和他的孙子闹腾着玩。也就是在那些时候,我才注意到我的父亲、我儿子的爷爷,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比他孙子还小的孩子。

我倒是愿意父亲和他的孙子在一起瞎闹腾。只要老头子高兴,他的臭孙子当然也很配合。可惜的是,他孙子因为上学和住校的缘故很少有时间回来,即使是周末也还需要补习上课,一星期顶多只有半天不到的时间在家,因此我们回老家的次数不得不越来越少。

于是,父亲常常就用起老办法,打电话来吵我。说要来看看,要送一些乡下的菜呀、鸡呀,鸭呀,鸡蛋呀、香油呀,山芋啊什么的来,絮絮叨叨,絮絮叨叨,比孩子还吵人。可我们却因为工作太忙无法左右自己,无法预测和安排自己的时间,或者是因为出差在外的原因常常拒绝了他,然后十分稀少地找个时间回老家看看,花个一小时不到的时间就草草地吃掉母亲精心为我们准备了不止一天时间的饭菜,理所当然地往车厢里塞满父亲母亲为我们准备了好久的东西,然后结束、回来——我们只是把老家当做了一个临时吃饭的饭庄,连旅馆也没能算得上。

现在想来,父亲被我拒绝的时候,心中一定是怏怏不乐的。

有人说,父母在,故乡才是故乡;父母在,老家才算是家。有朝一日,当我们的父母不在了,我们必定就会失去了家乡,失去了自己的家。家是亲人与亲人的组合,家是感受温暖和用来归依的港湾。

母亲打电话来说,这一场忽然而来的大风,把老宅子后面围起来养鸡的栅栏吹得不见了踪迹,将老家屋顶上厚厚的大瓦揭起来了好多,碎瓦片落下来一地都是,还砸坏了屋角菜地里几畦别人家准备过冬的青菜。父亲屋顶上唯一值钱的物件——那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也经不住风的摇晃,被吹落在地面上,彻底报销了不能再用,吹断了的水管将屋顶上的自来水淌了一屋子都是。母亲在电话里唏嘘:好在老家房子的四周没什么行人,又好在起大风的时候是晚上和夜里,要不然,这些吹掉下来的东西砸伤了走路的人,可就麻烦了。

菜地里的青菜砸坏了只能作罢,主人毕竟还是家里的亲戚,要赔偿人家也不会要,只能欠人家一个人情。鸡栅栏吹走了还可以砍些竹子再编起来,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找了售后服务,看看能不能换几根集热管和保温水箱,要是花钱太多就不如再买一台。可是屋顶坏了就不能再遮风挡雨,必须尽快上去检修和补上。因此,我的母亲只能拉着板车到几里外的街上去买些大瓦回来,我年迈的父亲还要端着木梯子,颤颤巍巍地爬到屋头上去检修那些被大风吹坏的瓦片,将可以复位的一一复位,无法修复的碎瓦只能去掉,再层层叠叠地按顺序、依坡度铺上新的大瓦。父亲年纪大了,血压上来了,眼睛也很不好,但是这个活又实在找不到人干,也很少有人会干。为这事去找砖匠瓦匠人家是断不会来的,一是人家没那个闲功夫,二是嫌赚不到钱。

但是所有这些我都没有亲眼所见。大风过后我一直没有回去,一是因为自己给自己找理由,说工作太忙实在是走不开,其次是通往老家那条县道的柏油路上,那一夜的狂风吹断了好几根电线杆,它们倒在路面上还来不及清障,导致了道路不通和停水停电。因此,有关被大风吹坏了老家和隔壁好几家屋顶和太阳能的场面,以及父亲爬上屋顶修大瓦的这些事情,都是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的。

我可以想象得到父亲小心翼翼地爬上屋顶的姿态,想象得到父亲在屋顶上笨拙爬行的动作,想象得到他顺着木梯子一级一级往下摸索的样子,甚至想象得到太阳能热水器被风吹坏后,面对自来水流了一屋子、满地都是水迹的时候,父亲脸上的沮丧。因为这一场冬天的风,父亲一定又变得衰老了一些。想当年,父亲像是一柄不知疲倦的陀螺——作为家族中的老大,父亲承担了更多生存的压力和抚养他的弟弟们的义务,尽管压在身上的担子如此沉重和窘迫,父亲却从未叫过一声苦;父亲更像是一个常年架在火炉上烧着开水的水壶,尽管屁股被岁月的火苗烧得通红,却还常常吹着快乐的口哨,自我解嘲地哼他的黄梅戏、拉他的破二胡。父亲当年不但是种田、砍柴和挑担子的好手,还能为了保护乡邻们地里的庄稼背着猎枪在深山密林里穿梭,一巡逻就是半天或者一整个深夜,到傍晚或是黎明时分,才挂着些野兔、野鸡、獾子或者豪猪回来给大家打打牙祭;父亲能卷制和烧得一手幽蓝的墙砖和小瓦,它们在十里八乡乡邻们的平房顶上长久地闪着乌青的光;父亲能自己砌几里长的河摆和石头墙,将山上乱滚的滑坡和泥石流稳定地阻挡在小路和稻田的外边;父亲能盖起高大的土坯房子和矮一点的脚屋,甚至能爬上屋顶安装整根的大树做成的桁条和橼子。

但是,年轻和中年时候的父亲也有不令我喜欢的地方:父亲那时候的脾气十分厉害,常常为了我学习偷懒和不认真而大发雷霆,为了我的某一两次考试成绩退步而让我长久地站在屋外。他还会对着孩子们的调皮捣蛋大声地呵斥;为了庄子里个别品行不端的同族干些小偷小盗、挑拨离间的坏事而不依不饶地上门教训,这完全不像近些年的父亲,变得一点脾气也没有了的样子。

我的父亲其实也是走进了人生的冬天了啊——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父亲变得不再能下田插秧苗、打农药、薅草、收割稻子和麦子;变得想要挑一担水都气喘吁吁。父亲下地干活的劲头越来越像是强弩之末,父亲拉板车的身材也越来越像一张失去了弹性的弓;父亲看书的样子渐渐变得低矮和吃力,就算是带上老花镜也完全不再够用;父亲辨识人的能力变得不再用眼睛而是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声音;面对一桌子的菜肴,父亲常常因为看不清楚而拿错了筷子夹错了地方;父亲往酒杯里斟酒的时候,常常不是倒不满就是倒过了头漫出来好多;父亲擦桌子的手常常会将茶杯和碗筷碰碎在地上,父亲还常常跟母亲说自己头晕眼花、血压升高、视力下降、肩腰疼痛身体笨拙,时不时还会发一顿梅里埃综合征,折腾得天旋地转呕吐不止。甚至有几次,父亲还想当然地一个人跑到村里的卫生室去,买街头路边的小传单和广告里的那些价格便宜、疗效却并不确切的消字号和食字号“药品”,就连我这个具备一定知识和资格的医生的话也基本听不进去:父亲对母亲说:他是怕我听到了为他担心,怕给我添了麻烦,干脆就自己做主、自己想当然地“治疗”。

但是冬天并不都是痛苦和悲哀的,冬天也有冬天的好处。比如冬天里可以欣赏冰棱和雪花;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内敛和干净,冬天里的一切生长都变得缓慢,那么父亲衰老的脚步也一定会走得更轻一些;比如走向冬天的我的父亲,时时会借着送几棵青菜、带几十枚鸡蛋、装一两只鸡鸭或者是背一袋大米的机会到我这儿来走走;比如隔了半个月不见父亲就会打电话吵我,非要我回去吃顿饭;比如父亲看到我的儿子比看到什么都快乐,我儿子一回老家,他就来来回回在门口兜圈子哼小调,甚至和他的孙子在一起打闹和捣蛋。有时候,爷孙俩会为了某一首歌的唱法和音调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他们会为了抢食一块饼干把椅子弄翻,有时候又神神秘秘地在一起勾颈搭肩、交头接耳。尤其是他的孙子赢了的时候,老头子就露出豁了口子的大门牙,嗨嗨地傻乎乎地笑……我不知道父亲是真的不清楚不明白,还是故意和他的孙子闹腾着玩。也就是在那些时候,我才注意到我的父亲、我儿子的爷爷,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比他孙子还小的孩子。

我倒是愿意父亲和他的孙子在一起瞎闹腾。只要老头子高兴,他的臭孙子当然也很配合。可惜的是,他孙子因为上学和住校的缘故很少有时间回来,即使是周末也还需要补习上课,一星期顶多只有半天不到的时间在家,因此我们回老家的次数不得不越来越少。

于是,父亲常常就用起老办法,打电话来吵我。说要来看看,要送一些乡下的菜呀、鸡呀,鸭呀,鸡蛋呀、香油呀,山芋啊什么的来,絮絮叨叨,絮絮叨叨,比孩子还吵人。可我们却因为工作太忙无法左右自己,无法预测和安排自己的时间,或者是因为出差在外的原因常常拒绝了他,然后十分稀少地找个时间回老家看看,花个一小时不到的时间就草草地吃掉母亲精心为我们准备了不止一天时间的饭菜,理所当然地往车厢里塞满父亲母亲为我们准备了好久的东西,然后结束、回来——我们只是把老家当做了一个临时吃饭的饭庄,连旅馆也没能算得上。

现在想来,父亲被我拒绝的时候,心中一定是怏怏不乐的。

有人说,父母在,故乡才是故乡;父母在,老家才算是家。有朝一日,当我们的父母不在了,我们必定就会失去了家乡,失去了自己的家。家是亲人与亲人的组合,家是感受温暖和用来归依的港湾。你想一想,一个没有了父亲的人、一个没有了母亲的人,更或者是父亲母亲都没有了的人,还算是有家吗?在内心孤单的时候,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在受了委屈的时候,在想要撒娇的时候,在想要找个怀抱大哭一场的时候,他(她)还能找得着用来归依的父母的疼爱、牵挂甚至责备吗?就算是有,那也已经是自己的子女的家,自己则成了子女的港湾和归依。而属于自己曾经拥有的那一部分,却已经是踏遍万水千山、寻遍千山万水也找不到的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