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手艺人都会有个忌讳忌言忌口,什么东西该吃什么东西不该吃,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们都分得清清楚楚,理得明明白白。
听乡下老人们说,风水先生是绝对不吃狗肉的,大概与俗语“猫来穷,狗来富”有关。他们认为,风水先生吃狗肉对狗不尊重,狗就自然不会主动跑到风水好的地方来。道士先生是绝对不吃牛肉的,大概也与“道祖骑牛,赵公跨虎”有关。这是因为青牛是道家祖师老子的坐骑,而黑虎是财神爷赵公明的坐骑,谁能忍心将自己的坐骑吃掉呢?
民间有“九佬十八匠”之说。“九佬十八匠”是对民间靠手艺吃饭、靠手艺谋生、靠手艺娶妻、靠手艺持家、靠手艺养老的各种能工巧匠的统称。他们不仅是中国民间技能娴熟的高超艺人和匠人,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的缩影和积淀。
“九佬十八匠”在乡下就是一碗香饽饽,既受身无一技的乡亲们羡慕和仰慕,也令老嫂子、大姑娘、小媳妇们爱慕和倾慕。他们觉得有技绝不压身,在农村只要拥有一门独门绝技,就不愁生路和活路,就会生活不愁、衣食无忧。用他们的话说,就可以随便吃香的喝辣的,即便抽烟也比别人高人一等,可以随时从衣兜里抠出一支廉价的纸烟,而不是老吧唧吧唧一捏即碎老掉牙的叶子烟。
所谓“九佬”,一般分为站三佬、坐三佬和勾三佬。站三佬指站着做手艺的赶仗佬、弹棉佬、榨油佬,坐三佬是指坐着做手艺的劁猪佬、钻磨佬、补锅佬,勾三佬是指勾着腰做手艺的渡船佬、杀猪佬、打卦佬。所谓“十八匠”是指以金、银、铜、铁、锣、石、木、雕、画、皮、秤、弹、鼓、染、瓦、篾、梳、漆等为谋生手段的工匠。
小时候,常能在乡间听到“磨剪子呢,戗菜刀!”“补碗补盘补盆补锅啦!”“劁猪啦!骟牛啦!阉狗啦!”“弹棉花!弹棉絮!弹棉被啦!”等的吆喝声。这些吆喝声,就像从大山深处传来的鼓乐,能震动十里八村;又像山沟里萦绕的一股清音,能润心养肺。乡亲们只要听到这些手艺人的吆喝声,就会争先恐后地跑出房来,在院子里簇拥着匠人,叽叽喳喳讲着需求,嘻嘻哈哈谈着价钱,一片欢声笑语,在轻松和睦的氛围中就洽谈好了一笔生意。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这是《诗经·小雅·伐木》对木匠在山中伐木场景的描写。即便普通的伐木劳动,也是那么惬意有趣,可谓是“伐木声声咚咚响,嘤嘤群鸟相和唱”。《诗经》中还有《伐柯》《伐檀》《山有枢》等对木匠劳作的描写,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山有枢,隰有榆”“伐柯如何?匪斧不克”等等。
王木匠就是九佬十八匠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隶属于站三佬、坐三佬与勾三老之间。王木匠一生似乎与“大”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长得五大三粗、膀大腰圆,而且还长着大脸盘、大耳朵、大眼睛、大鼻梁、大嘴唇、大下巴、大肚腩、大长腿、大脚丫,还能使出一身大力气,就连吃饭喝酒也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加上一脸络腮胡和满身浓汗毛,把男人味三个字勾描得淋漓尽致,曾让十里八村的老嫂子、大姑娘、小媳妇为之倾倒、为之迷倒。
村里泼辣味十足又有些涎皮赖脸的张寡妇一看见他,就会逗王木匠:“王木匠!今晚给老娘捂脚呗!”“王木匠!今晚给老娘挠背呗!”王木匠虽然男人味十足,但他毕竟还是没有开折的“童子娃”。张寡妇的泼辣劲弄得王木匠一阵害臊,脸红得像一盆猪血,顿时吓得不知所措,也不知所云,只好一见张寡妇就躲。有时情急之下,也会对张寡妇说几句,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是丑婆娘照镜子,想得美!
在酷热的大热天,为更好发挥他的大力气,王木匠也不顾男女老少是否在场,索性就赤膊上阵,仅穿着花格布大裤衩子,露着古铜色大臂膀子,挺着椭圆形大圆肚子,光着毛茸茸大粗腿子,踩着轮船样大脚板子,抡着亮晃晃的大斧头子,飞溅出白花花的大木屑子,洒下亮晶晶的大汗珠子,在乡村也不失一道亮丽的风景。
主人家若有未出嫁的大姑娘或小丫头片子,就会心似鹿撞怦怦乱跳,红着脸躲在门背后偷窥偷视。稍不留神就可能被自己父母撞见,父母就会不分青红皂白骂她们不知羞耻不要脸,外人撞见还会更难听地骂她们骚蹄子,把她们比喻成叫春的野猫子。如果主人家有大媳妇大嫂子,她们就会明目张胆地在王木匠大肚腩上狠捏几下,恨不得捏出一股水一股油来,习惯性开开玩笑,打打闹闹,过过干瘾邪瘾。惹得王木匠有些心神不定、神魂颠倒,又心痒难耐。
王木匠名叫王黑子,只因从小皮肤黝黑发亮,父亲就给他取名黑子。王木匠读过几年小学,喝过一点墨水,成绩虽不名列前茅,但记忆力甚好,几乎能过目不忘。王木匠酷爱看小人书、小说书,他看过的小说,都能随随便便讲给乡亲们听,如果乡亲们不休息不睡觉,他可以讲几天几夜绝不重复。特别是讲《聊斋志异》中的那些鬼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听来身临其境。乡亲们听得聚精会神、目瞪口呆,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小孩子们也会被鬼故事吓得直往父母怀里钻、衣服里躲。
王木匠的木活活计绝对上乘,但他最擅长的还是为乡亲们修建猪楼猪圈。只因王木匠身胚大、个子大、力气大,能独自扛起碗口粗的横梁架上猪楼。简单地说,就是他一个人能独自修好一间或几间猪圈猪楼,能为主人家节省不少帮工、劳力和经费,深得乡亲们喜爱。所以,十里八村修建猪圈猪楼基本上是王木匠包了,即便排队等着工期,乡亲们也心甘情愿。
按理说,修建猪圈猪楼的匠人就得忌口,在干木活修建猪圈猪楼的过程中,要少讲话、少说话,最好做到三缄其口不说话。因为乡亲们希望木匠修建的猪圈猪楼喂养的猪,都能憨吃哈睡横长膘,既不拱圈,也不嘈楼。如果木匠在修建过程中,老是唧唧歪歪,老是唠唠叨叨,那猪圈猪楼养出的猪势必喜欢打闹,不是喜欢哼哼唧唧,就是喜欢拱圈嘈楼。
王木匠虽然技艺精湛,但年轻的时候也有点不谙世事,不懂得忌言忌口。在修建猪圈猪楼的过程中,虽然有人提醒他让他少开口少说话,但他就是不信邪,非要让他那顺溜的嘴巴潇洒个够、快乐个够,要过足话瘾话痨。他一边做着木活,一边大声哼着歌谣,只要遇见有人路过,他就会拉着路人看他一边干活,听他一边讲着动听的历险故事。
王木匠那顺溜的嘴最爱讲俏皮话,还会攒言子(即说歇后语),虽然乡亲们不愿他在修猪圈猪楼时扯闲白散白,但只要他一开口,大家又会情不自禁地想去听。有次,王木匠正在给一惯不讲道理比较难缠的胡癞子家修猪圈,正遇上村里的干部来收“三提五统”和农业税、特产税。村里的干部好说歹说,胡癞子就是赖着有钱也不交。王木匠可看不惯这种赖皮人,就开门见山对胡癞子进行炮轰。
“胡癞子!你是蚂蚁子心大,自以为了不起!”
“胡癞子!你是屋檐上挂粪桶,臭名在外!你是茅厕里吹唢呐,名(鸣)声好听不好闻!”
“胡癞子!你是猪鼻子上插葱,装象!你是猪身上插鸡毛,装清(轻)高!”
“胡癞子!你是厕所里点灯,找死(屎)!你是冷水烫老母鸡,一毛不拔!”
“胡癞子!你是屎壳郎滚牛屎,混(粪)球一个!你是鹅卵石放进鸡蛋里,混蛋一个!”
“胡癞子!你是骆驼生驴子,怪胎!你是闺姑娘生细娃,丑得很!”
“胡癞子!你是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你是烂草鞋上镶绸缎,不成体统!你是猪苦胆里放太阳,胆大包天!”
……
“胡癞子!天干地奓坼,皇粮国税少不得!这是古训!你有什么资格不交?你胡癞子未必会大过天?”
王木匠接二连三的炮轰,直骂得胡癞子晕头转向、面红耳赤,也让在场的乡亲们过足了耳瘾,大家一阵哄堂大笑,然后各自散开。逼于无奈,胡癞子只好乖乖地从箱底的布包里取出现钱,一五一十地交给了村里的干部。
说来也巧,王木匠修建的猪楼喂养的猪就是不吃不长,整天在猪圈猪楼里不是打架殴斗,就是大声哼哼唧唧吵闹,要不就是拱门栓、啃柱头、翻栅栏、掀猪槽,不仅不长个不长肉不长膘,还将猪圈猪楼捯饬得稀巴烂,让主人家感觉既霉气又晦气,大家都认为是王木匠话多的缘故。王木匠这下可惹怒了马蜂窝,特别是村里那些老嫂子、大姑娘、小媳妇,都骂王木匠那臭嘴就是痒,有朝一日定要将王木匠那臭嘴用针线缝上。
那日,王木匠正在村东头给老李家修猪楼。村里五六个最为泼辣的大嗓门老嫂子和小媳妇,背着篾背篓,提着竹篮子,相约一起出门扯猪草、薅苕秧,听见王木匠又在那唧唧歪歪个不停。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不止三个女人。几个女人一见王木匠还不忌口,顿时眼睛一眨,一窝蜂就风急火燎地跑到王木匠身边,将王木匠一下就按倒在地,用手指使劲捏着王木匠的上嘴唇和下嘴唇,欲要用缝衣针将其缝上。
王木匠虽然个子高力气大,但一人难敌四手,蚂蚁都能撼大树,何况五六个富态体胖的女棒劳力。王木匠说不出话,支支吾吾连连告饶。几个女人哪里肯依,又七手八脚摁着他,连扯直扯他脸上的挂耳胡、嘴唇上的长胡须以及胸前的密胸毛,直痛得王木匠哇哇乱叫,不停扭动着身子。几个女人似乎还不解气,她们又相互眨了眨眼睛,挤眉弄眼了几下,便上下其手、左右开弓要去扯王木匠的大短裤。王木匠一个激灵,连忙挣脱双手,使劲抓住大短裤不撒手,即使几个女人用力掰他的手指,他也不松开。
继而,五六个女人又抬的抬头,抓的抓手,抱的抱脚,将王木匠整个身子仰翻叉平摊式抬了起来,使劲左右摇晃着、摆动着,犹如筛稻谷糠筛火土灰一般,这就是乡亲们常说的“打油”。王木匠四肢乱弹,整个身子剧烈扭动,好在几个女人也玩累了,才好不容易从虎口里挣脱身子,飞也似地跑开了。
经过这次深重地折腾,王木匠不管走到哪里修建猪圈猪楼,他都保持三缄其口一言不发,即使有人故意惹他逗他,他也能保持定力绝不开口。乡亲们也学他一样,也给他攒了一个言子并流传至今:“王木匠修猪楼,百口不开!”只是再一次巧的是,至此以后王木匠修建的猪圈猪楼养的猪,都大口地吃、安静地睡,长膘也像用吹火筒吹了一样,一膘贴着一膘,一膘包着一膘,让乡亲们开心不已。
令乡亲们更为高兴地是,王木匠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用他巧舌如簧的三寸不烂之舌,将村里的村花春花姑娘迎娶进了家门。迎娶那天,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乡亲们在喝喜酒敬喜酒的时候,又给王木匠攒了一个言子:“王木匠娶媳妇,全凭一张寡嘴。”王木匠知道乡亲们在骂他,但王木匠一眼瞥见餐桌上那些猪肚牛肚,马上计上心来回敬道:“大伙儿吃喜酒,全靠猪肚牛肚!”意思是说,没有你们这些猪肚子牛肚子,怎么喝得完我的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