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虽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会成就你的一番事业,但过于执着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根筋”“犟拐拐”“脑壳进水”,是一种不懂得通达通透通灵的表现。其实,那些义无反顾的执着,那些让你遍体鳞伤的坚持,那些让你头破血流的坚守,最终都会成为烟云浮云雾霭,并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一个人的执念,一个人的执着,需量体裁衣,应因人而异,不能去坚守那些“摘星星采月亮”的事情。即便某些人可以达到“摘星星采月亮”的高度,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同频共振、一哄而起就能达到的。达不到,就须及早放下,及时醒悟,即刻舍弃。能及时放下,面前就会柳暗花明,海阔天空。这不是傻气,而是一种智慧和福气。
宋默著的《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是一本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文集,他教会我们如何放下那些阻碍你人生幸福的欲望和执念,如何快速获得幸福自在的人生。因为,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被困于一生;一念放下,会自在与心间,会轻松于世间。人在最强大的时候,往往不是一意孤行坚持坚守的时候,而是懂得适时放下放掉的时候。
一个人在海边钓鱼,他的运气特别好,总是有大鱼咬钩上钩,让他兴奋不已。突然,一条几十斤的大鱼又咬了他的钩,险些将它绊倒。朋友见他难以将大鱼抓起,就劝他放掉算了。但他一意孤行,仍拼命地拽着鱼竿,那曾想脚下一滑,就跌进海里,扑腾几下就淹死了。他之所以被淹死,就是不懂得满足,不懂得及时放下舍弃。
说起弘一法师,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另一个名字李叔同。他出生富商之家,年轻时锦衣玉食,并且爱好极其广泛,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等领域,其造诣都不同凡响。但他却在中年遁入空门,过着一领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僧生活。从他出家到圆寂24年,最终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为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弘一法师的前半生可谓是轰轰烈烈,但他在适当的时候却放下尘世的一切,甘愿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清苦生活,身体力行参悟人生,他为世人和后人能及时放下树立了典范和风范。《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分为9章,作者都是从弘一法师的金玉良言说开去,并用弘一法师的亲身经历和故事来说明某个大道理。
弘一法师认为恬淡是养心第一法。他认为的恬淡就是要人静心、心静。法师曾经到宁波住在七塔寺,夏丏尊居士去探望他。法师说起前两日住在一个小旅馆里,夏居士问他旅馆好不好。法师却说:“很好!臭虫只有两三只。主人待我很客气呢!”在他看来,臭虫不多就是满足,就是开心,这就是恬淡的表现。就如他在《格言别录》中说:“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法师觉得不仅要放下欲念,修一颗清心静心,还要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更要心平气和,才能内心强大。他认为舍弃浮躁,人生才能淡定如水;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好处;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少一份抱怨,少一份争执,就会多一份从容,心中无嗔就会多一份净土。
一位患癫痫病的游妈妈,一家人靠她洗衣为生,值得欣慰的是他有一个十分懂事的19岁儿子。但天有不测风云,在儿子参加一场篝火晚会时,不幸被一个喝醉的少年杀死。游妈妈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她十分仇恨那个杀死她儿子的仇人,恨不得一刀宰了他。直到有一天,游妈妈洗衣时再次想起那个仇人,心想他也应该19岁了,但他还在监狱里熬着。等他回到社会,还有什么人生?游妈妈决定去监狱看他。男孩一见到游妈妈,就抓住她的手痛哭起来,连声说对不起。游妈妈感觉像抱着自己的儿子一样,从此她的心里再也没有了仇恨。
在这本书里,作者的中心词就是放下,核心词就是舍弃。法师说,放下放下,越放下,才能越快乐;放下执念,才能等到幸福来敲门。只有放下包袱,才能让心灵轻装前行;人生不过是路过,要把每一天当作生命里的最后一天来过,只有学会专注做事,才能让你更快乐更幸福。
法师觉得,即便扫地也是一种修行。在佛教中,扫地是最好的修持方法,“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法师在《常随佛学》中云:“佛告诸比丘,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这说明扫地的极端重要性。民国年间,河南新郑县白塔寺内,海清法师平日不言不语,唯不分春夏秋冬,每天清晨一边打扫寺院,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仔细一听,他念叨的就是“扫地扫地扫心地。”
其实,扫地更要学会自省,清扫内心尘埃,即所谓的“扫心地”。一个名叫元持的僧人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多年,尽管刻苦用功,仍觉一事无成。他便问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修好行?禅师告诉他,要管好两只鹜、两只鹿、两只鹰,还要约束一条虫,时刻和一只熊斗,看护好一个病人。
元持听得大惑不解,在他入寺以来,何来鹜、鹿、鹰、虫、熊和病人?禅师笑着解释道:“两只鹜就是你的两只眼,要学会非礼勿视;两只鹿就是你的两只脚,要做到非礼勿行;两只鹰就是你的两只手,要保证非礼勿动;一条虫就是你的舌头,做到非礼勿言;一只熊就是你的心,要克制非礼勿想;一个病人就是你的身体,要让它不要陷于罪恶。”元持听后,如梦方醒,并按照禅师的要求一直严格约束自己。
人生本来就是不圆满的,每个人就不必追求圆满的人生。弘一法师在晚年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二一老人”,虽出自“一事无成人渐老”和“一钱不值何消说”两句诗,但法师还是谦谨地认为,自己的人生并不圆满,也无须去追求圆满,因为人生本来的真相就是“不如意之事常八九。”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世事最完美的时候,就是最可怕的时候,即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但愿每个人都拥有缺憾的人生,不完美、不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