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劲松的头像

劲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02
分享

天宁印记 ——抹不去的扶贫岁月

(一)

巍巍群山,矗立在3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沟壑纵横,茂林修竹,叮咚的流水,蜿蜒的羊肠小道,一片祥和宁静。清晨,群山之中,缕缕炊烟升起,几声鸡鸣犬吠,春耕秋收时节,又是农家忙碌的一天。一张张淳朴的面容,带着微笑,隐隐的彷徨的神情,随着向远处眺望的一双双眼镜,捏着困顿不安的灵魂。

彤云滚滚,遮住了烈日的刺痛,暴雨打破了夜的宁静,山河响动,愤怒嘶吼。泥石流、山洪频频上场,四处崩塌。冬季的太阳经不住严寒的拷问,躲在厚厚的云层里。寒风凛冽,细雨绵绵,湿冷浸透了大山每一个角落,让风雨里的行人无处遁形。

泥泞的山间小路,陡峭崎岖,湿滑难行,几个赶场的回归者,负重喘然,缓缓前行。老人落寞的眼,望着远方,顾不上一旁径自玩耍的孩童。青壮年抛却了故土,踏上了前往他乡的路途,在城市奔波劳累,无所依归;一些年轻的媳妇,不能承受大山的围困、长久地孤独、贫困地生活,选择了逃离。土生土长的姑娘,纷纷曾经哺育她们的大山,在山外安居,最终成为了这里的过客。

这就是中和镇天宁村,几乎每两户中就有一户贫困户,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高寒山区。

(二)

脱贫攻坚,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打响。

时间回到2015年10月,全省脱贫攻坚挂钩帮扶启动,盐津县委组织部迅速在天宁村组建了驻村扶贫工作队,迅速安排了挂钩帮扶干部开展结对帮扶。

2015年冬,时任组织部部长罗俊林到村会同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召开了一次天宁村精准扶贫点工作部署会。这个会议,拉开了高举党的旗帜,在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全村上下一心向贫困进军的序幕。

会议上,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建言献策。最终在提到中下村村民小组时,大家一致认为这里农户相对集中,群众谋求改善环境条件的意愿也十分强烈。大家一拍即合,全力打造中下村精准扶贫点。此时,第一书记唐万洪、时任村支书罗才、村主任李金友等,忙碌的身影在一线跃动。资金来源、测算经费、材料需求等,大家各司其职;到点入户走访,与群众话家常,做群众思想工作,对接材料运输……你方唱罢,我登场,干劲十足。

此时的天宁村除集镇到村委会是硬化公路外,其余全是群众前期自行集资开挖的泥土路,晴通雨阻成为常态,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驻村第一书记唐万洪一面向部领导汇报,一面统筹现有资源,就地取材,以砂石铺垫路面,从而缓解因路况阻碍材料运输的困境。同时,村支书、村主任等老村干部齐上阵,动员群众投工投劳,额外自发筹资响应……

就这样,在阴雨绵绵、寒风凛冽的季节里,天宁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始终坚守一线,给群众加油鼓劲,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入户持续开展群众工作等等,忘却严寒,忘却泥泞难行的山路……

2016年仲春,中下村小村精准扶贫点打造完成,一座座青瓦白墙农舍点缀着青山,一条砂石路方便群众出行,中村小组户间道告别了泥泞的旧貌,两个小组村民开展活动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和广场有了,群众的居住环境美起来了。“试看中村一陇头,妆点农家青瓦楼。楼外烟雨游,春晖无限流。”

(三)

“大湾沟、田坪子、向阳顶/一处处贫瘠的大山/没有弯曲的盘山公路/近乎九十度的荒坡上/一条羊肠小道/艰难地跋涉山岗//有雨落泥泞难行/有烈日灼心/有山上的滑坡、泥石流/已知和未知的艰险/变成厄住命运咽喉的枷锁”

2016年1月,时任组织部部长罗俊林前往渔孔片走访考察,发现这里的群众居住的地方山高路陡,交通条件严重滞后。在多分征求意见后,对接县里相关部门到点论证选址就近安置。经过论证,项目通过了批准,此时的渔孔片区群众还不知道易地扶贫安置政策,全然不明白易地扶贫搬迁是怎么回事。时任挂钩联系领导刘燕学的率领天宁村村“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又开始忙碌了起来。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一户一户,促膝长谈,苦口婆心,反反复复。处处都可以看到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身影,清晨餐风饮露,夜里踏着泥泞的山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归。

“渔孔溪畔的山谷里/一座座新民居汇集一处/渐渐拔地而起/向青山挥手致意//一条弯曲萦回的水泥公路/沿着静静流淌的小河/改变着昨日的闭塞/见证着大山深处/贫困的挣脱/悬崖绝境的攻坚”

2016年底,项目开始启动,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组织部部长杨百文对接县交通部门,规划设计中堡至渔孔公路硬化。2017年7月,中堡至渔孔公路打通,既是极大程度加快了项目推进进度,更是打通了渔孔通往村外的门户。2018年3月渔孔安置点如期建成,2018年6月,渔孔安置点涉及农户全部搬迁入住,覆盖农户50户 246人。

群众居住上楼房了,有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面了,有可以听大喇叭的活动场所了……

“老人们跳起了广场舞/挥起了太极剑/唱起了幸福的歌/青年们或走向城市的街头/或来到创业的通途/或忙碌连片的农产园……//炊烟袅袅的渔孔溪山谷里/没有千万里/夜色把它捞起/提起时代的大笔/新生的故事待续”

(四)

“东方已晓。便是君行了。云下人家烟袅袅。春雨这边独早。天宁村上山高。绵延直向青霄。行者凝眸眺远,山间径陡云缭。”

2018年3月的一天清晨,下着小雨。“大走访”工作组撑着雨伞、穿着雨靴,在大山之中跃动身姿,精准信息就在他们的脚下。在此期间临近退休的老干部、老组工陈芝莹、唐大娥、杨念兵坚持在一线入户走访,与群众话家常,不厌其烦地核实人员信息。在此期间,一线干部郑雄议、李飞、刘燕学等始终坚守在电脑前核对数据信息、走村入户核实人员动态、心贴心、面对面地和群众耐心交流。在此期间杨玉发同志摔伤过、老支书罗才带病坚守一线、驻村队员卜强传递法律的声波。大回访、大排查、自查自纠等,在指挥长统一指挥下,帮扶干部、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齐上阵。行业比对、疑似错误信息核查、大数据分析,相关人员无数个日日夜夜在电脑前奋战,无数个日子老村干部电话核实、入户查访、到点跟踪……截至2019年11月底,全村贫困人口锁定为441户2045人。

(五)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天宁成为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全体成员最深的牵挂。村里的大情小事都成为了这里一线人员挥之不去的梦。如何实现突围,怎样攻克接下来的硬骨头,答案只能在摸索中寻找。这时,指挥长来了、党员站起来了、党旗立起来了。

农村危房改造大规模启动,一线的足迹踏遍了这片土地。一个个身影在大山里忙碌,一家一家地沟通交流,一户一户地动员。雨天里,车辆运着危改材料,负重难行。山里的群众拿来铁链套上,拉上纤绳……

山外的安置点建成了,搬迁的日子来临了,一些老人还舍不得待了一辈子的大山故土,一万个不愿意搬迁。日日夜夜,电话动员在外的青壮年;风吹雨打,串门到户与老人促膝长谈;利用邻里从旁劝导……搬迁结束了,要拆危旧房了,种种质疑接踵而至,怕家没了、地没了、生活没有依靠了……村上的干部又开始了忙碌的日子,风餐露宿,早出晚归。当劝导员、拆迁队、义务兵,一座座废旧的危房轰然倒下……

山里的人脱贫致富没有出路,脱贫不稳定。天宁扶贫人的足迹又踏着曾经熟悉的土地,深一脚、浅一脚地挨家挨户走访,问问山里人的打算,听听他们的心声。“发展产业是好事,就是种出来的东西拉不出去,路不通啊”“这里光照不好,冬天里,一个月难见几天太阳,我们也不晓得种些啥子才有效益”“养牛倒是好,但是一个是没得技术,二一个是没得门路,怕养倒是养了,最后亏惨了”……面对这真切而无助的声音,天宁扶贫人的脑细胞开始飞速运转,黑眼圈来了,白头发多了,面容憔悴了。不过这些都没有压垮天宁扶贫人,结合群众呼声,根据天宁的实际,天宁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来了。

截至2019年底,天宁村脱贫攻坚期间完成村组公路硬化19.95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56户;顺利实现易地扶贫搬迁171户808人;建成腊肉加工厂1个;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相应年度退耕还林指标;完成了500亩茶叶种植;按照盐津县三大产业部署总体要求,把2020年全村产业发展提上了议事议程。

(六)

目标越来越近,时间越来越少,时不我待,已是没有退路。一次会议的召开,擂响了最后冲锋的战鼓。

“最后的决战从此刻开始/再也没有退路/声波从会场上响起/一个个凝神静气面容/挂着坚定的眼神//一个个挺拔的身姿/肩负着攻坚的使命/大步走出会场/奔赴各自没有烽烟的战场”

电脑前,信息内务员夜以继日,不断敲击着键盘,点动着鼠标。一场倒计时的信息战在天宁扶贫战场上悄悄开打。而大山里,天宁扶贫人的身影更加忙碌了。

“一片普薯地上/一个老者坐在锄头把上/头歪向一边/抬眼朝天看去/几个躬着的身影/满身沾满了泥土/用缓和的目光看着老者/嘴里正说着劝导的话语”

2019年10月28日,天还飘着细雨,危房拆旧组前往杨家湾村民小组刘大爷家中。到刘大爷时,发现刘大爷和老伴儿都不在,经过一番询问,工作组来到了大爷家附近的红薯地里。“刘老爷子,你家娃娃些都搬去集镇上住新房子,屋里弄得漂漂亮亮的。你老两个咋个还没搬走呢?这烂房子,木头都朽了,非常危险”,“搬了,我两个的这个棺材咋个办,土地怕也没得,集镇大房子我也住不惯,总之,我就是不想搬”,刘大爷初时言语激烈,工作组大爷气坏了身子,轻言细语,耐心劝导。通过长达近三小时的交涉,刘大爷的态度终于有时缓和……

“雾盖着山头/细雨携着寒风/几个匍匐的背影/沿着荆棘丛生的山路/缓缓向着大山深处迈进”

2019年11月9日,为加快推进瓦屋面改造,杨云指挥长率领外线工作组一早就冒着细雨踏上了泥泞湿滑的山路。

“老赵,您家现在有什么困难没有?”“我家住处有点偏远,我想与易迁水田的曾转元户置换一下房屋,搬到大路边,什么都方便一点点”“置换原则上是可以的,但是必须自行把房屋搞安全,你原住就必须拆除”“领导啊!把新地点的住房搞安全是应该的,但就是经济跟不上,没得钱整,路又烂,不晓得咋个搞哦……”听到老赵的顾虑,他耐心地劝导,并现场替老赵出主意,想办法。

“大家家里凡是有重病的,一定要记得去县医院或县中医院办理转院,规范转诊转院,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医疗健康扶贫政策,最大限度减轻因病带来的生活困难和经济负担……”

“老曾,你老父亲的腿疾可以申请一个临时救助,解决燃眉之急,你家也适合争取申请一哈农村低保,但是你得了解国家政策要求,积极主动提交资料,要感谢党和国家给予的帮助,低保申请需要的材料有……”

十一月,冬季已经来临,天宁的天气愈发寒冷,已经快一个月不见一天太阳,雾气弥漫,全村瓦屋面更换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气候条件恶劣、交通运输受阻等重重困难。

夜幕已经降临,又下起了蒙蒙细雨,雨水连同汗水浸湿了衣衫,打湿了头发,他依然坚持着,直到将近子夜时分,工作组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原路返回。

“黑夜抹去了光亮/几个夜行者/打起手机电筒/深一脚浅一脚/打向深山处的农家走去/泥洼满地的路/狰狞着危险的面容//山农已幸福地在梦里遨游/夜行者还在山里跋涉/山外的人已回归家的港湾/他们还在林子里穿梭//此刻回荡耳边的脚步声/传至夜已深深/他们不在山里依归/却也不是山中的过客/追梦者的精魂在此时依附”

(七)

转眼来到了2020年,春节刚开始,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天宁扶贫人告别了节日的团聚,踏上了与家人辞别的路,第一时间返回到村。扶贫人转身成为了抗疫一线战士,纷纷请缨,用红色的手印,胸前的党徽,筑起了坚固的疫情阻击墙。村内设置了流动喇叭,疫情防控的声音响彻天宁大山里。分派工作组对居家观察对象、山里在家人员逐一到户进行劝导,事无巨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带头,发动村里有热心的党员和群众立卡点、设劝导站,一杆杆党旗迎风飘扬在抗疫一线,一次次成功的劝诫,一个个伫立在风雨里的身影。零报告、日报告、从外入村人员……信息员加班加点,灵动的手指敲击着键盘,表册在网络之间飞速传递。

历时近一个月,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脱贫攻坚远没有结束。天宁扶贫人统筹疫情防控,利用劳动力短期不能外出务工,抢抓节令,结合全县“三大产业”总体布局,开启了新一轮的产业宣传。意愿摸排、群众会议、产业实施……天宁扶贫人在大山里又踏上了扶贫之路。为期半个月内便完成了全村春季笋用竹种植、牧草种植目标。栽种了5330亩,种植了皇竹草580亩。随着全国疫情形势好转,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劳务输出成为了天宁扶贫人的头等大事。指挥长亲自上阵,送岗上门、就业政策宣传、务工动员,奔走的身影始终在农舍间,大山中的小路上奋然前行。

通过组织搭桥,云天化集团公司增挂天宁村。2020年3月11日,公司为天宁村无偿捐赠优质复合肥96.35吨,在疫情期间,给老百姓的春耕生产带来了极大地帮助。扶持投资600万元用于田园公路硬化,全长8公里,涉及12个村民小组,覆盖农户248户1111人(卡户121户552人),切实解决老百姓产业发展和出行难的问题,从而提升老百姓经济发展空间,还打通了中和镇与豆沙镇交通的隘口。产业投资150万元用于养牛,采取集体公司+养殖大户+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用五年时间,覆盖农户200户(卡户100户),养殖规模达500头,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实现纯利润150万元。

(八)

天宁村初始贫困发生率高达42.52%,到2019年底降到了0.99%,全村“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以解决,户脱贫短板全面补齐,于2020年4月顺利实现整村出列,2020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普查验收,这是一个足以永载史册的奇迹。这里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旗帜,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每一步都离不开全村上下齐心舍我其谁的决心和毅力。

党的旗帜继续飘扬在天宁脱贫攻坚一线,天宁村一如既往地上下协力,万众一心地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展望不久后的乡村振兴。那一个个普普通通的身影,一个个平平凡凡的名字,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天宁脱贫攻坚战场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历史不应该把这群人忘记,天宁村的明天更不应该把这群人忘记,正是有了这群人,甘于寂寞,敢于担当,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坚守凝聚人心,天宁村才能谱写出改天换地的不朽篇章,天宁人才能有底气迎接更美好的乡村振兴。

“谁持诗笔惊风雨,绿翠潜发,沟涧溪和,泥路迢迢,涉足难顾。观雪满绝顶间,近掩樱梨语,晓来农舍依稀,渐把窗开,炊起烟舞。无绪,细把苦寒言,又趁辛酸去。访贫无迹,越岭翻山,终开颜春如许。当事毕暮来时,又至攻坚处。日后海晏河清,皆把佳音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