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山异人的头像

巴山异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07
分享

古韵悠悠野椒园

对于宣恩人乃至恩施州人来说,对野椒园感到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传承、践行良好家风家训的好地方。野椒园,位于湖北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西北三公里处的野椒园村。野椒园有上下两个侗寨,上为张氏侗寨,下为杨氏侗寨,两个侗寨合称为野椒园侗寨。

嘉庆年间,只因为张氏侗寨的老祖宗张先耀,带着家室从外地来到这片野椒林的地方,他随口说道:“风水宝地野椒园,发家旺丁最长远。”从此,野椒园的地名就传开了。野椒园虽地处偏远的大山深处,草木深深,山峰绵绵,沟壑纵横,但走进野椒园,一点也感受不到“野”蛮与“野”俗,相反是氤氲在文明、淳朴、优雅的氛围之中,是宜居宜游宜教的好去处。

初冬时节,山下云雾茫茫,天地连在一起,隐没在浓浓的云雾之中。但车辆一驶进晓关境内,同样是雾霭缭绕,如一片仙山一般。车进入野椒园境内,暖烘烘的太阳便从沉沉的雾霭中折射下来,渐渐将雾霭推散开去,露出了一座座山峰本来的峻奇面目。

映入眼帘的,是正在修建的侗族风雨桥,已初显规模和雏形。风雨桥横跨公路两侧,凌空而舞,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和态势,与县城的侗族文澜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远处,还有高耸在半坡上的侗族鼓楼,楼体呈金山模样。风雨桥和鼓楼毗邻而建,将侗乡“逢寨必有鼓楼,遇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诠释得淋漓尽致。

车停靠在一农家院子,院子的主人忙从房间里迎了出来,热情地与我们打着招呼,主动给我们介绍着游玩野椒园张氏杨氏两个侗寨的路径。从农家院子右侧沿栈道而上,是一个椭圆形的山堡,名曰水井堡。尽管已是初冬,但山堡上的茶园仍一片青绿,将“只此青绿”四字描绘得堪称神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水井堡顶上,一棵巨大的红豆树王矗立在眼前,呈英文字母“r”形,相传有1200多年的树龄。仰视红豆树王,红豆树有老态龙钟的感觉,就如一个高龄老僧,端坐在堡顶云端,树干斑驳参差,树皮出现多处皲裂,就连几个大的枝丫也被锯掉,就如人失去了双臂,树干树丫上缠满了枯藤,长满了杂草,给人一种“枯藤老树昏鸦”的感觉。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站在水井堡上目视远方,雾霭仍依稀零散地飘落在山间,给一座座山峰平添了几分仙气。山间里,各种树木在深秋和初冬的洗礼下,都变成了红色、褐红色、黑红色和金黄色,与少部分的不落叶树木的青绿掺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泼染的彩色乡村油画。

水井堡脚下,便是去杨氏侗寨的路径。途中,有一棵红豆杉结满了红豆,看见火红的密密麻麻的红豆子,就不禁想起了“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的诗词句。睹物思人,双眼也禁不住一阵潮湿,好像所念之人就在近前眼前。

“敬天祖、凛国宪、爱亲长、隆师友、课子孙、睦族邻、勤耕读、崇节俭、励廉耻……”“诫不孝、诫不弟、诫不忠信、诫无礼仪、诫无廉耻、诫游手好闲、诫酗酒、诫赌博……”临近杨氏侗寨,就可以清晰地看见杨氏家谱家训十二条和十七诫。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严的家训和淳的家风。严的家训和淳的家风,犹如一股股春风,吹拂着山野,沐浴着杨氏子孙。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穿过一片幽静的竹林,整个杨氏侗寨的院子便呈现在眼前。杨氏侗寨静卧在马上湖三山两溪的相思谷中,侗寨两边有小桥流水、小溪环绕,与水井堡上的红豆树王相互照应,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神韵,勾勒得近乎神来之笔。

杨氏侗寨被幽深的竹林竹园环抱着、簇拥着,由3个四合天井式院落组成,相传杨氏先祖也是在嘉庆年间,从湖南保靖远道迁入。杨氏侗寨有18个堂屋,分布在三山两溪三峰之间,房屋多为正屋。单体的吊脚楼,呈一正一厢房或一正两厢房,堂屋内有神龛,神龛下供有家神,供杨氏子孙祭拜。

在一号四合天井院落里,一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手扶着吊脚楼廊坊,笑眯眯地与我们拉着家常。尽管她80多岁高龄,但她仍很健谈,思路清晰,竭力将杨氏家史断断续续地向我们推介。

此时,暖烘烘的太阳完全拨开云层,很温暖地照射在杨氏侗寨的四合天井里。老奶奶白色的头发在阳光里泛着银色的光芒,与古老的四合天井寨子相互映衬,更增添了杨氏侗寨的神秘色彩。

老奶奶看见溪流对面的院子里,同样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坐在椅子上晒着太阳,她双手拢着嘴,大声喊道:“阿姐!过来晒太阳啦!”“要得!要得!”对面的老奶奶应声答道,便踩着蹒跚的零碎脚步向这边走来。踏在光润圆滑的青石板上,看见青苔满布的黛青色瓦片,杨氏侗寨的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

张氏侗寨与杨氏侗寨相比,更为古朴,更为典雅,更为清幽,似乎是隐居在山林里的得道仙人,距今有200多年历史。张氏侗寨也由3个相邻的天井和12栋单体吊脚楼组成,面积达1780余平方米。吊脚楼楼下有窄窄的过道,犹如小城里的巷道,单体吊脚楼群合围在天井院落四周,静静地守护守候着整个张氏侗寨。

整个侗寨呈穿斗式建筑,屋挨屋,檐对檐,走廊连着走廊,并循环闭合,排水沟有阴沟阳沟,明暗相间。整个院落呈现一体,天井与天井之间,相互依靠,相互依托,相互照应,就如三个要好的兄弟,肩并着肩,背靠着背,头挨着头。

张氏侗寨里有半边火炉、燕子楼,屋内有神龛、雕花窗户、鼓钉磉礅、半月形青石礅、扫檐万字格、瓜瓜齐等,其设计巧妙,做工精良,与侗寨里的簸箕、犁铧、猪槽、风谷机、石磨、篾篓、斗笠、蓑衣、梿枷、草鞋马等古老的什物一起,将张氏侗寨勾勒得更为古色古香,就如一本厚厚的历史书,被专家誉为“武陵第一古侗寨”。

特别是房顶的布瓦更是与众不同,布瓦表面集满了厚厚的尘土,长满了茸茸的青苔,落满了腐腐的树叶。房顶屋脊的瓦片造型奇特,在屋脊的正中间堆积成垛,垛脊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图案有实型和空型,图中有图,形中藏形。

“功昭漢室光先傑,化溥漁陽裕後昆。”百忍堂内,14个金灿灿的繁体式行书大字悬挂在板壁正中间的神龛位置,神龛两旁是两幅张氏先祖画像,两侧的板壁上悬挂着“忠”“孝”“学”“廉”四幅忠孝学廉故事画图,营造着浓浓的耕读谋生、尽忠尽职、清正廉明的家训氛围。

百忍堂外的院子里,有30个矮小的圆柱形石柱,供孩子们在石柱上练步走步。石柱上分布均匀地写有“从善如登,行恶如崩”8个大字,旨在时时提醒张氏子孙走好人生每一步,终生要行善从善。

张氏侗寨进寨之处,傲然屹立着一棵参天大树,一棵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枫树。古枫树高约50多米,如一把巨大的晴雨伞,时时庇护保佑着整个寨子。古枫树苍劲挺拔,枝繁叶茂,尽管已入冬季,但树叶并未变红,而是随着冬风的吹袭,才慢慢从树上飘落而下,拼到最后一丝力气。

古枫树的树干下方有一个巨大的树洞,能伸进人的脑袋,寨子里的人们称之为许愿洞。虔诚的人们常常在树下焚香烧纸,许下美好心愿。若能将写好的心愿顺利投进许愿洞,表明美好心愿定能圆满实现。

85岁高龄的张嗣常老人回忆说,这个树洞是他爷爷的爷爷辈儿时,淘气的孩子们玩青石做的耍硾,长期撞击树干所致。看见空空如也的树洞,仿佛穿越到了遥远的古代,看见一群顽劣的孩子们,正在你抢我夺着手中的耍硾,拼尽全力撞击着一棵饱经风霜的枫树……

据考证,历史上的张氏侗寨极其繁华热闹,曾是川盐古道的必经之地,传承汇集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薅草锣鼓、侗族大歌、侗族舞、拦门酒、合拢宴、龙灯、采莲船、土纸制作、火炮制作、民间绣活等非物质文化应有尽有。

夏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如今,野椒园开发了野椒园枇杷园,一到5月,就会给来这里的游客呈现一场盛情的枇杷盛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