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是一个比较孤陋寡闻的人。不怕大家笑话,知道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这个人物和他的长篇侦破推理小说《恶意》,还是从江苏电视台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的一个男嘉宾口中得知的。在节目现场,男嘉宾在大屏幕晒出了他的全年读书清单,清单里就有东野圭吾的作品《恶意》。当主持人孟非问及他对哪些作品特别感兴趣有印象时,他大谈而特谈《恶意》如何如何好看。主持人孟非也表示认同和赞同,想必孟非也曾经认真阅读过。我即刻也来了兴致和兴趣,便随之在手机百度上尽力搜索了一番。
东野圭吾于195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大阪市生野区,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早期只是一名工程师。1985年,他以《放学后》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随即辞职成为专业作家,当时只有27岁,是最年轻的获奖作家。1999年,他又以《秘密》获得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第120届直木奖。2006年,还以《嫌疑犯X的献身》获得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此书一举拿下当年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一名,故有“三冠”之称。
同时,2008年,他的《流星之绊》获得第43届新风奖;2009年,获得年度日本最受欢迎男作家奖;2012年,他的《解忧杂货店》获得第七届中央公论文艺奖。东野圭吾的代表作品有《湖边凶杀案》《变身》《嫌疑犯X的献身》《手纸》《白夜行》《旁徨之刃》《分身》《解忧杂货店》等,其中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在中国地区,东野圭吾的作品也特别广受欢迎。2011年11月21日,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发布,东野圭吾以48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17年,由《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中国上映,这是东野圭吾作品首次改编成中国版本。2018年12月21日,东野圭吾入选2018亚马逊中国年度纸质图书作家榜第1名;2018亚马逊中国Kindle年度付费电子书作家榜第1名。
按照网上的介绍,东野圭吾的创作颇丰,其奖项也颇丰,其作品值得一读。我随即在淘宝下了书单。
二
“无边的恶意,深不见底,有如万丈深渊。”这是小说《恶意》的封面介绍语。《恶意》是东野圭吾1997年完成的作品。这部作品与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犯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并称他的“四大杰作”。有人说,只有读完《恶意》,才算真正认识东野圭吾。美国《出版家周刊》介绍道:“东野圭吾在《恶意》中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又一个反转,从阴谋实施到真相大白间精巧地设计,令读者赞叹不已。”因为,《恶意》中的谋杀者野野口杀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受害者日高邦彦(以下简称日高)的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整部作品是以谋杀者野野口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这样更方便叙述。他到日高家做客,回到家后,又接到日高先生的电话约他见面。后来,他和日高先生的新婚太太在书房发现了日高先生的冰冷尸体。紧接着,便是叙述他的手记。他在手记中写到:“我突然兴起一个想法,想把这番体验记录下来,就用我的手写下朋友遇害的悲剧吧。我在想,我会一直写下去,直到真相曝光。”
其实,他的这份手记,只是他对警察和媒体的误导而已,想把警察和媒体带偏,就是一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弄巧成拙的把戏。不仅如此,貌似心思缜密、镇定自若、泰然处之的他,竟然从一年前就在预谋对日高先生进行谋杀。当读者跟着故事情节一步步走近案情真相时,你会觉得背后一阵阵发麻、发凉和惊悚。起初,他故意引导警察从完全不着边际、毫无方向、漫无目的地侦查,当加贺恭一郎警官搜索到他藏匿的有力证据时,此时他又灵机一动把案件的方向指向了另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自己被迫成为日高先生的影子作家,并与其妻子出轨有过巫山云雨,还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和风波。
在加贺恭一郎警官的直觉引导和周密调查下,才最终确定他的杀人动机和杀人初衷。其实,他的心里一直暗藏着对日高先生的恶意、恨意和妒意,而且仇恨深得连他自己都无法理解,无法摆脱,无法忍视。日高先生在学生时代,就对他的恩德极大,却招致了他的怨恨、憎恨和嫉恨,却不怀有任何感恩、感激、感怀之心。久而久之,他在日高先生面前不得不显得十分自卑而自暴自弃。长大以后,他又陷入妒忌昔日好友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特别是当他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以后,更加心灰意冷,更加萎靡不振,于是除掉日高的想法逐渐高涨。
我想,《恶意》里的恶意,也就是心魔和心魔里居住的那个自身魔鬼。当你控制不住内心的憎恨、怨恨和愤懑时,就俨然气球会慢慢变大膨胀,直到达到极限最终“啪”的一声爆炸,随之恶意也就顺理成章变成了故意和有意。相比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来说,风格和意图却有点天壤之别,《白夜行》只是为爱粉身碎骨,而《恶意》却是因恨万劫不复。
三
东野圭吾的许多作品以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为主,很多评论人和评论家就此认定他对社会和人际感到悲观失望或悲观厌世,其实他的作品也存在乐观向上的一面。他总是以人的悔悟、人的忏悔作为小说的结局。如《红手指》中昭夫最终向警方交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欣然接受他应有的惩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未来不仅仅是明天。未来在人心中,只要心中有未来,人就能幸福起来。”东野圭吾就经常借众生悠悠之口呼唤大众拒绝冷漠,拥抱那份亲情热情。只要心中拥有明天,抱有未来,饱含热情,这个人就还有回旋的余地,就不会走入人生的绝境。
东野圭吾的社会派作品在推理模式上具有独特的解谜结构,他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确立的推理小说的纯几何式的二重叙事结构不同,他常在作品的最开端便揭示罪犯的存在。《恶意》尤其如此。小说以杀猫为开始,制造出阴郁的情景和氛围。在这种环境和氛围里,被害者就在读者眼前悄然出现了。
自此,小说便开始了“马拉松式”的推理。与其他推理小说不可同日而语,小说很快就交代了杀人凶手,然后故事情节皆围绕杀人者的动机展开推理。一般人看来,小说知道了罪犯是谁,推理小说也就结束了,看下去也就没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了,但《恶意》却彻底地颠覆了这一点。诚然,谋害者野野口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对犯罪动机和犯罪初衷却迟迟不肯开口,这个悬念足以吸引和勾起读者一直想探寻下去。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本书的推理过程不走老套俗套,而是以警官加贺的手记和野野口的自白的形式交叉出现,形成两条平行线,从两个视角、两个侧面进行两种陈述,让读者在不断切换视角的同时,能更清晰地分析其各自的想法,捕捉到更多的细枝末节。就在所有的读者同情野野口的作品被窃爱而不复得时,以为故事就这样草草终结了,然而高潮才刚刚开始。明察秋毫的加贺,不断探求野野口的童年和过往,在所有人都无法理解他为何这样吹毛求疵时,真相才真正出现。“我就是看你不顺眼”“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看他不爽!”野野口这些话足以把一个人推向无底的深渊和黑洞。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了我的理想,我恨你的优越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最巧的相遇,最好的邂逅,最美的爱情;恨不知所起,却深入骨髓,才是最冷的人性,最悲哀的人生,最可怜的小虫。究其缘由,就是嫉妒心在作祟。《白夜行》的男主角为了喜欢的姑娘不惜完全毁灭了自己,而《恶意》中的男主角却为了自己莫名其妙的恶意,义无反顾地杀害了曾经帮助过自己无数次的恩人。这两种人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一种人性是多么的可怕!
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让人不能直视,一是太阳刺眼的光辉,二是人心的难以叵测。像野野口这样忘恩负义的人,在社会上的确不少,他们的心态不断扭曲,内心不断阴暗,总认为自己的所有不幸都是因为别人的幸福干扰的、造就的、促成的,从不在自己身上找丁点儿原因。但他们又没有曹操的自负和自信,不敢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样有底气、有骨气、有血性的话来。只能在这诡异离奇的地狱里被魔鬼蚕食自己、剥蚀自己,最终吞噬他人、毁灭他人。
《恶意》中的野野口就是如此。正如《新京报》评论所说,东野圭吾以最简单质朴的语言,不断诉说人性的隐恶与自赎,是其作品最迷人且匠心独具的部分。这就是众多读者为什么称之为好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