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山异人的头像

巴山异人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5/23
分享

咀嚼万物之中的百般滋味

——读刘玉琴的散文集《万物皆有爱意》

万物之所以可亲、可爱、可怜,是因为它个中有百般滋味,这种滋味就是生活,就是人生。读刘玉琴的散文集《万物皆有爱意》,尤其感受到这一点。我觉得这个爱意,就在于世间万物都具备可亲、可爱、可怜的特质。刘玉琴是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主任,海外版原副总编,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的作品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理论评论一等奖、文化部文化新闻一等奖、中国报纸副刊优秀散文精品奖、人民日报社好新闻精品奖等,可谓获奖“大户”和获奖“专业户”。

在散文集《万物皆有爱意》里,刘玉琴不管写风土人情、世事变迁,还是写历史的转换、人物的情调,不管是写心灵的淡定、过往的回忆,还是写文化的自信、文化的力量,都写得富有生活味、富有人情味、富有乡愁味,犹如在咀嚼品尝一盘珍馐玉馔,有五味杂陈掺于其间,读来津津有味。该散文集分为4章,即“历史的格调”“人物世相”“聆听花开的声音”“睿思回望”,每一章都是一盘美味佳肴。

一、远去的时光里蕴含着浓郁的风情味。古巴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位于加勒比海北部,首都哈瓦那如一颗明珠闪耀在古巴西北部。古巴岛的地形因酷似鳄鱼,又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就是这样一个浓郁风情的国家,在《叩问远去的时光》里,刘玉琴并没有直抒胸臆描写古巴浓郁的风土人情,而是借助回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古巴的土地、河流上穿行20多年的时光足迹,带领读者来领略古巴的美、古巴的奇。海明威曾被誉为美国国家的精神象征,他在古巴写下了多部著作,《丧钟为谁而鸣》《富人与穷人》《过河入林》《流动的盛宴》《急流中的岛屿》等,不朽的名著《老人与海》也诞生在这里。刘玉琴将视线投向一位伟大的作家,通过对过往踪迹的叩问,感慨集真善美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伟大,感慨作家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为杰作所作的非凡铺垫。刘玉琴虽脚踏在古巴的土地上,心却一直在回味作家海明威的伟大人格。就如她写道:“海明威以他的杰作,划破了人生的表层,切入到人生的最深处。他用生命燃起的火花,用跌宕多姿、丰厚沉实、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为自己的作品做了最好的注解。”

荷兰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春天的荷兰,郁金香姹紫嫣红,风信子、白百合花事正开,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的繁荣。在《岁月不曾抵达》里,刘玉琴也如描写古巴一样,并未用大量笔墨渲染荷兰的美和富,而是借助回忆李鸿章出访荷兰的历程、描写海牙市立博物馆中国青花瓷的荷兰样本、梵高的画作来描写荷兰的伟大。虽实写荷兰的伟大,而暗喻的是中国的伟大。刘玉琴从李鸿章出访荷兰的历程,最后写出画龙点睛的一笔:“今日的中国,由饱受屈辱、积贫积弱走入昂然挺立、光荣与梦想迸发的新时代。……荷兰风姿犹在,中国已由弱至强。”从描写中国的青花瓷荷兰样本,也写出妙笔生花的一笔:“青花瓷留下东方与西方在荷兰邂逅的一个美丽侧影。”

在第一章“历史的格调”里,其他的篇什《艺术穿越时空》《远方的理想》《东川之叹》《诗满边城》《刻在大地上的辙印》等的写法,与《叩问远去的时光》《岁月不曾抵达》如出一辙,总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不同侧面、从不同程度,深层次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浓郁风情味,让读者读来感之叹之。

二、人物的世相里饱含着深情的人情味。描写人物如果离开了亲情、友情、人情、爱情等人情味,就如同描写枯枝败叶和垃圾腐朽,不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不能让读者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拉不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在第二章“人物世相”里,刘玉琴书写了尚长荣、欧阳山尊、郭汉城、吴祖光、茅威涛、裴艳玲、何冀平、王佩瑜、李树建等16位艺人的风采。在她描写这些艺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和艰难时,她不是简单地表达这些艺人在练功上的刻苦,舞台上的辉煌,而是从人性、人情的侧面来反映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艺术的钟情热爱,以及他们在对艺术追求道路上的寂寞和孤独。京剧大师尚长荣虽然在台上八面威风,志得意满,但他在台下洗净铅华、素面朝天时,即便穿行在人潮人流中,也没人知道他的“庐山真面目”。尽管他是闻名中外的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最负盛名的京剧“花脸”,中国首位戏剧梅花大奖得主,但他在人群中的陌生感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和抹去。人们只识得舞台上尚长荣饰演的角色,而对生活中尚长荣自己的本色却一无所知,这就是艺人的孤独和悲哀。

欧阳山尊虽已93岁高龄,堪称是百年话剧的见证人,他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代表之一,北京人艺建院时唯一健在的元老。他虽然大病初愈,用他自己的话说,已经摸到了阎王爷的鼻子,但他仍在为中国话剧百年研写书法。受父亲欧阳予倩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他8岁与戏剧结缘,参加演出、导演上百部戏剧,在中国话剧走完百年历程时,他却与戏剧交融了70多年。欧阳山尊讲述了自己戏剧生涯里的三个故事,即争取观众的故事、一个观众的故事、为观众吃沙子的故事。即便只有一个观众,演员仍演得认认真真;即便风沙四起,观众只好背着风沙观看,演员还得迎着风沙出演,不得不把大量的沙子灌进嘴里。这些故事,既体现了欧阳山尊对观众的尊重,真正演绎了“观众就是上帝”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他对戏剧的热爱、钟爱,从这些故事中还体现了演员与观众之间浓浓的人情味。

88岁高龄的戏剧领军人物郭汉城见证了当代戏剧发展的波澜起伏,他在戏剧里浸泡了半个多世纪,他50多年的昂首临风、激扬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一位戏剧大家的风范,并从中看到了中国戏曲未来的光亮。如尚长荣、欧阳山尊、郭汉城一样,其他的那些艺人一生都是殚精竭虑,为艺术呕心沥血一生,值得可敬、可赞、可学。

三、文学的旅途里深藏着浓烈的乡愁味。在追逐文学的清梦里,乡愁味是就如一碗简简单单的食盐。再好的食材,离开了食盐这一根本调料和佐料,就不可能烹饪出美味佳肴。写文字、写文学也是一样,乡愁味就是文字、文学的根和魂,如果将乡愁剥离脱离开去,所谓的文字和文学就缺乏了根和魂,就会索然寡味、淡然无味。在《抵达心灵的另一种路径》里作者说:“一篇好的散文,可以带人走过千山万水,拨响心中已久未响的琴弦。自然的清奇,生命的斑斓,如无边的风月,飘然而来,叩动心扉,让人们感悟生活的本质,记住了文字的魅力。”文字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文字深藏着浓烈的乡愁味。一些大家名家的名作,之所以让人读后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这些文字常常与乡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章“聆听花开的声音”,就是一种浓烈的乡愁。大多数人都会记得故乡的花,故乡的花的颜色,甚至能记住故乡的花开时的声音。俄罗斯文学家什克洛夫斯基说:“要能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其实,人对故乡的生活感受最深、最炙热,所以要想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就从乡愁开始呼唤吧。

刘玉琴在读完《芒果街上的小屋》后,写了读后感《“芒果街”的轻盈讲述》,她说:“每个人都有故梦家园。一颗细小的草丛里,一段干涸的河床中,都蛰伏着无数往事的精灵,仿佛只要一经点燃,一瞬间便如玫瑰花瓣向你绽放出全部色彩。”她认为,《芒果街上的小屋》的作者美国墨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就具有这种牵引和点燃的力量。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过往经历,对某事某人的追怀之情,清灵细腻,温婉隽永,如一川烟草激起满城风絮。刘玉琴读了龙应台的书《目送》后,让她深深地领悟道:“所谓父女母子的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的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其实就是人生的无奈,生活的无奈,乡愁的无奈。

在《花开几回响》里,作者说:“花开的声音一定是可以听见的。尽管它不是很响亮、很喧闹,但其清气漫溢、意趣可人的声音,一定会伴随着幽渺灵动、温润雅致的芬芳,汇拢成春风初生、春林初盛、春风一拂千山绿的光景,向世界宣示它的蓬勃之意。这是花儿在成长。”聆听花开的声音,见证花儿的成长,其实也是见证了故乡的成长,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见证了乡愁的成长。

四、文化的力量里映射着淡淡的薄荷味。我觉得刘玉琴的第四章“睿思回望”里的18篇文章,隐约都在书写文化的自信和文化的力量,如《戏剧,找寻人间的力量》《强健永生向上的灵魂》《文化自信:提振当代文艺创作底气》《梦想在文学大地上生长》等篇目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她在《戏剧,找寻人间的力量》里说:“一部片子、一首乐曲,一夜之间,一日之间,就可以飘得很远。”能在一夜成名、一夜爆红,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但戏剧却缺乏这种力量,它属于慢热型的文化,要经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飘得很远”,它没有浓烈的酒香味,只有淡淡的薄荷味。有人说,一些作品长存的基础是心灵中人类所共有的东西,那是真正长存且有力量的东西。不可否认,戏剧所追求的,正是这“长存且有力量的东西”,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生活的面貌和内心的动荡。

沪剧《挑山女人》在五年之间演出250多场,观众超过25万人次,多个剧种移植公演,刘玉琴观看后反观这出表现普通村妇的戏靠什么赢得观众?她觉得这是一个鲜活存在的中国母亲的故事,真实而接地气,作品不矫情,不做作,不人为拔高,可以说是素面朝天。主人公是平凡人、草根人、普通人,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件,有的只是维系正常生活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只是一个母亲对儿女最深切的爱和情。它剧情并不复杂,但感人肺腑;人物却很普通,但可亲可信;唱段也不华美,但好听中听,可谓是台上流泪演,台下婆娑看,特别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这就是作为文化的力量。

刘玉琴还认为,文化自信来自“向内找”,在中华文化中找到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温润和强健文艺创作的筋骨、道德、理想;同时文化自信来自“向下扎”,于沸腾生活中挖掘创作源泉,吃透生活底蕴,感悟社会发展进程的蓬勃生机,真诚书写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精神,在生活中感受自信和传递自信。

纵读刘玉琴的散文集《万物也有爱意》,既爱意满满,又味道丰盈,是值得一看的一本好书、妙书、智书,也是精神食粮的一顿大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