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山异人的头像

巴山异人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8/06
分享

写不完的故乡 ——我的散文创作谈

时间就如一封特快专递。在我21岁那年,那个生我养我育我的故乡秘境巴东,将我专递到现在的工作之地浪漫宣恩,一晃已有33年。毋容置疑,工作之地浪漫宣恩便也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何谓故乡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水土就是每个人的故乡。故乡是每个人的血脉之地,是每个人的根魂之地,是每个人呱呱坠地之地,也是每个人的基因植入之地。

那里,不仅是父母生存的地方,也是母亲生你前十月怀胎的地方,是母亲生你一朝分娩淌过血、阵痛过的地方,是母亲含辛茹苦养大你的地方,更是埋葬你的已故祖先的地方。那里,不仅孕育了每个人童年的梦,也度过了每个人童年的快乐时光,还构建了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注定了你未来的人生走向。

我的故乡虽处在大巴山深处,到处是崇山峻岭,满眼是沟壑纵横,但它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胸境也孕育了我的作家梦。故乡便成了我书写的第一手素材和题材。书写故乡,是我的义务,是我的殊荣,是我的灵感来源,是我的精神寄托,也是我作品的肥沃土壤。故乡如源源不断的清泉,总在我的灵感里荡漾,在我的笔下流淌,在我的文字里奔跑。

贾平凹说,作家写出来的作品没有故乡,也就没有生命力。事实的确如此。离开故乡写作品,就如水中月镜中花,就如空中楼阁,就是一种无病呻吟的挣扎和涂鸦。没有故乡基因的作品,即便文字再华丽,文笔再流畅,文采再飞扬,也如一堆没有血肉的躯壳,没有灵魂的腐木。读者再怎么读它,也读不到心里去,产生不了心灵的共鸣。

大凡名家名作,谁人的作品离开过故乡?鲁迅就写过《故乡》。“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这是鲁迅在《故乡》里的句子。在故乡里,鲁迅书写了故乡的悲凉、故乡的老屋、故乡的母亲、故乡儿时伙伴闰土、故乡的祭祀风俗……冰心写过《故乡的风采》,余秋雨写过《故乡的秋雨》,汪曾祺写过《故乡的食物》等等。

如今,我通过书写故乡,出版了散文集《守望乡土》《诗意贡水》《乡土是捧老娘土》《四季在山水间流淌》,在报刊发表散文、小说、文学评论等文学作品300余篇。同时,以第二故乡浪漫宣恩的历史脉络为背景,著有长篇小说《贡水人家》,今年在中国作家网连载。在作家梦的道路和征途上,也算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

我自己也从一个流着长长鼻涕、穿着开裆裤、撒着脚丫子到处奔跑的的农家孩子,成为了一名全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我的作家梦,我的文学梦,正在一步步向前迈进,正在一步步不断实现,正在一步步徐徐展开。我要感谢我的故乡,我要感恩故乡给予我的不老童年。故乡给予我的,或是故乡将要给予我的,都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这笔财富,是无法用金钱去考量和衡量的,它将伴随我的整个人生。

故乡有写不完的山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故乡即便处在大山深处,即便远居深山老林,即便交通再怎么闭塞,即便再怎么贫穷,那也是给予我生命的地方,是哺育我的地方,是让我牙牙学语的地方。面对那些大山,目视那些河流,即便大山挡了我的视线,即便河流阻隔了我的脚步,但我并没有嫌弃之感和鄙夷之感。我对大山是敬重敬畏的,我对河流是满心欢悦的。

即便对一条小溪,对一口堰塘,对一丘梯田,对一块巨石,也是发自内心充满着敬仰,也会如艾青一样常含泪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我对故乡的山水有消耗不尽的激情,就是因为我对故乡的山水爱得深沉,爱得热烈,就如我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就如我的身体擦破一点皮,流出一点血,也会感觉生疼,感觉疼痛难忍。

故乡有写不完的亲人。居住在故乡那块土地上的,不仅有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年迈父母、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还有沾亲带故的七大姑八大姨,还有熟悉的不熟悉的乡亲们,还有见过面和未曾见面的“九佬十八匠”,还有听说的和谈论的大姑娘小媳妇,还有一起玩到大的小伙伴。故乡的亲人,数不胜数,但对他们都有一种亲切感和亲和感。亲不亲,故乡人。一见到他们,就想把他们那种勤劳、朴实的品格书写出来。

在我的作品中,我写故乡的亲人可谓不惜笔墨,从不惜墨如金。不管是写已故的那些亲人,还是写在世的那些亲人,不管是写大人,还是写小孩,我都力所能及把他们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站在读者面前;尽可能写出对他们的思念和想念,写出他们鲜明的人物个性,写出他们的悲欢离合,写出他们的高贵品质。我始终觉得,故乡的亲人虽处在最底层的泥土上,但他们的品质却是最高贵的,带着天然的泥土气息和草木芬芳。

故乡有写不完的草木。宋代张耒云:“新正阅月天苦阴,白日未照草木心。”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蔓、一叶一花都是作家愿意追随的意向和具物,他们或直接书写草木的葳蕤,或赞叹草木的精神,或借写草木而写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写不尽的主题。故乡的草木在作家眼里和心里,就是一种情,就是一份意,就是一年的四季更替。他们书写故乡的草木,没有写不好的,只有想不到的,因为他们对故乡的草木都有一种深情。

我对故乡的草木亦是如此。不管是对故乡的一畦庄稼,还是对故乡的一块菜园,还是对故乡的一根老树,还是对故乡的一株小草,还是对故乡的一朵小花,只要它们是长在故乡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我就觉得它们就是这块土地上的孩子们,它们也有它们的思想,它们也有它们的灵魂,它们也有它们的童真和趣味。一见到它们,就有写他们的欲望和激情,甚至是冲动。

故乡有写不完的物事。每个作家写故乡的物事时,都是具体的、具物的、具象的,尽可能做到不空洞、不抽象、不空谈。只有对具体的、具物的、具象的东西进行书写,才能写出情感,才能写出韵味,才能写出感觉。这样的作品,读者读后才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故乡有很多具物可写,大到故乡的老屋、故乡的炊烟、故乡的月亮,小到故乡的瓦片、故乡的农具、故乡的鸡鸭。这些物事,既是故乡的见证者,也是故乡最忠实的守候者和陪伴者。

在我的作品中,故乡的物事信手拈来,我也写过故乡的老屋、炊烟、老井、老院子、月亮、云朵,也写过故乡的雪、雨、雷、电,还写过故乡的家具、农具、锅碗瓢盆、石磙、石磨,还写过故乡的猫狗、鸡鸭、牛羊、鸟虫等等。我觉得故乡里的这些物事,不管是动的还是静的,不管是活的还是死的,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不管是水里游的还是泥里钻的,它们都有灵性,都有悟性,都有禅性,从它们身上都能悟到很多道理和哲理。

同时,故乡还有写不完的美食和风俗。故乡的美食就是家乡的味道、母亲的味道、亲人的味道,植根在每个作家的舌尖上难以忘怀。即便作家走得再高再远,一想起故乡的美食都会垂涎欲滴、按捺不住。即使是故乡的一口咸菜、一碟素菜,作家都会携着这种记忆颠沛流离,在他的作品中不断体现。

故乡的风俗就是家乡的人文,也是家乡的文化,更是家乡的一种传统,这是流进作家血脉里的东西,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作家在回忆回味这些风俗时,会再次体验一种亲情,会再次感知一种温暖。我写故乡的春节,写故乡的元宵,写故乡的中秋,写故乡的月半,写故乡的摸秋,写故乡的婚俗等等,在写这些风俗时,我会写得泪流满面,写得心情颤动。因为在写这些风俗时,我好像与亲人又有了一次团聚相聚和团圆。

故乡就如一个大熔炉,它囊括了一切作家值得珍惜和回味的东西。只要你愿意用心用情用力去书写,故乡的一切都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题材和源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