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蓝文柯的头像

蓝文柯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6/30
分享

守常难矣

人守其常形不易。

古书中有两个例子。

一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每日浇水种菜韬光养晦,曹操和刘备二人青梅煮酒论英雄。当曹操说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以为曹操识破了他的心思,一时惊慌失措把手中的筷子都掉落在地上。好在刘备还算是修行千年的老狐狸,临机应变迅速得当,借着风云雷动,以一句“一震之威,乃至于此”遮掩过去。

《世说新语》记载有“谢安围棋”的故事。谢安与人下棋,侄子谢玄派人送信告诉他大破前秦,谢安言语、姿态、动作看不出有丝毫异样,足见谢公胸怀气度已经修炼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极高境界。可是,《晋书》中也写到谢安一回到内室,因为太过激动,过门槛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屐齿都碰折了。

上面的两个故事说明即使有大智慧大胸怀大气度的人在惊惧和喜悦猝然来临的时候也难以保持其平常姿态,我们平常人呢,各种情绪恐怕就表现得更为直截了当。《三字经》中说:“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喜怒哀乐是正常人都会有的正常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般人难免喜而忘形、悲而失态、怒而妄言,过于遮掩反而会让人觉得不正常。

人守其常志更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借诗词论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之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不光是诗词评论的翘楚,他对人生追求境界的论述亦是发人深省。他认为要实现人生志向,必须要经过几重磨练。这第一就是“孤独”。板凳甘坐十年冷,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些拥有众多粉丝的专家连这第一境界都不够资格,其内涵品位胸中学识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就是“煎熬”。古人讲“苦其心志”才能有所成就,可是承受这人世间的苦痛并不像喝下一杯苦咖啡那样简单,所以一般人绝对难以承受。就像苏轼可算是古往今来诗文书画的全才,可是在羡慕他卓越成就的同时,恐怕谁也难以忍受他一生的牢狱之灾、颠沛之苦、亲情悲痛和朋友背叛。第三就是“淡泊”。当一个人登临巅峰的时候,还能自甘寂寞,不被名利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更能考验人的心志。正因为能够经受这三种考验的人世间罕有,所以古往今来能够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可说是凤毛麟角。

人守其常心尤其难。

人不光有七情,还有六欲。珍奇美色乐见之,赞扬美音乐听之,香风美味乐嗅之,快言佳肴乐用之,舒适安逸乐享之,声色名利乐求之。我觉得天下大多数正常的人在物质享受方面恐怕都是一个心思,因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这本来就是人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关键的问题是有时候人的欲望可能会和个人志向、他人利益、国家命运相冲突。就像孟子讲到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那就只好两者相权选择各自认为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按照亚圣的说法,人们都有“仁义礼智”之心,只有极少数的贤人君子才能够时时刻刻不忘初心。

《左传》记载有子罕“不贪为宝”的故事。子罕是宋国司城,宋国有一个人获得了一块美玉想献给子罕,子罕执意不肯接受。他说:“在你看来美玉是宝,可我则认为不贪才是宝。今天如若你把美玉给了我,你我就都丢掉各自认为的珍宝,所以还是各自拥有其宝最好。”

“子罕罕矣!”古往今来能够常守其志的贤人君子又有多少呢?究其原因就是世间好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试想一下,人们口头上往往都说应该无欲无求,可是无数的欲望贪念时时刻刻涌动在每个人的心头,现实中真正能够做到“无欲则刚”的能有几人,因为享乐是现实的,符合一般人的本性需求。

在这个资本横行喧嚣浮躁得令人窒息的世界里,如果有谁还能够安居一室以一颗平常心平心静气温柔以对周围的一切,我想,他就是精神世界的无上智者、闹市陋巷中的隐士圣人。

像我辈芸芸众生,经常看着他人的纸醉金迷,经常看着周围的光怪陆离,却每天在烟熏火燎中承受着焦头烂额的烦恼,每天在嘈杂纷乱之中面对着一地鸡毛的无奈,时时体会着生命的无常和生活的不易,难免会一时头脑愚钝判断错误,难免会一时不辨方向误入歧途,难免会一时急躁失态惹人耻笑,难免会一时穷困失志自怨自艾。

似我等下下智者,既没有管子治国理政之才,也没有陶朱公经商致富之能,总勘不破这大千世界,为了让自己能够时时有一颗平常心,每日里只得从先人的典籍中寻找一些文字来安慰自己,时时吟诵到:“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

于是,无论何时何地,为人始终提醒自己牢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做事始终提醒自己坚守“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这样,虽然不能如贤人君子“修常形、秉常志、守常心”,却也总不会失了做人的本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