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山异人的头像

巴山异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6
分享

草木本有心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这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中的诗句。这首诗是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在开元末期,唐玄宗李隆基可谓是“悦之以声色犬马,纵之以驰骋田猎,侈之以宫室器服,志气已乱”,专宠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两位奸臣佞臣。从此,牛、李二人互为结党,把持朝政上下,竭力排除异己,搞得朝政荒淫腐败一团糟。诗人张九龄对朝廷极为不满,便采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言志,他自比兰、桂之草木,以饱满的激情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奢求被引用、荐用、重用的思想情感。

何谓草木之心?气节高尚也。读过刘梅花的散文集《草木禅心》,我觉得草木之心除了古人的气节高尚之外 ,还有一颗禅心,即清净寂定的心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怀平常心,去潜心地感受生活,融入生活,体会生活,包括生命。就如甘肃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马步升评论说:“刘梅花的散文来自个体的生命体验,大凡进入文本的人情物态、世象风景,展现的都是独特的精神底色与审美风度。”读刘梅花的散文,给人的感受是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文笔灵活,境界深远,没有一点拘谨、呆板、刻板之感。

很多古人在诗中也吟咏过大量的草木,吟咏草木之气节,歌颂草木之精神。欧阳修在《秋声赋》里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李白在《古风》里云:“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谢灵运在《过始宁墅》里云:“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张谓在《郡南亭子宴》里云:“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古人吟咏草木的诗句如满天繁星,如浩瀚浪花,不胜枚举。刘梅花在散文集《草木禅心》里,也描写了几十种草木,大到一棵树,小到一叶草,都写得极具生活化,极富情趣化,让人忍俊不禁,而又哲理深刻。

刘梅花是散文大家,原名刘枚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芳草》《朔方》《散文》《飞天》《福建文学》《文学报》《读者》《散文百家》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大量散文作品,曾获得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甘肃黄河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著有长篇小说《西凉草木深》,散文集《阳光梅花》《草庐听雪》《草木禅心》等。

《草木禅心》分为四辑,即“你听,露水在青草叶上走动的声音”“本草,弹指花开”“旧时光,八千里路云和月”“这苍茫的河西大地”。仅看每个分辑的标题,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律动感、亲切感、神秘感和满足感,好像人之内心与草木之心融合在一起,糅杂在一起,草木之心早已走进了人之内心,让人愉悦而舒心。同时,这些标题很有诗情画意,每一个标题都是一句极美的诗,让读者在这些维美的标题里,就能捕捉到作者对草木的情感,对草木的思考,对草木的怀念,对草木的眷恋。

作者很多文章,都是写的作者小时候一家人与草木之间的深情往事,这些深情往事历历在目,言犹在耳,仿如在昨。在这些往事里,看似写的草木之本、之真、之纯、之静、之美,实则写的是一份难得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透过草木,让读者看到了作者面对世事时的一颗平常之心,一颗平淡之心,一颗博爱之心,一颗智慧之心。就如在《向日葵》里,作者虽写的是向日葵围绕太阳旋转的奇事,实则写的是自己和弟弟整天黏着父亲,围绕父亲转的一种亲情。在作者心里,父亲就是自己和弟弟的太阳,自己和弟弟就是父亲精心种植的两株向日葵。

很多人都写过茶,写茶的色、香、味,写制茶的过程,但刘梅花在《人在草木间》里写茶,却避开这些俗套不谈,另辟蹊径,专写砖茶黑茶,特别是描写砖茶的硬度之坚硬时,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很情趣,“很大的一块,坚硬,可以拿来打狗、砌墙。”“那茶叶,粗糙、黝黑,却有一脉暗暗的清香,像我的日子。”“笨人们,不晓得此法,直接砸,拿锤子,拿石头,把茶块砸得七零八落。”“碎屑飞溅到门槛上,飞溅到炕上,飞溅到狗尾巴上,满屋子撵着找茶叶,真是狼狈。”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将砖茶之坚硬跃然纸上,现场感和画面感极强。作者极其想念那些与黑茶一起的日子,所以作者说,“南方的嘉木,嘉木开花,在我的心里泛滥成灾,铺天盖地地想念着。”

在《本草,开到荼蘼花事了》这篇文章里,作者虽然写的是山柰、车前、狼毒、丹参、曼陀罗、月季花、牵牛子、决明、荼蘼等几种草药的药理药性,实则写的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清寂、温暖、风骨和清凉洒脱。1518年7月,李时珍出生于世医家庭,从小就喜爱医药,立志悬壶济世。在他30岁时,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就成为当地名医。

从1565年起,李时珍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等众多普通人为师,记录了上千万字的札记。他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他被后世尊为药圣,他的医药著作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甚至被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俗话说,小乘度自己,大乘度众生。李时珍是普度众生之人,让人敬仰。

如出一辙,刘梅花写草药“三黄”黄芩、黄连、黄柏,写出了宋代文坛苏洵、苏轼和苏辙“三苏”的孤傲清高,不像人参那么外扬张扬。药界人士说,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人参补过了头,命悬一线时,只有大黄来救命。大黄具有洞察世事的淡雅朴实,常处在药柜最下面的抽屉里,默默无闻,而人参却傲居在青花瓷里,处在药柜的最顶端,显得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黄芩、黄连和黄柏,也如大黄一样,出生草根,长于空山幽谷,饮露食霜,恬淡安静,低调清瘦,俨如书生风骨,一生苦寒,但它们能清热解毒,消炎抗菌。如果你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深热不退,就可以首选黄芩。三黄虽然淡泊朴实,但也暗含杀气,否则难以驱邪,它们虽然雅致低调,却不消极懈怠,它们有自己的胸襟,有自己的坚守,有自己的情怀。就如诸葛亮,坚持躬耕南山,饱读史书,闲敲棋子,终于等到刘备三顾茅庐的那一天。

地黄也是黄族兄弟,它落地为草,却能吸尽土里养分,有“一年地黄,十年地荒”之说。它的根十分惊艳,细如手指,它入土最深,性为下行,用力颇野,把土里的精髓精华都吸净了,所以一旦它入了药,最能强筋长骨。刘梅花从款冬花、旋复花、莨菪花、红蓝花这些繁花里,看到了繁花的禅意,它们在深山里修炼出了灵性,如山间老僧,一生青灯枯坐,早已超凡脱俗。

刘梅花也如一株草木,她写《草木禅心》时,一点都不急,慢慢吞吞地写,写一篇是一篇,坐在树下,也不问春归何处,尽管写就是了。她的文字,笔无纤尘,干净如雪,好像是至璞之境,读来如闻草木清香。她敬慕自然,敬慕草木,她对草木的敬畏与喜爱,在心里慢慢积攒着,然后逐一变成了清香味的文字。她的文字就是她内心的生活。正因为刘梅花拥有清寂之心,习惯了冷清的慢时光,所以她的文字丰厚而踏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