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蓝文柯的头像

蓝文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06
分享

又是一年清明时

“碧水青山,日月同在。”如果以此为谜面让你打一节气的话,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哦,那是清明了。”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是寒冷和温暖的分水岭,也是过去和将来的分界线。提到清明,人们所联想到的往往是一个故事、一首诗和一幅画。

故事很遥远,是一个悲剧。

春秋时代,忠臣介之推护送晋国公子重耳逃亡,他在重耳最危难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国当上国君,也就是晋文公。他对有功之人逐一犒赏,却唯独忘了介之推,后来才经人提醒再去寻找,此时的介之推和母亲已经隐居深山。晋文公为了逼迫介子推出来,竟然放火烧山。结局是介子推母子丢了性命,却成全了晋文公惜才爱才的美名。介子推这样“一根筋”的人古今绝无仅有,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他去世的日子禁火寒食。后来人们又念及介子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理想抱负,将寒食的次日定为清明节。而今这寒食和清明早已合二为一,至于说清明的来历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真正知晓。国人对于忠诚信实勇敢无私的人从来抱有十二分的敬意,可是常常也只是作为牌位供奉起来,以供自己需要的时候进行瞻仰。

那首诗很经典,凄伤而又美丽。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们想到亲人在地下也经历了一冬的寒冷,烧些纸钱,打扫坟墓来告慰亲人。这时有一位诗人出现了,大概诗人最怕看见别人的眼泪,触景生情,不能自已,于是想借酒浇去心中的忧伤,便去询问酒家何在。牛背上的小童鞭子一指:“杏花村。”于是,随着迎风招展的酒帘映入诗人眼帘的,是山野间满树灿灿灼灼的杏花!

那幅画是一个人们无法解开的谜,已经成为一个传奇。

那是一幅名为“清明”的画卷,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搜寻一下百度百科,你会知道: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刻画了北宋东京的风俗人情,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人物皆形神俱现,惟妙惟肖;建筑器具皆错落有致,绘色绘形。这不能不称为人类艺术中的一个奇迹。至于画卷标题“清明”之意,有人认为是清明时节,有人认为是颂扬盛世清明,众说纷纭,难有定论。我则偏执地认为画里描绘的就是清明时节,如果不是这个时候,大街上、桥两边、汴河里能有那么多的人吗?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恐怕没有哪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唯美诗意而寓意深刻。因为它符合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清明时节里寄托了太多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故去亲人的思念。

“一夜春雨润万物,无边柳色一时新。”清明时节里也蕴涵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与憧憬。

所以清明节的意义是祭奠,是不舍,是纪念,也是传承,是血脉延续,是薪火相传。

清明时节,天气渐渐暖了起来。田野里的麦苗已是绿油油的,大片金黄的油菜花肆意怒放,路边树上的榆钱一串串晶莹剔透,鸟儿的叫声也格外清亮,爱美的它们在阳光里梳理着羽毛,舒展着轻盈的双翅,随着放飞的还有人们对于春天到来的愉悦的心情。

北方的春天,我总以为,是从这时才真正开始的。因为春节过后,常常春寒料峭,接着是乍暖还寒,只有过了清明节,人们才可以放心地脱下冬装从蜗居中走到室外。不过没过多久,炎热的夏就又到了。因此,北方的春天尤其短暂,可能也惟其短暂,春光也就愈发惹人流连。

又是一年清明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