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蓝文柯的头像

蓝文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27
分享

长忆菜园青青

妻子所在学校校园里原来有一块空地长期闲置,新上任的领导拍板决定,有意愿的的老师可以暂时分得一块空地种菜。

这一决定得到老教师们的大力支持。虽然一开始我曾经给妻子泼了点凉水,可是这根本挡不住她想种菜的高涨热情。她开始做着种菜的各种准备,有时间就从“快手”上观看种菜的视频,就连最热衷的追剧活动也放在了脑后。看看势不可挡,我只好听之任之,随时听从她的号令,为种菜事业略尽绵薄之力。

老师们准备工具,浇水掘地,栽种蔬菜。不多久,那原来到处砖头瓦块杂草丛生的空地上竟然到处是绿油油一片,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虽然不是资深菜农,可是从小生活在农村,我对于种菜这件事也并不生疏。

十几岁的时候,才刚刚包产到户,生产队把原来的菜园子分到了各家各户。有时周日的早晨,我就要提着一个水桶到菜园里浇灌菜地。

那是离家很远的村东的一块园地,园地四周是耸起的沙岗,沙岗上是零星的枣树、蓬松的杂草和烂漫的野花,形成一道天然的围栏和屏障。

那时候,这菜园里各家种的菜都一样,清一色的大白菜。这白菜易于管理,收成多,冬天也好存放,庄稼人往往一直能吃到过了春节以后。

那时的菜园里,只有一口水井。依稀记得原来生产队的时候这水井上面有一架水车,浇菜园的时候就由一头小毛驴拉着水车来回转圈汲水。后来菜园分到各家后,水车不方便人们使用,各家凑钱就又在井口上面安放了一台压水机。用水桶在井里提上半桶水,倒进压水机的中间水筒作为引水,利用杠杆原理慢慢压动木柄,牵动活塞一上一下,水就从出水口引上来,顺着垄沟,慢慢流到菜地里。压水的时候要掌握好节奏速度,以保证上水源源不断。

人们都指着这口水井浇地,所以想浇菜地的时候一定要趁早抢占先机,否则,等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轮到你再浇菜的时候,就怕那井里的水已经见底干涸,只好再慢慢等着井底的水重新渗上来。

后来参加工作后在乡村中学任教,成家不久,新校建成,我们都搬进了新校。双职工统一住房标准,每家都是两间正房一个小院。我们搭起门洞修好甬路之后,便开始考虑一件事情:这院子中间有大约几十平的空地,可以种上点蔬菜吧。

“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种菜得有一些工具,为了节省开支,这工具一是两边家里闲置不用的可以借来,像挠钩和刮铲就是从岳父家里拿来用的;再是能够改造的可以改造,像那铁锨和铁耙,都是买了锨头和耙头,然后由家里大哥帮助安上了锨把和耙把。就这样,因陋就简,逐渐积少成多,大小一应用具后来也就慢慢准备齐全。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院子里的土地都是原来的好耕地,可是要种菜,必须还得增加地力。为了这事当时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记得曾经到南边养鸡场里鼓捣过一些鸡粪回来。后来在院子东南角还曾经养过两只兔子,兔子的粪便也都上到了地里。这大概也属于是循环经济、绿色农业吧。其实,也就靠着千方百计弄来的底肥才从这地上收获了许多的蔬菜。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农时到了,下班以后,我们开始在自家院子里忙活起来。院子里有自来水,来水的时候,把家里水缸灌满之后,就开始浇灌菜园。这水一定要浇透,待土地松软而不再泥泞的时候,用铁锨将这一片土地掘上两遍,大小坷垃都拍碎,再用铁耙将土地一遍遍耧平,然后就开始分畦。

为了将院子充分利用,我们提前就做好了周密的筹划。豆角腕子长,将来需要用竹竿架高,而且豆角长得多,平时也喜欢吃,就把它安排在最南边单独一畦。北边部分分成三小畦:最东边种点黄瓜,也需要架起来;中间种上茄子;再往西边种点青椒和西红柿。东墙边种两棵葡萄,至于甬路西边有点空地,靠西墙种上丝瓜、扁豆。北墙窗台底下,我们除了准备种上两棵石榴,还打算种两棵草莓。后来我们发现水管附近有一块地方闲置,实在可惜,就又种上了一小片根达菜。

豆角、丝瓜、黄瓜等要洇窝埋种,茄子、辣椒要从瓜农那里买来秧子栽种。开始等待种子破土而出的时候内心是忐忑的,看着菜秧子种下后打蔫一下子缓不过苗来的时候内心是焦急的。可是当看到一棵棵嫩芽拱出地面,看到菜秧子早起直起身子伸展开绿叶,那种喜悦也是溢于言表的。

种菜如果说有什么秘诀,我觉得也就是庄稼人常说的“人勤地不懒”。这些家常蔬菜不需要过多掐尖、打叉、整枝的功夫,主要还是翻地、浇水、挠地、架秧等。那个时候,我们夫妻二人对于种菜这件事分工合作,一起统筹规划,技术活妻子负责,需要气力的粗活我则当仁不让。

日子在一天天忙碌和等待中过去,各种蔬菜的花次第开放,黄花清香淡雅,白花光洁美丽,红花鲜艳欲滴。

在一年之中有大半年的时间,小院子里都是各种蔬菜高低错落、绿叶青青、鲜花满院、果实累累。

尤其是到了七八月份的时候,小院子里一片生意葱茏:丝瓜的叶子爬满西墙,顶上的黄花迎风招展,垂下来的丝瓜鼓着肚皮;扁豆角开的花最为惊艳,一蓬蓬的扁豆角样子也最好看;用竹竿架起来的长豆角疏密错落,一根根长长的豆角一喷喷好像永远也摘不完;黄瓜秧不高不低,顶着黄花的黄瓜随吃随摘最为方便;粗大的茄棵秧叶子阔大如同荷叶,黑红的茄子闪着诱人的光泽;青椒秧子格外妖娆,新鲜的青椒像是抿着嘴的害羞的淑女;西红柿秧子迎风摇曳,红红的西红柿笑起来却是毫不顾忌。

后来石榴树上结了石榴,我们焦急地等待它的成熟,看这石榴到底是酸是甜。草莓长了果实,刚刚还是一抹红色的时候还不懂事的女儿就急着想摘下来尝一尝。当葡萄树上结出一蓬蓬葡萄开始变为紫红的时候,院子里的青菜采摘已经到了尾声,我们开始琢磨着将这菜园重新拾掇平整准备播种白菜种子。

空闲时间,几个院子的人们都在串门观摩。谁家的石榴长的最大,谁家的草莓最鲜艳,谁家的葡萄吃着最甜,谁家的黄瓜最清脆可口,人们都是如数家珍,清清楚楚。

虽然不像学校举行的教学成果展评,人们的备课作业放在一起优劣可见,可是各家的菜园也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人们为了建设这菜园就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家家的菜园,都是大家的劳动成果、心血结晶。人们在品评各家菜园的时候也是在品评生活,寻找差距。明年再种菜的时候要重新谋划,取人之长,让别人再来观摩自家菜园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服气和赞美。

偶尔几家人也从各家菜园里精挑细选一些蔬菜珍品凑在一起,再从南边的小商店买点肉食,有菜有肴,大家一起打个牙祭,小酌而大醉。嘻嘻哈哈之间,工作间的不愉快烟消云散,同事间的感情又深厚了几分。

从搬进老校到我们一家人后来搬离学校,我们在那小院里整整生活了八年的时间,也在那校园里种了八年的蔬菜。在那时,小小的菜园不单是缓解了我们刚成家时并不富裕的家庭财政危机,能解决多半年的蔬菜问题,而且,在种菜的过程中,我们也享受了劳动赠与的无与伦比的轻松与快乐。

其实,那个时候,大家的情况基本都差不多,开始都觉得这两间平房一个小院可能会陪伴我们的一生。那个时候,大家都是“海参鱿鱼认不全”的九等公民;大家住着一样的院子,没有人比房子;孩子们都还小,也没有人比孩子的成绩和成就。大家都容易满足,惬意的享受工作生活的愉快和琐碎烦恼,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和野心抱负,虽然工资只有区区一二百元,可是忙忙碌碌的生活是那样的简单而快乐。

后来我们夫妻二人竞聘进城离开原来的学校,再后来学校合并原来学校后面家属院的人们各奔东西。虽然物是人非,可是后来相聚时谈起当年小院里种菜的经历大家都是感喟不已。

最近几年,带着家人到生态园里进行采摘活动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也经常看到有人在微信朋友圈中把“老来能够过着有花有果的生活”作为人生终极目标和最理想的生活。

有时我觉得真的可笑:几十年前我们好多人不就是过的这种生活吗?难道这生活不是后来我们自己故意逃离和抛弃的吗?

那时候,夏夜里,凉风习习,月光如水,亮如白昼。搬一个小木凳坐在院子里,摇一把蒲扇,看绿叶青青,听夏虫唧唧,院中弥漫着或青涩或成熟的花香果香。

隔壁传来同事的声音:你家的丝瓜都爬到这边来啦,再不摘可就老啦。

我隔墙回应:哈哈,东西长在谁家谁就有优先采摘权,这和根长在哪里没有关系。

几个院子的人们都能听到我们应答的声音,人们都在开怀大笑,笑声回荡在整个校园,夏夜的时光是那样温馨而宁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