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春发的头像

江春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2
分享

溯行龙上

从武功山东坑村与龙上村交界处的吊枧出发,沿着黄洲水库右岸,穿林溯溪,循古道前往龙上村。一路林木葱茏,鸟鸣幽涧,溪水淙淙,于是感觉到龙上有着另外的性情。

鸟声和溪声,沿着林间的层层石级,荡漾开去,渗入深深的密林,让所有慕名而来的敬谒者,顺着鸟声和溪声的合奏,聆听到岁月深处的传奇。这种聆听需要一种脱俗的情怀,领略的不仅是幽美的风光,还有来自苍茫深处的文化吟诵。

树林阴翳,水声潺潺。被灌木和毛竹侵占的一块块稻田,不时映入眼帘。暮春的阳光,从叶的缝隙间透射进来,林间的白雾丝丝缕缕,宛如天人之境。密林深处,鸟儿清脆的鸣叫,和“哗哗”的水声,宛如一曲优美的男女二重唱。转过一道弯,又见一股溪流,从崖顶飞跃而下,溅起晶莹剔透的水珠。岁月的雨水侵蚀,让斑驳的石崖图案,如马如兔,似佛似莲,若庙若亭,拟仙拟人,千变万化。

年少时期,尤喜地方轶事。白鹤真人冲举武功绝顶,遂有白鹤峰。大将罗霄隐居萍乡石潭,山名罗霄山,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比比皆是。此时,穿行于密林、迈步于杂草丛生的山道,不由联想起九十年前,从龙上走出去的萍乡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刘芝生。

刘芝生出身龙上的一户佃农家庭,年少时,家里人节衣缩食,送他去山下的私塾读书。也是沿着这条山道,刘芝生在龙上和私塾之间,来回奔走了三年。

成年后,刘芝生跟着师傅,又学了一门木匠手艺。一千多个日夜的走南闯北,密林深山中的每一条小道,全部印入他的脑海。这也成了日后他参加革命,成为第一任萍乡县苏维埃政府执行主席,带领苏区军民,转战武功山,屡战屡胜的法宝。

四载丹心铸忠诚,一腔热血写春秋。1933年9月,刘芝生率部在武功山阻击敌人,中敌埋伏,壮烈牺牲,年仅35岁。他的一生,虽是短暂的,但他的热血之举,彪炳春秋而永世不朽。

继续在密林、溪谷穿行,眼前时而树木蒙阴,时而瀑泉飞泻。不经意间,龙潭到了。

龙潭,位于黄洲水库水坝、石枧溪交界之地,峡谷幽深,两岸峭壁凌云,棋盘巨石,横卧谷中。将军石旁,龙溪跌水,从花岗岩石枧槽流出,逶迤而下。

沿石枧槽,溯水而上五十米,三五丛篁竹,如拢合的绿色屏风,掩映于溪水右岸。对面,高约三十余米的龙潭瀑布,从陡峻的石槽倾泻而下,坠入龙潭,溅起的水珠如玉屑纷飞。瀑雨飞洒,寒气逼人,三伏酷暑之际,置身龙潭,暑气顿消。

面对幽篁飞瀑,耳听鸟鸣溪声,一首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脱口而出。

拍照、录影,稍作休憩后,开始攀爬瀑布左边的小道。小道是年初刚刚砍挖出来,从吊枧开到石枧,十几个劳动力,挥刀握锄,一连两天,逢林开路,逢溪架桥。这次的溯行,龙潭到石枧这段,才是全程景观精华之所在。沿石“枧”溯溪而上,不到六百米路程,一路赏峭壁飞瀑之巍峨,享密林幽谷之恬静,既可寻幽探胜,玩水溪潭。也可乘渡探瀑,满足探险的欲望。

历史总是不断发生传奇。斗转星移,刘芝生牺牲已九十载了,昔日先辈们急行军穿越的密林,运粮的小道,今日成了追忆先辈、挑战自我的溯行溯溪之路。

群山绵亘,山溪顺冲而下的龙上村,除了革命先烈刘芝生外,中佈的刘氏、龙上的夏氏、石枧的袁氏、大坪冲的谢氏、大塘的冯氏、小枧的吴氏先祖,明清时期,先后从南昌、安福、万载、芦溪等地迁徙而至,他们非耕即读,不辍家风,用文化增添了龙上村的内涵。

溯行到石枧,对面蜿蜒曲折的石级上,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用双肩拖着一担毛竹,奋力向前。这熟悉的一幕,似乎掀动了岁月的神经,时光正在慌张、匆忙地回溯。时光荏苒,留下来的除了那些占据人们心灵深处的传奇传说,还有先哲先辈牺牲自我、以全大义的感人故事。

古人云:近山者智,近水者仁。并非每一次的溯溪溯行,都能体味出多少智与仁的深远内涵。但是,每一回的峡谷溪流中,能与志同道合者,欣赏那些意想不到的美景,一起享受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丽,那便不虚此行了。

回到家里,翻看电脑里留下的一帧帧画面,于是将龙上溯溪之行,凝成一幅对联。

上联曰:鸟鸣幽涧,快乐不知夏即至。

下联云:人入深林,悠然独爱水长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