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光德的头像

吴光德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7/25
分享

浅析朔州创作群体的发展与现状


远古文化的追溯


      朔州位于晋北边陲,北邻内蒙,南依雁门,而闻名天下的三关之二雁门关、偏关,就一南一北紧邻其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同时朔州又是远古游牧民族和农耕文化的交融之地;又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源地。围绕着闻名世界、繁衍生息的桑干河流域而形成的峙峪燧人氏钻木取火、石器弓箭、鹅毛口新旧石器时代的发现,以及发生在桑干河流域黄帝、炎帝、蚩尤三者之间的逐鹿之战,足以释然朔州这片土地从远古到迄今的历史重要意义。

在近代发展史上,最早关于文学方面有史记载并且保存流传下来的文化名人当属西汉才女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流失,现存世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其原文如下:


自伤赋

[汉]班婕妤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城。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垒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

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日晻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讬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在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重曰: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冷冷。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娱情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捣素赋

[汉]班婕妤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虽松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

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清,桂露朝满,凉衿夕轻。燕姜含兰而未吐,赵女抽簧而绝声。改容饰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若乃盼睐生姿,动容多制,弱态含羞,妖风靡丽。皎若明魄之生崖,焕若荷华之昭晰;调铅无以玉其貌,凝朱不能异其唇;胜云霞之迩日,似桃李之向春。红黛相媚,绮组流光,笑笑移妍,步步生芳。两靥如点,双眉如张。颓肌柔液,音性闲良。

于是投香杵,扣玟砧,择鸾声,争凤音。梧因虚而调远,柱由贞而响沉。散繁轻而浮捷,节疏亮而清深。含笙总筑,比玉兼金;不埙不篪,匪瑟匪琴。或旅环而舒郁,或相参而不杂,或将往而中还,或已离而复合。翔鸿为之徘徊,落英为之飒沓。调非常律,声无定本。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飚之远近。或连跃而更投,或暂舒而长卷。清寡鸾之命群,哀离鹤之归晚。苟是时也,钟期改听,伯牙弛琴,桑间绝响,濮上停音;萧史编管以拟吹,周王调笙以象吟。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闲贞专之性,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歌采绿之章,发东山之咏。望明月而抚心,对秋风而掩镜。

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准华裁于昔时,疑异形于今日;想娇奢之或至,许椒兰之多术,熏陋制止之无韵,虑蛾眉之为魄。怀百忧之盈抱,空千里兮吟泪。

侈长袖于妍袄,缀半月于兰襟。表纤手于微缝,庶见迹而知心。计修路之遐敻, 怨芳菲之易泄。书既封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渐行客而无言,还空房而掩咽。

  怨歌行

[汉]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从以上三篇留存于世的诗词曲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西汉时期的文化内涵,以及班婕妤所展现出来的文采斐然。

另外明代尚书王越的《关外吟古诗》在雁北大地可谓家喻户晓、口碑相传,其脍炙人口的“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村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三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数百年来一度被作为塞北高原环境的真实写照。

而同样描述这一环境的一首诗作却并没有被广泛流传下来,它的作者为许九皋,同为明朝人,官兵道。其原文如下:

紫云横处几多家?仅见苍松不见麻。

壁立山头风吼至,雨花飞过是冰花。

西北天低山势赊,惟余白草与黄沙。

羊裘生处无絺葛,六月佳人不浣纱。

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就是站在塞外的土地上直描塞北风光,松古风吼,天低山高,气候变化无常,白草黄沙共生。

除以上两首诗外,其实关于描写雁门关外气候环境的还有金代的元好问,题为《雁门关外》: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据千寻岭,深夏犹飞六月花。

雪暗白杨连马邑,天国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元好问为金元代诗人,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忻县)人,其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曾在河南南阳等地做县令,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晚年居故乡常与友人登恒山、龙山,过朔州、雁门,诗有《雁门道中所见》《应州宝宫寺大殿》等。

众所周知,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再加之历代王朝的更替交迭,朔州这片土地一直处于游牧民族铁蹄驰骋的战乱之地,没有江南烟雨的美景如画,也没有尔依吾侬的浪漫缠绵,有的只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强悍、狂野、杀戮,纵马、驰骋、拼杀在相当长的时代王朝里成为一种统治文化,也可以称之为“马背文化”。

正因如此,被现代人所赋予的书生气息的文化人相对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刻意弱化。而且这样的政治形态一直到蒙汉通婚、蒙语汉化之后才逐步有所改变。

多少朝代的中华文明,在朔州这片土地上被搁浅,被遗忘,这也是为什么除西汉时代出现的唯一才女班婕妤之后再无文人的最关键历史因素。

战争,生存,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失去了吟诗作赋的闲情逸致,“渴饮刀头血,困卧疆场土”一度成为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果没有接连不断的狼烟烽火,没有马革裹尸的流血奋战,何来“烟花三月下扬州,直把杭州做汴州”的美丽河山?何来中华大地歌舞升平、国泰民安?

朔州自古多才俊,朔州本不缺文人,朔州也不应该在中华文学史上缺席。


迟到的文学步伐


到了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刻,中国文学已经经历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革命思潮并脱颖而出,白话文、新诗已替代了文言文。而且十月革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思想进入中国,1942年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对这一时期的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全国上下文艺工作者纷纷高举革命旗帜,用不同的文学方式加入到革命斗争行列。

而在朔州这片土地上,围绕着桑干河流域所产生的第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在1948年正式出版。

由丁玲所写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写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通过暖水屯一个普通村庄的土改运动,从发动到取得初步胜利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不同阶级不同的精神面状态,并且展现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大道。

这部作品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展现了桑干河流域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第一次以一条河而走进大众视野。塞外文化由此真正拉开序幕。

到了50年代-60年代,山西作家以马峰、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韩文洲、李逸民等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在中国文坛引起轰动。可惜,朔州作家再一次缺席。一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朔州作家钟声扬才一骑绝尘以长篇系列散文诗冲入中国文坛并开创了中国散文诗创作方式之先河,并被赋予“北国世魂”流派,一举奠定了朔州作家在当今中国文学的地位。

同时,朔州也因地下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第一块试验田——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诞生而名扬海内外,并且撤县为市,才有了后来被誉为“塞上绿都、美丽朔州”的美称。

而朔州作家,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时刻开始真正觉醒并且开始厚积薄发。

从90年代开始,以钟声扬为代表的朔州作家陆续开始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并且逐步走进大众视野。

在这一时期,以钟声扬、孙莱芙、黄树芳、齐凤舞、齐凤祥、熊国章、靳春、王宝国、边云芳、刘净云、郭万新、钟道新、赵永健、老根等为代表的作家、诗人成为朔州创作群体的主流,并且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创作风格。

比如钟声扬的灵魂三部曲《月魂》《花魂》《国魂》,爱情三部曲《初潮》《晚风》《细雨》,情节散文诗《梦影》(6部)哲理散文诗《星谱》(10部)等把政治抒情与民族情怀以及哲学与美学融入到宏大的作品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创作体系。

黄树芳以煤矿题材深耕细作的煤矿小说作品享誉全国;王宝国的关于抗日女英雄李林的事迹研究以及后来成立的李林文学研究会名扬三晋;孙莱芙的散文作品以及后来出版的《典藏右玉》《典藏朔州》开创了具有划时代收藏价值的散文文本创作;郭万新的报告文学作品《吉庄纪事》填补了朔州报告文学这一领域的空白;刘净云关于小煤窑私挖滥采所引发的矿难小说《红烛黑泪》以及关于煤矿占地拆迁所引发的社会思考《失地农民》所引起的社会关注等(由于篇幅所限以上其他作家以及创作成就在此不做一一描述),极大程度地填补了朔州文学在山西以及全国的文学的空白。

从创作文体而言,以上作家几乎涵盖了文学创作当中普遍存在的各种文体,比如小说、散文、诗歌(含散文诗)、报告文学,而电影电视文学剧本以及文学评论相对薄弱。但整体而言,朔州作家从90年代开始,在山西以及在全国文学创作的形势面前,终于迈出了夯实的步伐并且开始有了一席之地。

 

 晋军崛起后的朔州作家群体


随着山西晋军崛起,这一时期的朔州作家也完成了二次培养文学创作梯队的任务。除了上面提到的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的主流作家,思想更成熟,创作风格更独特,创作成果更丰盛,已经成为代表朔州文化走向全国的中流砥柱外,新一代中青年文学创作队伍也开始不断壮大。这里面包括王文海、郝丽云、郭虎、温秀丽、宋清芳、庄满、师红儒、赵志霄等为代表的作家队伍。而且这一文学创作群体激情饱满,在不同文学领域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结合第一批文学作家队伍,在山西文坛形成了强有力的创作力量。在这样的文化创作氛围带动下,不断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创作队伍。这些队伍里面既有默默投身到文学创作建设当中的70后作家,也有80年代开始成长起来的文学骨干力量,同时还有9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基本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人的文学创作主流。

但有一点,这些投身于文学创作建设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属于业余爱好而非体制内的专业作家,其作品短期内还无法真正达到大刊刊发标准,一定程度上游离于地市级、县级报刊杂志,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批作家始终无怨无悔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这一神圣事业当中,始终在内心坚守这一方心灵净土,我把这一批文学创作者称为“追梦人”。

就是有这样一大批无怨无悔的“追梦人”,才一举奠定了后来朔州作家井喷式爆发的震动山西文坛的“朔州作家现象”。

厚积薄发,一切都不是偶然。

当任何事物达到一定的积淀,只要遇到一个契机,这股积淀的力量就会磅礴喷发。而爆发朔州作家现象的契机,点燃这一创作激情的开拓者,就是现任朔州市文联党组书记、文联主席李志斌。

井喷式朔州作家现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文学创作的传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由单一的报刊、杂志所刊发的文学媒体,被一夜之间滋生蔓延的网络自媒体冲击,大大小小的文学网站、微信公众号、民间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下对传统纸媒如何转变、应对的一次历史性挑战。是抵制、是融合、是相互取长补短?这也是中国文学所面临思考的问题。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有一点不可否认,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对于文学而言,全民阅读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现实;全民创作的兴起也变为现实,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加入了这种快节奏的创作方式之中而乐此不疲。

在这样的全民参与创作氛围当中,也由此出现了作品质量差,低级、低俗的文学作品,文学的高雅与神圣在一定程度上被玷污、蒙灰。如何正确引导、培养、鼓励,并且让这一主流作者成为真正的创作高手,写出真正对伟大民族具有发展性的优秀作品,这是当下也是未来中国文学所要研究和讨论的话题。

截流不如引流,这是中国文学最终需要寻找的正确答案。

而朔州文学以及朔州创作队伍,在当下这一时期,被新就任的文联主席李志斌发挥应用到可谓极致。

在李志斌主席的带动下,从2019年开始,朔州作家迎来了建市以来声势最浩大的文学创作热潮。从创作人员数量之最,到开展大型文学培训讲座活动次数之最、时间跨度持久之最、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人员之最几个方面,突出彰显了朔州作家现象这一概念。

从2019年开始,朔州作家创作人数达到了300人以上;举办大型文学创作培训几十场次;举办大型文学创作活动十多场次;举办朔州作家作品发布会十多场次;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人员10名;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人员150多名;加入朔州市作家协会人员200多名。

在文学体裁方面,朔州作家目前基本涵盖了所有文学体裁。

小说方面,由黄树芳、靳春、 刘净云、张全友等为代表的作家队伍日益壮大。

散文方面,由孙莱芙、边云芳、赵志军等为代表的作家队伍逐渐壮大。

诗歌方面,由熊国章、王文海、王友仁、温秀丽、宋清芳、徐志廉为代表的诗歌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古诗词方面,由师红儒、赵志霄、杨静涵等为代表的作家队伍一片繁荣。

报告文学方面,由郭万新、郝丽云所带头的众多朔州作家创作队伍掀起了报告文学浪潮。

评论方面,由边云芳、吴光德、马艳琴、李秀兰等后起之秀崛起的文学评论蒸蒸日上。

电影电视剧本方面,有平鲁作协主席侯青山和应县90后年轻作家李二百为代表的创作群体突飞猛进。

网络文学方面,由平鲁网络作家拓跋小妖而走红网络的创作风向愈演愈烈。

在文学期刊方面,除《朔州日报》《朔州晚报》外,现有朔州市文联文学内刊《朔风》,朔城区文联内刊《马邑文学》,怀仁市文学内刊《怀仁文学》,平鲁区文学内刊《平鲁文艺》,山阴县文学内刊《洪涛山》。其次还有立足朔州面向全国独立民间创办杂志《作家·新视野》文学双月刊,山西诗歌学会主管、朔州诗歌学会主办,崔万福主编的诗歌专刊《新诗刊》。

在网络自媒体方面,有朔州文联主办的《朔州艺术家》《朔州作家》《朔风双月刊》《朔州文艺界》;朔州融媒体平台主办的《这里是朔州》;李妍个人创办的《1度》自媒体;吴光德创办的《作家·新视野》自媒体;崔万福创办的《新诗刊》自媒体;王文昌创办的《桑源》自媒体;唐雅婷创办的《小雅读诗》平台;龙腾塞北创办的有声栏目《朔州夜听》平台;师宝忠创办的《朔州民歌》等自媒体平台栏目。

在协会方面,朔州市文联先后成立了:朔州市作家协会、朔州市摄影家协会、朔州市老年艺术家协会、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朔州市书法家协会、朔州市音乐家协会、朔州市楹联学会、朔州市诗词学会等文艺社会团体。拟计划接下来成立朔州市小说学会、朔州市散文学会、朔州市报告文学学会,全面丰富朔州文学整体创作建设,一举改变过去散、乱、差的文学创作风气,集中精力,有章可循,有规可据,最大化为朔州作家创造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让更多的作家加入进来,并且创造出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

朔州作家,未来可期。

朔州文学,未来可喜。

我们期待中……


作者简介:吴光德,男,山西朔州平鲁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副理事长,《作家新视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