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蓝文柯的头像

蓝文柯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8/30
分享

风烟散尽响金钟

我与郗金钟先生相差十几岁,职业不同,虽是同城却非同乡,性格迥异,本来毫无交集,一次偶然的相聚让我们结识、了解,以文为媒介成为能够在一起畅谈交流的朋友。

大约是在2016年的一个周末,曾经的同事相邀一起吃饭,在饭桌上认识了一个人,知道了一件事,此后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那个人就是郗先生,朴实、瘦削、清癯的一位老人,眼神平和坚定,行事果断坚决,言语间既有对以往生活经历的些许自负,又有对今后人生目标的清晰规划和孜孜以求。

那件事就是郗先生打算写一本书。

其实,写书这种一般人觉得遥不可及的一件事情,对我来说并不是多么神秘。可是,郗先生的举动打动了我,因为郗先生计划凭一人之力,水平姑且定义为有限,却想在他的有生之年写出一部乡史,这种胆识魄力,恐怕一般人难以企及。

不久,当我有幸能够近距离接触到郗先生的作品初稿之后,我更为之震撼了。作品结构虽说有点松散,语言也未经细致雕琢,可是,那文中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却让我手不释卷,甚至有一种想将文中材料化为自己笔端文字的冲动欲望。

几年的时间里,郗先生的作品虽未付梓,却已在我的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我期待郗先生能够得偿夙愿,让这部能够存留乡土历史的作品早日呈现在世人面前,却也担心作者过于注重文字的修饰,让一部风烟激荡的传奇故事变得寡然无味平淡无奇。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觉得郗先生的这部作品最精彩的地方也许并不只是其中厚重的历史,还在于作者讲述这历史的独特视角、语言,尤其是其中一个个有着特有乡土气息的故事以及文中无处不在的详实的细节,像一段残碑、一件凭证,一条沟渠、一座寺院、一处对话、一点考证。一些看似琐碎而实际上为吉光片羽的东西让我们感到历史并不枯燥,它就曾经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这就是作品最闪光的地方,鲜活、立体、丰富,使人有多种解读,也留给人不一样的思考。这有点像烹煮来自乡野土地上的野菜,不需要故作高明的厨师,不必掺杂多种名贵的作料,原汁原味,既令人能大快朵颐,又让人回味无穷。

2022年的盛夏,欣闻郗先生的作品已经出版,却因为未能见到作品真容而倍感惋惜。直到有一天,郗先生拨冗纡尊将一部《宋门街记忆》放在我的案头,我才有如见旧友如释重负的感觉。

翻阅着那厚重的书籍,感受着那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浓浓乡情,触摸着刻有中华民族鲜明烙印的一段段历史,思考着书中人物在历史转折时期的艰难选择和奋斗历程,心神不觉为之激荡澎湃,一篇篇昂扬跃动的文字让我觉得个体生命与家运国脉是那样的融为一体。

就像书中所叙述的那样,在中华大地惨遭敌寇铁蹄践踏、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一个地域,一群族人,他们没有选择逃避和屈服,而是挺身而起,同仇敌忾,毁家纾难,卫我华邦,以他们的生命热血点燃民族救亡的火炬,以他们的英勇无畏在景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谱写出一曲曲恢宏壮丽的篇章。

阅读郗先生的这部作品,也让我时时思考作品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

古往今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以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人生百相、历史风云,给我们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许多优秀的作品早已经与作者融为一体,像《离骚》之于屈原,《赤壁赋》之于苏轼,你觉得读的是作品还是作者,恐怕见仁见智,难有定论。

一个地方声名鹊起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可是“地以文显”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像谈起滕王阁总能想起王勃的一篇诗序,登临黄鹤楼总想看一看崔颢的那首题诗,文人情结也是世人思绪,这其中的原因又有谁能辨得清楚、说得明白?

一个人,一方故土,一部能够流传后世的作品,也许是许多喜动笔墨的人一生的梦想。可是,能够将之付诸现实的人却寥寥可数,究其原因,并不是我们生存的这块土地缺少可以书写的元素,也并非是我们时间有限、水平有限、条件有限,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缺少对这片土地最简单、最朴实、最真挚的热爱。

郗金钟先生与一般人不同,他有着对家乡最淳朴的感情,这种情感的力量让他不顾惜自己年迈的身体,让他奔走大江南北,让他匍匐在家乡的大地上,让他将自己的目光穿透历史的风云,让他不吝惜自己的文字情感更不避讳个人的缺憾不足,信念坚定,意志坚决,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目标方向,让文字说话,让历史再现,让家乡不再沉默。

过往不可追,风烟皆散尽,敢为人先声,愿闻金钟响。

古往今来,人们对人生价值有各种不同的定义,可是终究为利而来者熙熙攘攘,自甘淡泊者凤毛麟角,所以古代范文正公有“吾谁与归”之忧,濂溪先生有“同予者何人”之叹。

郗先生有一种“心系乡梓、不计得失”的品格,所以他才能在这红尘扰攘之中独守自己心灵的一隅之地,自甘寂寞,兀兀穷年,不避寒暑,焚膏继晷,这才能有这样一部《宋门街记忆》奉献在大家面前。

我总以为,除了照顾家庭、勤勉工作,人如果还有余力,就应该做点无损他人甚至有益社会的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人的一生中,如果能做好一件这样的事情,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从这个角度上说,《宋门街记忆》就是郗金钟先生人生成功的金字证书,也是能够流响久远的木铎金钟。

希望,郗金钟先生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阅读品鉴,也希望,我们都能有郗先生一样的故土情怀和精神品格。

这样,也许不久,在这块古老而生机勃发的土地上,就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样,也许有一天后人谈起古条城今景州,就不光会想起历史上的周亚夫、董仲舒、高适、贾岛,也会怀念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奋斗牺牲为建设美丽景州默默奉献的志士仁人、才俊贤达。这样,家乡文明富裕则指日可待,民族复兴腾飞则为期不远。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郗先生所编纂辑录的不光是宋门的记忆,也是景州的记忆与荣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