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山异人的头像

巴山异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30
分享

白米青蒿社饭香

一进入春暖花开的三月,看见路边长势喜人的绿油油的青蒿,闻着青蒿散发的浓烈清香味道,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香喷喷的社饭。我的家乡地处武陵山腹地,这里居住着众多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社饭是家乡少数民族的一种祭祀社稷的一种必备食品,更是一种美食。

吃社饭主要在社日进行,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民间习惯称为“过社”“拦社”等。因戊日属土,人们借祭祀土地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运祥和。同时,按照当地少数民族风俗,还要到已故亲人坟头燃香祭奠祭拜,谓之“挂青”或“挂社”。

社饭自古就有之,唐代诗人王驾有诗《社日》为证:“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在诗中描绘出了一幅富庶、兴旺的江南农村社日风俗画面。清代《潭阳竹枝词》也云:“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这是对土家人过社的真实写照,显示了土家人淳朴、亲和、厚道的民俗民风。

家乡人做社饭并非都是自家人吃,大多数都作为一种礼品佳肴赠送给了亲人,一来交流展示各家风味,二来彼此增进友谊。民间谚语有云,送完了自家的,吃不完别人家的。相反,真正自家人吃的社饭恰恰都是别人家赠送的。因青蒿性苦寒,可治疗和预防伤、肿痛、痨、疟、痔等疾病,土家人又将社饭作为药膳使用。只要有嫩青蒿可采摘,并不非要等到社日才能制作社饭。

阳春三月,是青蒿散发魅力的最佳时月。在草长莺飞的日子,青蒿无处不在,道路边,田坎边,菜园里,山林里,溪流边,到处都有青蒿的影子,它们或裸露在地表上,或被压在石块里,或被盖在草丛中,或被挤在石缝间,总是以最顽强的生命力书写着最顽强的毅力和韧劲。有时,就连瓦缝里、墙垣上也能见到青蒿的倩影。

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一闻到青蒿的清新味道,就格外舒心悸动,瞬间就激发激活了他们的味觉,迫不及待地下楼走出院子、走进旷野,去寻觅青蒿的踪迹。他们提着菜篮,拿着袋子,带着小刀,两眼如扫描仪一样扫射着道路两边或是林间栈道,只要发现哪里有成片连块的青蒿,就如获至宝,发出一声尖叫,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将青蒿采摘进菜篮里或口袋里。

采摘回家的青蒿不能直接食用,需先将青蒿用清水洗净,去除老茎老叶,留下嫩叶嫩芽,用菜刀切细剁碎,用手使劲揉搓。力气小者,可用塑料袋包裹捶打,将苦水苦味淘尽滤净,放文火上烘烤焙干,待青蒿变得柔软蓬松,像细末茶叶一般,香气四溢,便用密封袋子密封收藏待用。假若难以采摘青蒿,可以直接去超市购买。

社饭的主要食材离不开糯米和粘米,按一定比例将两者搭配好、混合好,糯米适量即可,如果过量则蒸出的社饭太粘,容易变稠成块成坨,其味道也就逊色多了。糯米和粘米应挑选上等大米,切忌用发霉发烂的白米,提前择出砂砾、谷壳等杂物,用温水浸泡泡胀变软,沥干水分备用。

社饭的辅助食材主要有山里采来的野葱、油炸的豆腐果、切成小块的腊肉丁、切成细丝的腊猪肠、枸杞、红枣等,这些配料也需选上等优质的。如果想将主料和配料中的香味尽情激发出来,可以将配料小炒,待散发出一定香味后,再倒入主料混合均匀。主料糯米和粘米应先蒸成半熟,待混合均匀后,再置大火上猛蒸。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随着水蒸气从甑子里或铝鼓内散发溢流出来,社饭的香气就慢慢由淡变浓,最终飘满整个厨房。氤氲在蒸做社饭的厨房里,即使不吃上一口社饭,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只要哪家蒸做社饭,邻居们隔大老远都能闻到、感知得到。

土家人最为好客,最为豪爽,只要哪家准备制作社饭,待材料准备完毕,碰到亲朋好友,就会主动邀请一句,到我家吃社饭去。亲朋好友也不做客,也不扭捏,爽爽朗朗、痛痛快快就答应下来,并按时准时赴约。吃社饭也要有仪式感,才能体现出重视和正式。虽然社饭里加了很多美味菜肴,但主人家请客人品尝,还得精心制作几个火锅或是小菜,煨着一壶老酒,才能对得起请来的客人。

陆游说,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味道鲜美、芳香扑鼻、松软可口的社饭,再配上几杯美酒,真道是饭香、肉香、菜香、酒香交融,香满了整个春天,一席人吃得其乐融融、亲情满满。

惊蛰过后,又是社饭飘香的时节了。青蒿,是大地对人们的一种馈赠和赠予。当我站在郊外的青蒿之地,似乎感到春风十里,都洋溢着社饭飘来的清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