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蓝文柯的头像

蓝文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20
分享

乡村观影记

小时候,农村条件落后,没有电视机,收音机也是稀缺的物件,记得上高中的大哥曾经用几个线圈和一根天线制成一个“耳机子”,从那里面能够听到个别电台的播音。后来家里有了一台不知道修理过多少次的收音机,每天放学后按时收听评书《岳飞传》成了一项接受文化熏染的主要课程。那时候,农村文化建设如果说还有一些成果,主要借助的一种方式就是“放电影”。

放电影是当时农村的一件盛事。那时候,一个乡镇才有一台放映机,电影胶片也少得可怜,要很长时间才能轮到一个村子里放电影,所以贪玩爱闹的十几岁的男孩女孩听说附近村里放电影都是跑着去凑个热闹。我们村子比较大,相对放电影的时候也多一点,所以放电影的时候附近几个村里的人都闻讯蜂拥而至。本村里的人更不用说了,除了家里年岁太大的留下看个家,男女老幼几乎是全体出动,有的人顾不得吃饭就去那村委会南边广场用凳子抢占座位。

电影放映之前的那段时间,人头攒动,有人叫喊着找人,有人站在凳子上焦急地远望,有的因为占不到好位置只好爬到树上、房上向下面人打招呼做鬼脸,有人趁着调试光圈的时候在幕布上显影像或是做出各种狗叫猫抓的手势,有调皮的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也有的孩子因为一时找不见自己的大人坐在地上哇哇的大哭大叫。那盛况用“万人空巷”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其喧哗热闹的景象。

几岁还不懂事的时候,村里放电影的时候就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去看。那时候太小,根本不知道电影演的是什么内容,经常看不多久就睡着了。

其实,这看电影的人群里,意在凑热闹的人比看电影的人其实也少不了多少,荧幕上炮火隆隆,凳子上呼噜声震天是太平常不过的事情。

那时候放映的电影主要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有时候翻来覆去演了多遍的片子,人们对故事内容已经了如指掌,其中一些经典台词人们也是耳熟能详,平时的孩子们在游戏时都会模仿其中角色拿根树枝当作拐杖或是军刀进行即兴表演。而且后来人们还发现了一个规律,这种战争片电影快要演完的时候几乎都是军民欢庆、红旗招展的情景,所以人们认识到只要电影中出现“红旗一摇晃”的画面,电影也就接近尾声了。

因此,迷迷糊糊睡觉的人们,只要听到有人开始招呼“红旗摇晃啦”就开始爬起来往人群外面走。这就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景,当电影播放到最后放映员开始收拾放映机的时候,除了身旁几个铁杆粉丝,原来荧幕前黑压压的人群已经散尽,也许有人早已在自家炕头上鼾声如雷做了一个美梦了。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可是回想自己从小到大在村里看过的一部部电影,依然历历在目。

几岁的时候,《闪闪的红星》中聪明机智的潘东子为了把盐送到山上将盐巴用水浇在衣服里面,真是让年幼的我们佩服之至;《红孩子》中孩子们惊险的经历让我们也跟着一起为之悲喜惊叹,其中那首《儿童团之歌》让我们激情澎湃,至今仍好像回响在耳畔。

小学的时候,听说村里晚上放映电影《白求恩》,恩师胡老师课上就给我们讲了白求恩的故事,而且懂点简谱的他临放学前给我们教唱了两句歌词:“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同志、对人民极端地热忱。”

同学们放学后顾不得吃饭就跑到放电影的地方,穿梭在人群中唱着印刻着我们专利的歌曲,那简单的曲调现在想来好像只是几句顺口溜而已,那时候却让我们一个个神气活现。

初中的时候,村里有了电视机,可是人们对于看电影的兴致却是不减分毫。一部《神秘的大佛》,电影的音乐阴森恐怖摄人心魄,电影放完后人们都在急匆匆回家,孩子们都屏住呼吸不敢哭闹。而那部《红牡丹》,侠女红牡丹飒爽英姿策马飞奔的形象让人们眼前一亮,电影主题曲《牡丹之歌》更是唱响大江南北,点燃了许多人心中的英雄梦想。

后来上了师范,再后来参加了工作,有时也会在村里看看电影。那时候的电影界名家辈出,他们用一部部名作感染人、激励人、启迪人,电影作品百花齐放,蔚为壮观。

《戴手铐的旅客》中主人公刘杰登机的一刻始终印刻在脑海,让我们开始审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人生》中巧珍在桥头的一幕记忆犹新,让我们开始思考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芙蓉镇》中那副“两个狗男女,一对黑夫妻”的对联让我们嬉笑之后心情变得沉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坚强与旷达。

那时候看的爱情片比较少,早一点的是《柳堡的故事》,电影故事性不强,而唯美的江南水乡画面和其中《九九艳阳天》的歌曲却令人难忘。《冰山上的来客》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让我们知道英雄的土地上爱情之花也可以绽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歌曲至今仍然传唱不衰。

后来有一些现代优秀的爱情片开始上映,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那近乎写实的电影描写了偏僻落后的农村青年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真挚的爱情对当时的年青人是那样难以企及。尽管电影结尾主人公荒妹(沈丹萍饰)开始勇敢地面对爱情,可是现实中的情况实际上比电影中描写得更为残酷。

仅以我所知道的情况来说,在那电影放映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仍然有许多相恋相爱的青年人由于父母的反对而被迫私奔远走他乡,或是虽然不顾父母反对生活在一起,可是很长时间不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原谅。我不知道,他们勇敢追求爱情的时候是不是受了这电影的影响,但改变农村传统的文化习俗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当电视机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电视连续剧的出现使以往电影的地位明显受到冲击,后来随着电脑普及以及智能手机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音像产品,人们对电影早已不再像当初那么关注。现在,虽然农村放映员每年也有放映的任务,但那只是纸面数字。如今的农村里年轻力壮的大都出去打工,过年过节难得回来一趟,村子里剩下的大都只是一些老人和孩子。电影放映的时候,也只是放映员安上幕布,拍个照片而已。昔日那种人声鼎沸、嬉闹喧哗的场面恐怕是一去不复返啦。

近几年来,城市电影放映似乎有回流之势,一些并不太优秀的影片找准卖点也能火爆异常。我不喜欢跟风,也看过几部电影,虽然广告说什么阵容强大,虽然影院音响效果也算震撼,可是总感到不像小时候在村里看电影,那时候的那些电影让人们在枯燥的生活中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人们在贫瘠的土地上看到了光芒和希望。

那些能够真实记录一个时代人们悲欢离合的作品,终将会因为人们的怀念成为永不磨灭的经典。不像现在,无论什么文化产品都在拼流量、排票房、讲市场,一味迎合的结果就像人们听到大家都喜欢一种瓜子的味道,可是刚刚放进嘴里,就觉得寡然无味,于是一口把它啐在地上,转身走开,弃之不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