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蓝文柯的头像

蓝文柯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6/24
分享

喜欢阅读不需要任何理由

不知从何时起,书籍已经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寒风凛冽的冬日,坐在火炉旁的竹椅上,手中捧着一卷《诗经》,读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忽然想起夫妻两人当初婚前约会的情景,那时的自己何尝不是一片痴心傻傻等待?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照在身上暖到心底,洋溢起甜蜜的回忆。

一连几天绵绵的雨,让人不能出门散步,心中郁闷烦躁,如同一个人行走在四面不见灯光的漫漫旷野。这时,拿过书来,慢慢把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翻到最后一页,心中终于释然。虽然人生艰难,可是风雨之后却往往有更加美丽的风景,就像大卫历尽磨难终于和艾尼斯走在了一起。此时,心情骤然变得舒畅而又愉快。

人们常说“诗言志”,其实每一篇优秀的作品都能走进人的心里,让你时而悲,时而喜,时而扼腕叹息,时而喜极而泣,时而默然沉思,时而手舞足蹈。读庄子的《逍遥游》会感到一种难容于世的孤独,读苏轼的《定风波》会读出一种豁达背后的落寞,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会使人心胸为之开阔,读张中行的《流年碎影》则会看到一个历尽劫波后仍然平和淡定的老人默默前行。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阅读时要选对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还要有一颗沉静的心。

每天晚睡之前静下心来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百年孤独》等经典巨著,成为必修功课。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无可替代而且每读一遍都能让你有不同的感受。《红楼梦》中第一次读到“香菱学诗”时只觉得她是小孩心性,第二次读到时觉得她只是一时痴迷,第三次读到时感到了她在这个大家族中的孤单落寞,第四次读到时不禁为她人生遭遇之凄惨唏嘘感叹。也许,再一次阅读时心里会觉得平静吧。一部书就是一个社会,书中的故事从古至今一直都在上演。

有计划阅读一些当今名家的中短篇小说,不但可以让自己距离“文学”二字更贴近一些,而且可以提升阅读品位,拓宽阅读视野,并从中学习一些立意取材、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的技巧手段。一边阅读,一边体会,一边思考,想起一些名家关于写作的建议,如何从“我”走向我们,怎们控制文章节奏,形象、作者和自己渐渐融合在一起,不知不觉中也有了一些提笔作文的勇气和底气。

“读史使人明智。”自己对历史类的书籍情有独钟,一部《史记》成为自己的案头瑰宝。“英布兵败,投奔了刘邦。刘邦一边洗脚一边召见英布。英布大怒,后悔不已,想自杀。但到住处一看,住的、吃的、用的和随从人员都安排得十分周到,和刘邦自己的规格一样,又大喜过望。”看到这里,心中不觉感叹,看来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称雄天下,并非只是时运。看他对待英布,简直就是一个熟谙人物心理的大师啊。

阅读一些古人的经典随笔则可以指导人生。一部陈继儒《小窗幽记》可以奉为人生圭臬:“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写透人情百态;“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是阅人宝典;“士君子不能陶镕人,毕竟学问中工力未透”则警示那些好为人师者应时时反躬自省。

教育是一门艺术。一些教育类典籍中不乏作者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为人师长者的心智。

孩子学习难有上佳表现,心中烦躁不安。偶然读到《教育是慢的艺术》,心中顿觉豁然开朗:“我常常发现,更可怕的是人失去耐心,缺乏最基本的修养……研究教育,最需要的是倾听、观察、记录和描述,研究教育就是‘回家’,回到教育,回到细致、持久的省悟之中。”

慢慢体味张文质先生的这些话,自己才明白不是孩子有什么问题,而是自己内心有了问题。作为家长对于孩子不光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学会倾听,学会关注,学会等待。这时,再看一下满大街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才发现它其实是大有问题。

黄庭坚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其实,细细想来,这句话并非只是对于所谓“士大夫”而言,即使对于我们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想一下,一身书卷气的男人会不会让人觉得不沾染丝毫市侩之气而更有内涵和品味?长期的阅读积淀是不是让女人更加注重自己的仪表和涵养,从而更加风姿绰约,温婉动人?

尽管现在盛行阅读电子书,但我总还是喜欢一卷在手的感觉,就像许多人喜欢美食和香茗一样。

也许有人会问:“饭食中有人必需的营养,使人身体康健;喝茶则是一种精神享受,使人神清气爽。那么书籍中藏有什么诱惑你的东西呢?”

对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其实,有些问题根本就不用解释。

因为,喜欢就是喜欢的理由。

喜欢阅读,其实并不需要任何理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