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山异人的头像

巴山异人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05/06
分享

满天星光追梦人

“小小星辰光朦胧,三个五个闪天东。天还未亮就出征,从早到晚都为公。彼此命运真不同。”“小小星辰光幽幽,原来那是参和柳。天还未亮就出征,抛撇香衾与暖裯。命不如人莫怨尤。”

这首俏皮的小诗,是《诗经·召南·小星》的现代白话译文,说的是披星戴月的使臣行役劳碌的情景,可谓一幅夙夜在公的画面。但主人公虽夙夜在公,却有丝丝抱怨,怨命运不公,怨命不如人。在我身边,也有一位夙夜在公的年轻人,虽一路满天星光追梦,却从不怨尤,一直朝气蓬勃。他,就是2023年4月27日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的湖北省劳动模范、宣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工会主席罗义杰。

如今,罗义杰头上的光环如繁星闪耀。2021年,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明办举办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中,他成功入选“圆梦工程”优秀志愿者;2022年,他的团队实施的“非遗唱响鄂西南”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22年11月,他被国家文旅部表彰为2022年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在2023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选树中,被湖北省委宣传部评选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23年2月,他被湖北省委宣传部表彰为湖北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一路走来,八○后的罗义杰一直追逐星光,追逐梦想。

他让非遗死而复活。

2015年前,非遗表演三棒鼓在宣恩濒临灭绝。中学毕业的罗义杰也和众多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南下打工。他进过车间,干过建筑,开过公司,养过蜜蜂,10多年的摸爬滚打,让他成为了同龄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他渐渐发现,这些物质上的充盈并非他所想要的生活,他要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此时,他与三棒鼓有缘邂逅相遇了。

在一次养蜂技术培训班上,一位养蜂人表演了三棒鼓,令罗义杰惊喜不已,儿时追看三棒鼓的记忆顿时涌上心头,他当即决定拜师学艺。经多方打听,他找到了三棒鼓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陆海权。陆海权见他满腔热血,兴趣十足,就当即答应收他为徒。在陆海权的牵线搭桥下,罗义杰与众多三棒鼓爱好者建立了微信群,随时在群里交流唱词创作和表演技巧。

他经常泡在县文化馆、县博物馆、县图书馆,查找资料,请教专家,自学非遗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同时,在家乡建立了“陪十姊妹”和“陪十兄弟”民俗培训基地,将众多喜爱非遗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学有老师,学有场所。2019年,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他成立了宣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他成为了这个精神家园的掌门人。

如三棒鼓一样,灯戏也后继无人。罗义杰十分怀念小时候的春节,父母带着他爬山涉水走很远的山路追撵追看灯戏时的情景。为不让灯戏失传,他决定组建灯戏班子。罗义杰走访了宣恩周边很多村镇,找到了身患癌症85岁高龄的灯戏老艺人董兴林。董老是恩施州首批民间艺术大师,年轻时曾跟随剧团四处表演,有着丰富的创作和表演经历和经验。

在董老的帮助和指导下,罗义杰及时组建了灯戏班子。为抢救即将失传的灯戏剧目,他常年奔波在乡村小道上,找人回忆、复盘、整理和创作剧本。在别人讲述口述时,他认认真真听,仔仔细细记,然后将零零散散的片段进行整理整合。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他磨破了多少鞋底子,说破了多少嘴皮子,记烂了多少笔头子。

为让剧目兼顾艺术性和地方性,罗义杰多次到县委人才办、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民宗局、县文联寻求支持,建立了宣恩县非遗暨民族文化人才工作室、宣恩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他担任工作室第一主持人和协会主席,将更多民间艺人聚合在了一起。

在历经120多个日日夜夜之后,沉寂40多年的灯戏剧目《公堂判婚》重新复活。2021年7月,罗义杰带着表演队参加恩施州五大地方戏展演,受到观众和专家一致好评。

他让非遗活而红火。

《公堂判婚》的成功表演,让罗义杰看到了莫大的希望。他以非遗传习所为依托,在挖掘和保护民间传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传统的唱词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但我们可以利用非遗形式来宣传党的好政策,讲述宣恩好故事。”于是,罗义杰力求创新,大胆尝试改编创作,将创作走向向民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和民生话题靠拢,比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疫情防护知识、廉政建设、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宏大题材,编成老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唱词,深受群众喜欢。

近年来,抖音、快手、火山等短视频盛行。罗义杰灵机一动,他敏锐地捕捉到网络的极大优势,也大胆进行短视频传播尝试。2021年,他筹备拍摄的电教片《滚龙连厢誉九州》在网上播放,吸引了4万多名群众学习。

2021年春节,罗义杰组织50多名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文艺爱好者,在贡水河水上舞台公益演出7场,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2022年春节,他组织100多名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文艺爱好者,在宣恩县城公益演出18场,展演各类非遗节目72个,接待线上线下观众达60余万人次;2023年春节,他组织宣恩灯戏团在贡水河畔禹王楼展演3场,每天接待观众达3万余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罗义杰所在的传习所共展演各类节目43个,参演艺人1200余人次,演出43场,接待观众60万余人次。同时,在他的感召下,44名非遗传承人和179名社会文化志愿者加入宣传志愿队伍,开展理论政策宣讲6000余场次。

为让山外更多人了解宣恩,了解宣恩非遗,罗义杰多次到省级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和支持。在他的促成下,“我们的节日——2023中国元宵节俗座谈会暨宣恩元宵节俗考察”活动在宣恩开展。来自全国30余名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研讨。

他让非遗后继有人。

为让非遗发扬光大,还得从娃娃抓起。罗义杰觉得,要想非遗后继有人,不走断层的老路,还需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之路,他逐步将非遗拓展到小学、中学和大学校园。他带领非遗传习所的老师,深入李家河思源中学、李家河镇中心小学、宣恩县清江外国语学校、宣恩县第三民族实验小学和宣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展三棒鼓、滚龙连厢、高腔山歌、宣恩耍耍、土家十姊妹歌等项目培训活动,学生学员超过1000多人次。

为解决部分贫困学生购买道具的困难,罗义杰自掏腰包2000多元,解决了学生的燃眉之急。今年3月16日,罗义杰带领非遗传习所的几名老师,将个人所得奖金购买了鼓锣、刀、球、棒子、鼓架等学习道具,捐给了宣恩县高罗镇中心小学少年宫三棒鼓社团,价值6000多元。

罗义杰还打开与高校的合作局面。他先后与中南民族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等高校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非遗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中心等基地。他不仅将非遗送进高校,还邀请高校师生调研团来宣开展民俗走访、田野采风活动,利用高校平台和资源宣传、推介宣恩民俗与非遗。

武汉传媒学院在宣恩县高罗镇小学指导的苗语朗诵《中华源》,获第七届“湖北省中小学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编剧的舞蹈《滚龙连厢》受邀参加湖北省委宣传部“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编剧的广播剧《薅草锣鼓》在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被人民网、长江云报道;主持省级课题7项,出版专著2部、文学作品3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化之路,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但罗义杰的非遗逐梦之路任重而道远,还需苦苦上下而求索。“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你看,罗义杰又在满天星光之下,踏上了逐梦的新征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