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山异人的头像

巴山异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22
分享

与草木共生

《诗经·野有蔓草》云:“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读着《诗经》里美妙的诗句,我仿佛看见故乡的山野里,野草蔓蔓,青翠欲滴,点缀着无数晶莹的露珠。

故乡的草木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也是大自然的宠儿。人,既是肉食动物,也是草食动物。很多草木的果实、根茎和叶子,人类都采来食用,比单纯的草食动物对草木的期许和期盼更多更广。比如猪牛羊,一般只食用草木的叶子,而人却不一样,对一些草木总是一股脑儿全部食用,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故乡的庄稼和蔬菜,总受到人的味觉和肠胃的宠幸。从庄稼和蔬菜发芽、长叶开始,它们就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直至果实成熟,人们总是投来期许和羡慕的目光,有的甚至垂涎欲滴。其实,庄稼和蔬菜天生就是人们果腹和享受美味的贡献者和奉献者。对它们来说,人们采摘它、咀嚼它、品尝它、食用它,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

小时候,最受孩子们期待的并不是这些庄稼和蔬菜,而是山间里那些野草、野果、野木。孩子们在山里逡巡,在森林里游荡,如果不弄些野草、野果、野木回家,就是在山里、森林白走一遭,还会遭到其他孩子们的讪笑,说你什么用没有。如果你的衣袋里、荷包里、衣兜里都装着这些东西,大人也会夸你是一个能干的孩子。

故乡的草木种类繁多,生长遍布漫山遍野,对人类从不怜惜和吝啬,因为它们有一颗甘于奉献的草木心。只要人们欣赏它、需要它,它就会毫不犹豫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故乡能食用的草木也分为果实类和蔬菜类。果实类的草木,只能食用它们的果实,而蔬菜类的草木,除食用果实之外,它的根、茎、叶皆可采来生吃或是熟吃,甚至采回家做成可口的菜肴,来款待嘉宾和贵客。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就是一道蔬菜类的草木。早春刚过,从它发芽起,甚至在大冬天,人们都能在泥土里很轻易地找到它的家族。用锄掘之,用手拽之,用指抠之,都能很容易将它连根拔起。不管是它的叶子,还是根茎,都是极好的凉菜材料。

鱼腥草的腥味,却别具一格,腥得惹人喜爱,腥得惹人垂怜,不管耄耋老人,还是乳臭未干的小孩,都对鱼腥草情有独钟。小时候,即便没有其他菜肴,只要母亲能凉拌一碗鱼腥草,我都能吃上几大碗苞谷饭。即使现在的高档酒店和饭店,凉拌折耳根也是一道客人趋之若鹜的菜肴,很多客人不吃上几口凉拌折耳根,总于心不甘,于心不忍。

椿芽,也是草木之中的极品,更是菜肴中的精品。春风拂袖,椿芽最懂情趣,慢慢从枝端吐出褐红色的新芽。再过几天,新芽渐渐散开,叶子渐渐长大,颜色渐渐转淡,这正是采摘椿芽的黄金期。乡下会爬树的孩子,就如孙猴子一般,几步就跃上树梢,只听啪啪几声,椿芽的枝条撅得脆断,孩子们如获至宝。

不会爬树的大人,不是搭着楼梯,就是在竹竿顶端绑着一把镰刀,小心翼翼地采摘椿芽。嫩嫩的柔柔的椿芽,如一张张笑脸,惹得孩子们和大人们喜笑颜开,心花怒放。采摘回家的椿芽,剔除老枝和芽蒂,用开水焯之,沥水过后凉拌,或是与蛋液混合炒食,都是绝佳美味。

椿芽也自带一种香味,这种香味在高温的淬炼中,不断被激发激活,与蛋液再次碰撞邂逅,就会滋生出妙不可言的境界。很多人一旦恋上椿芽这道菜,就难以自拔,无法从这种特有的香气里走出来。

刺苞头也如椿芽一般,虽没有椿芽那么味美,但在草木中也算一绝。刺苞头的枝干全身是刺,你若不小心触碰到它,定会刺得你血流不止。采摘刺苞头,一定要带着镰刀,咔嚓一声将刺苞头削下。刺苞芽上也有软软的绵绵的毛刺,食用刺苞芽前,也必须用开水将它焯熟焯透,否则炒好的刺苞芽就会咂舌咂口。

春社前后,却是采摘艾蒿的大好时节。艾蒿是人们做社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最好选个晴好天气,提着篮子,握着小刀,来到郊外或是乡下的地里,就能轻而易举地采摘满篮子的艾蒿。艾蒿自带苦味涩味,在做社饭前,必须将艾蒿切细,将苦水汁榨出,然后晒干或是在铁锅内烘干。干枯的艾蒿就如茶叶,香气四溢。

艾蒿与大米、腊肉丁、腊肠、野葱叶、红枣、酥肉、蒜苗等食材混合在一起,就是一种绝佳搭配。俗话说,离了胡萝卜整不成酒。艾蒿就是社饭中的胡萝卜,一旦缺少艾蒿这种食材,做出的社饭就不伦不类了,也就不堪为社饭了。

小时候,我却更爱母亲用饭蒿做出的腊肠饭。饭蒿没有艾蒿那种涩味和苦味,也无须榨出汁水,只需洗净切细即可。母亲将酸坛里的酸腊肠、渣辣子和酸玉米粉淘出来,再撒上一些新磨的玉米粉,和上切好的饭蒿叶,洒上适量的井水,待搅拌混合均匀,就可以上甑蒸熟了。

随着灶膛的柴火呼呼地吐着舌头,随着铁锅里的水温慢慢升高,木甑上的甑盖边沿就渐渐滴出气水,腊肠饭的香气也就慢慢从木甑里散发出来,逐渐溢满了整个灶间。吃一顿腊肠饭,就如吃上一顿腊蹄肉,如果不来稀客贵客,是很难搭偏伙吃上的,只有家里来了远道的客人,母亲才会吩咐我们到沟边溪边采摘饭蒿,她也才舍得将她的酸腊肠捣腾出来。

要想吃一口草木心,你随便都可以吃到。在孩子们放牛放羊时,你可以随便摘一把火棘果、山泡儿,撅一把玉米秆、酸辣秆,扯一把地米菜、丝茅白,抠一把地枇杷、山杏子等。山间草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面对山间草木,也要有一颗分出优劣和好坏之心。否则,山间草木也会对人来一次意想不到的回击。

在采食山间的菌子时,你定要有一颗君子之心,有一颗明镜之心,切莫贪心贪图,否则你采来的菌子就会带来邪恶之心,不是毒得你上吐下泻,就会毒得你性命不保。辨识草木,就如辨识人性人心。在懂得与草木共食进退的同时,还要懂得心静心淡,心静必然如水,心淡必然看淡一切。

人在草木间,心在云水处。“食金石力,养草木心”,是晚清民国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先生83岁高龄在临终前,留给弟子王个簃的遗言,这既是对弟子语重心长的嘱咐嘱托,也是坦陈他一生对艺术追求的要诀秘诀。在与草木共食时,在享受草木的美味时,不妨就以这首联言作为座右铭,当作人生的信条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