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山异人的头像

巴山异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04
分享

风味煎饼馃子

在湖北宣恩风情小吃街有一道风味小吃,名曰煎饼果子。煎饼果子原名煎饼馃子,只因“馃”字属于生僻字,煎饼馃子摊位的老板老谢为让本地人易识易记,干脆就将“馃”字简单化、简易化,改为“果”字,其实“果”字与“馃”字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果”大多指瓜果之类和各种植物的果实,而“馃”却指类似于瓜果形状的点心,如荞麦馃、香油馃等。著名作家周立波在《暴风骤雨》中就写道:“手提一篮子香油馃子,在道上叫卖。”煎饼馃子本是天津的著名小吃,从遥远的天津来到宣恩,可谓长途跋涉,不远千里。

风情小吃街风味十足,各种小吃琳琅满目,整整排成了一条长街长廊。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什么煎的、煮的、炸的、烤的、蒸的、烧的、泡的、烫的,应有尽有,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让人津津乐道,不知选择哪样好。但孩子们更钟情于煎饼馃子,每次来给儿子买煎饼馃子捎带回家,摊位前都围满了中、小学生,即便有大人和老人,他们也是给孩子、孙子跑腿代购的。

孩子们昂着头,伸长着脖颈,翘首期盼煎饼馃子早点拿到自己手中。孩子们争着抢着点单,迫不及待提前扫码付钱,生怕比别人慢了半拍而吃不上。摊主老谢夫妻俩依然平心静气,笑容满面,口里念叨着别急别急,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为每个孩子潜心地做着煎饼馃子。

老谢名叫谢奎,40多岁的年纪,宣恩县万寨乡罗针田村人。因多年在外漂泊劳累,满头早已花发纵横,满脸早已饱经风霜,但精神仍很矍铄,一开腔说话就笑声朗朗,比年轻人都还富有朝气和中气。老谢曾在天津打工,学得一手做煎饼馃子的手艺,得知家乡风味小吃崛起,便毅然决然回到了贡水河畔。

老谢夫妻俩面前各自有一口平底摊锅,油渍早已浸润到摊锅里,显得油腻而光滑,但极其干净,似乎能照见人影。二人麻利地从各自的面盆里舀出一瓢稀粥状的面浆,均匀地平摊在摊锅上。摊锅上的面饼并不厚实,大约只有薄纸壳那般厚度,中间略厚,越到周边越薄,到达边缘便只有纸张一样的厚度了。

摊锅下的火炉温度不宜过高,只能文火慢摊,大火急摊就会导致煎饼摊煳变味。如果真的摊煳变味,老谢是绝对不会再售卖让客人去吃的,否则就亲手砸了自家的牌子,影响摊位的声誉。老谢将火候掌握得极其精准,随时调控着火势的大小和摊锅的温度,让风味美味的煎饼馃子在摊锅里孕育而生。

大约几分钟过后,面浆逐渐变干起皱,有的地方还冒出了鼓泡,面浆的生味逐渐散发出香味,颜色由浅黄变成橙黄,面皮就基本熟透了。此时,就得抓住时机在熟透的面皮上平摊一个生鸡蛋。老谢将鸡蛋壳打破,将蛋黄蛋液打在面皮上,用擀条将蛋黄蛋液均匀地擀开散开,使其覆盖在整个面皮上。待鸡蛋变干变熟,紧贴在面皮上,面皮散发出浓郁的清香,整个面皮就算做成了。

老谢用小铲轻轻地铲动面皮底部,使面皮及时与摊锅分离,然后在面皮上部刷上辣椒油、辣浆汁,撒上酸辣萝卜丁、火腿丁、细葱花,放入生菜叶、脆薄片,按照客人各自喜好和需求,还可以加入热狗、鱼排、 弹力肠、鸡柳、香肠、肉肠、辣条、肉松和培根等。加好配菜,就将整个面皮卷起成筒,让全部配菜包裹在其中,然后用菜刀从中间一分为二,两段首尾一致重叠在一起,装入牛皮纸袋中。

老谢放进去的脆薄片,其实名叫馃篦儿。馃篦儿是将麦面粉、玉米粉、大米粉和成稀粥,将菜油烧至适当高温,然后放入进去油炸。炸好的馃篦儿香脆可口,嚼起来嘎嘣脆,可单独食用,也可以作为煎饼馃子的主料放入进去。

从舀出面浆到煎饼馃子做成,老谢都是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半点停顿和犹豫,那娴熟的动作和工艺的技巧,看得客人眼花缭乱,就像在欣赏着一段非遗展演,有的老人会禁不住脱口而出:“好功夫!”得到煎饼馃子的孩子,一脸笑容,双手抱着煎饼馃子,迫不及待就呼哧呼哧开吃起来。

原始的玉米粉、麦面粉、大米粉和成的面浆,在高温的洗礼下,在摊锅的煅造下,在老谢的捣鼓下,终将面浆骨子里的香气香味激发出来,以一种极致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面皮的柔和和馃篦儿的香脆形成鲜明对比,生菜的生味与面皮的熟味相得益彰,主料和佐料相互配合相互协同,一种前所未有的风味小吃就此诞生了。

还没有得到煎饼馃子的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巴望着,对已得到煎饼馃子的孩子,眼里无不透露出一种羡慕和艳羡,嘴巴不自觉蠕动着,甚至流出了口水。待老谢将下一个煎饼馃子做好,等急了的孩子立马上前就双手接住了。吃煎饼馃子是会上瘾的,很多孩子都会每天不离煎饼馃子,我的儿子也是如此。每次我回家问他带什么吃的,煎饼馃子是必带之物。

说起煎饼馃子,似乎还与大奸臣秦桧有关。相传南宋时期,人们对卖国贼秦桧恨之入骨,京城有个丁姓小食贩将面团做成人形,下油锅炸之,取名“油炸秦桧”。这种食品外酥里嫩,色泽金黄,咸香适口,成为老少皆宜、妇幼皆喜的传统早点。在人们吃“油炸秦桧”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咬牙切齿地大骂秦桧,恨不得嘴里吃的就是秦桧的肉。

到清朝末年,山东习武人老刀背井离乡,在饥饿难耐的时候,就捡来两根“油炸秦桧”充饥。老刀吃着吃着,就想到用“油炸秦桧”裹着辣酱吃,那该是多么味美的东西。于是,老刀一直念叨着“煎饼裹着!煎饼裹着!……”后来,老刀定居于天津卫,煎饼馃子的名字就这样叫开叫响了。

老谢夫妻俩每天至少要做一百多个煎饼馃子,节气里还可能超过几百个,每个煎饼馃子都让客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老谢说,不管生意再好,活计再忙,也要潜心、用心做好每一个煎饼馃子,不能敷衍,不能马虎,不能应付。敷衍客人,就是敷衍自己,糟蹋自己,欺骗自己。

煎饼馃子从天津移居到宣恩,从大都市辗转到小县城,让这里的人们爱上了它,好上了这一口,这就是美食风味的魅力。如果你也想尝一尝煎饼馃子的滋味,你不必劳心费神、车马劳顿跑到天津去,你只要莅临浪漫宣恩县城,来到文澜桥畔的风情小吃街,老谢随时在那里等着你,可以简简单单地满足你的愿望和心愿。这里的煎饼馃子,定会让你不枉此行,不虚此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