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山异人的头像

巴山异人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7/27
分享

不老的岁月不老的心 ——读郑晓晖散文集《海风轻飏》

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一本郑晓晖新近出版的散文集《海风轻飏》。一翻开它一阅读它,便立马爱不释手,立刻被该作品诗意般的文字和诗情般的语言,所吸引,所倾倒,所折服,所打动。正如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曹南才在为该书作序时说:“他在书中,以最浓烈的感情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以瑰丽的笔调表达了对家乡的赞美。”

郑晓晖虽是一个“50后”的古稀老人,但他的文字和文笔却如青年人一般年轻和活泼,看不出一点老气横秋和暮气沉沉之感。相反,倒像是一股清新的海风,像一股泉眼清流,洋溢着朝气蓬勃。读他的文章,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童心未泯,初心未改。

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不仅岁月不老,人心更不会老去。如他自己所说:“我们做不到长生不老,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像昙花那样灿烂展现。”郑晓晖多次昙花绽放,曾出版了诗歌散文集《荔枝红了》、散文集《三余集》和散文作品选集《晓阁文踪》,同时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诗文近300篇(首)。在他的人生轨迹里,可谓是昙花一朵连着一朵,一朵接着一朵,不曾断层停止过。

郑晓晖出生在南海之滨的湛江湾,可以说是吹拂着海风、沐浴着海风长大和成长的,伴随他一辈子的是一望无垠的海,以及和海相关联的海水、海风、海滩、海沙、海鸟、海浪、海潮、海岛、海岸和海鱼。从他来到人间,就享受了海风的爱抚与恩赐。海的宽广和博大,造就了郑晓晖豁达通透的性格和人文精神。

郑晓晖之所以能有一颗不老的心,大概就缘于此吧。因为海风不仅味道熟悉,而且海风活泼乐观、善解人意、多情温柔、公正无私、勤劳朴实,以致于郑晓晖认识海风、了解海风、感恩海风、膜拜海风。就如我从小居于武陵山神农架脚下的大山深处一样,也对大山充满了敬重敬畏、感恩感激和顶礼膜拜。况且,山里也有很多如周伯通一样的老顽童,他们是天生的乐天派,一生不识愁滋味是啥滋味。

《海风轻飏》分为海滨絮语、足下之迹、家乡小记、景物剪影、文化光斑等5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都彰显着朝阳的气象,都浸透着作者不老的情怀。这些文字如一滴滴晨露,晶莹剔透,折射出奇光异彩。这些文字如一碗碗鸡汤,喷香可口,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海滨絮语”一辑,就如作者在与海滨谈话,在与湛江湾交流,在与海风絮絮叨叨。作者在南国的晚秋里,捡拾那一缕缕逝去的时光,目睹海湾弯弯,听湛水滔滔,闻鲤鱼岭的打桩声。即便水穷处与云起时,作者仍能于愉悦中归于平淡,于绝境中寻觅到人生新境界。

作者写南国的晚秋,不禁想到人生的际遇,写出了岁月晚秋的厚度;作者写弯弯的海湾,不禁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的深度;作者写湛水的涛声,不禁写出了“人有水木湛清华”的温度;作者写珍惜食物,不禁写出了“珍惜食物,就是珍惜生命”的高度。作者在这一篇篇絮语里,看似浅显的事情,却孕育着大大的哲理。

“足下之迹”一辑,就如作者在带你云游四方,在带你观景赏景。作者用脚步丈量过很多地方,如云南的普者黑、湛江的坡头区、湛江湾的特呈岛、麻斜海的炮台、坡头圩的老街,同时他的笔尖还触及夜之海湾、坡头东岸、南寨荷香、麻斜渡口等等。作者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笔下的每一处风景,都写得传神而传奇,清新而自然。

比如作者在写普者黑时写道:“这就是普者黑湖吧,山河水,就是普者黑的眼睛,让我们透过它看到了普者黑美之所在。”作者在写特呈岛时写道:“500多亩国家重点保护的红树林,洁白如雪的白沙滩、远古的火山石,还有那茫茫的大海、翻飞的海鸥、穿梭的渔船,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天然图画。”作者在写坡头城区时也写道:“小城很小,小得那样温馨,那样安宁,那样清新。”作者每到一处,每写一处,虽只寥寥数语,却是点睛之笔,将此处写得奇美,给人心之向往、身临其境的感觉。

“家乡小记”一辑,作者更是以小见情,以小抒怀,借写家乡的路、家乡的人、家乡的井、家乡的房子、家乡的果园、家乡的小书柜,甚至写给父亲的信、写母亲的哭、写母亲教作者做人这些小事情,来抒发作者对家乡的爱,对家乡人的爱。这种爱并没有特意渲染和特意烘托,而是由情而生、有感而发,是人间烟火里自然滋生出来的。

比如作者在写南三岛的美时写道:“这奇观,人工造不出来,画家画不出来,其他地方也复制不出来。”在写家乡的路时写道:“那是孩儿扑向母亲怀抱的喜悦,那是祖国披荆斩棘开拓富裕达到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在写母亲的哭时写道:“母亲那滂沱的泪水中,饱含着对丈夫的爱,对儿女的痛,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竟与读者拉近了距离,让读者一下就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景物剪影”一辑,作者也是用小画面、小场面、小景致、小景物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爱,对家乡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沙一石的钟情。比如他写凤凰花开时就写出了凤凰花“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的艳丽;在写木棉红时就写出了木棉树勇敢顽强的品格;在写银杏树时就写出了银杏树美、真、善的品质。

“文化光斑”一辑,作者就如一个拾荒者,将家乡的文化点滴、文化印迹、文化符号捡拾起来,归入拢来,在文化的内涵中来彰显对家乡的挚爱。不管作者在写姑妈的俗语时,还是在写秀叔的摇铃声,或者写自己小时候淘书,写大年三十守岁,还是为别人的文章写书评写简介时,都是在竭力表达家乡是人文的家乡、文化的家乡,是充满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和文化气息的家乡。一个文化之乡,谁不赞之,谁不爱之,谁不颂之?

“时间能磨掉人的躯体,但磨灭不了人的精神。”正是因为郑晓晖先生有一颗不老的心,才会紧跟时代,紧贴生活,紧靠人民,写出不老的文章,写出不朽的著作。愿郑晓晖先生继续“放飞自己年轻的心,用心、用梦、用理想去飞翔,让人生如朝阳一般灿烂、像火焰一般热烈、似鲜花一般艳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