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善讲土味情话,但我的母亲却善讲土味名言。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一生勤劳质朴、勤俭节约,是典型的农家女人和贤妻良母。母亲虽已过世十多年了,但她在生时常挂在嘴边带有烟火气息和泥土味道的名言,至今教育、激励、指引着我踏实走好脚下每一个脚印。
小时候,家里经济甚是拮据,就拿穿衣戴帽来说,常常是小的孩子捡大的孩子破破烂烂的衣服穿。母亲是出了名的“抠门儿”,尽管白天累得腰酸背痛,但夜晚总在浑浊的煤油灯下,为一家老老小小缝缝补补、穿针引线。
特别是我们穿的破鞋破袜,是打了一个补丁又一个补丁,穿了一年再续一年,母亲总是舍不得扔掉,还一边缝缝补补一边絮絮叨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能多穿一年是一年。
早起是雷打不动的家风,不管春夏秋冬,还是寒来暑往。只要鸡叫三遍,母亲就点着灯,窸窸窣窣、摸摸索索地起了床,尽管有时天气不好,窗外还一丝亮光没有。
母亲先穿戴整齐,麻利地梳洗完毕,就楼上楼下挨床挨个地叫醒几个孩子,温柔中带有几分严厉地催促道,起床啦!起床啦!勤劳补拙是良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啊!如果孩子们摸着惺忪的睡眼,老是睁不开眼睛,老是不情愿干活,母亲又会说,你们不干活就不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是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迟早会被淘汰掉。
记得秋天收获玉米的季节,为了赶在下雨前将玉米粒全部晒干归仓,就得连夜手工剥离玉米粒。说实话,我们几个孩子的小手都磨得红彤彤的,有的手掌还起了血泡,疼得十分厉害,心里总想当逃兵打退堂鼓,但母亲总是鼓励我们,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然,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如果不将粮食颗粒归仓,你们就要饿肚皮睡不好觉了。
过去,农村少有天气预报,但观云识天气是母亲的看家本领。她只要观看云朵的颜色、形状、大小和高低,就能基本上知晓当天有雨无雨、有风无风,以便灵活机动地安排一天的农活。
比如,“早晨火烧云,晚上雨倾盆”“鱼鳞天,不雨也风颠”“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等天气谚语,就是母亲的口头禅。母亲不仅自己适时掌握天气动态动向,还不时提醒周边邻居做好下雨前的应急准备。
母亲虽然只有小学文化,难以掌握农技高深理论,但她总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种植庄稼的过程中摸索了一套值得周边亲戚朋友推广借鉴的经验,特别是在什么适当节气中下种、施肥、拔草、收获,她都搞得清清楚楚。
诸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寒九湿三春,菜麦勿生根”等农家谚语,母亲如数家珍。如果时令一到,哪家还没有及时整土下种,母亲就会抽空跑到他家一顿“训诫”。
母亲也是夫妻之间劝架、调和的高手。如果哪家小夫妻、老两口闹矛盾,不等别人来上门请母亲,母亲就会主动登门耐心劝说劝和。她常说,夫妻没有隔夜仇,床头打架床尾和。如果是下雨天劝架,母亲就会很形象地说,天上下雨地上流,两口子打架不记仇。母亲总会用一些诙谐有趣的语言,逗得夫妻双方破涕为笑、和好如初。
同样,母亲总用一些通俗浅显的话来折射生活的大哲理。小时候帮母亲在灶膛生火,觉得是一件乐事和快事,因为可以提前尝一口母亲做的可口饭菜。但生火我并不擅长,常常弄得满屋烟雾袅绕,呛得人喘不过气来,母亲在灶膛一看就知道了“症结”和“病灶”,因为我没有将灶膛掏空。母亲一边掏灶膛,一边教诲道,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有时,母亲在烹饪好吃的东西时,我由于嘴馋总喜欢在锅边转悠,但又死鸭子嘴硬不肯当面承认嘴馋。这种心理哪能逃过母亲的火眼金睛,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想油渣吃,不在锅边站。就像农村有的想偷窃别人的东西一样,就总喜欢在别人家周围溜达转悠,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
母亲的土味名言,如山间清泉,清澈而甘甜,又源源不断。母亲的土味名言,话糙理不糙,既接地气,又道理深刻,让我享受一生,受用一生,受益一生,影响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