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1998年11月3日南疆西延铁路青年民警的日记,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环境还未适应,我就参加了所里安排的武装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狂啸的寒风和戈壁,沙漠中三十八公里的路程让我多少感到底气不足,但为了青春的尊严,我还是咬着牙,忍着脖子对钢盔和枪械不堪重负的酸痛以及脚板上火辣辣的痛楚,一声不吭地完成了对戈壁、大漠中线路的巡查。晚上,热水烫脚既舒服又痛苦,感觉很难说得清。”
这一行行文字,把人们的思绪拉回了上个世纪铁路公安民警在沙漠、戈壁中坚守的岁月。
1982年6月,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处库尔勒公安段成立。当时南疆仅有一趟通过烧煤提供动力的蒸汽火车,冬天车厢温度难以控制,车厢密封性较差,四处漏风,床单、被子上常常落着一层厚厚的沙尘。乘警只有一套单薄的春秋执勤服,冬天不够保暖,夏天要整齐扣好衣服上的风纪扣,更是闷热异常。
车速很慢,从库尔勒到乌鲁木齐需要22个小时。当列车上遇到紧急警情需要传递消息时,只能在列车缓慢经过下一站车站站台时,从车窗递出包着消息纸条的“调度环”或者扔下装有消息的花盆。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铁路公安民警们无怨无悔,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沙漠、戈壁之边。
住帐篷、喝碱水,一穷二白中艰苦创业
南疆铁路西延线(从库尔勒出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向西延伸)地处偏僻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那里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1998年通车运行前,站区屋舍尚未竣工,前期到达人员面临着住帐篷、喝碱水等挑战。而且对于民警来说,选择去西延就意味着要抛家别子,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创业,奉献青春。
在组织的号召下,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主动请缨,纷纷递交请战书,主动要求到最需要的地方。
年轻的英雄,全新的传奇,在大漠、戈壁深处悄然书写。
1998年9月的那个秋天,有肆虐的狂风、有遮天蔽日的沙尘、有强忍离别之痛的英雄,还有上百名警属在车队前送别丈夫、父亲时的热泪。
时任库车站派出所所长王伟年仅5岁的女儿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向远行的车队追去,一边哭一边喊:“爸爸,爸爸……”任凭女儿撕心裂肺的呼喊,王伟不敢回头去看一眼。此时,泪水早已爬满了他的脸庞。
初到喀拉玉尔滚时,民警看到几排尚未竣工的房屋孤零零地立在残败的芦苇丛中,整个站区不要说用水用电,就连能扎帐篷的地方也找不到。采访中,民警们回忆着曾经的岁月:“最可恨的是老鼠,刚睡下不久,它们就成群结队地爬上床头,钻进被窝,还把民警潘望的鼻子当成香肠啃了起来,惊得小潘大叫着跳出了帐篷”“当时也没有自来水,半个月运送一辆水槽车,作为整个站区的生活用水”……
库车站派出所在建所初期仅有6名民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仅为1998年11月中旬到站的铁路职工送上热腾腾的饭菜、主动帮助他们建立家园,还多次顶风沙、冒严寒沿着尘土堆积的羊肠小道走家串户,在辖区73.3公里线路上徒步巡查。他们对每一个道口、桥梁、涵洞进行登记,拍照造册,绘制了线路和辖区工作示意图,并对辖区周边11个废旧金属收购点进行了清查,收缴了非法收购的铁路器材750公斤,为西延新线的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打下了基础。
2000年2月,库车站派出所迁入新址。那里原是戈壁滩,沙石成堆,建筑垃圾遍布四处。面对8000余平方米的清理杂物、换戈壁石、回填农田土的绿化任务,民警们没有一个打退堂鼓,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斗志,积极投身到派出所建设中。要在戈壁沙石上种树、种草,必须先把一米多深的戈壁土清除,再回填同样数量的农田土,这样一进一出就是近万立方米的土石方,更何况板结的戈壁比石头还硬,砸上去的洋镐把有时都会被震断。
民警们回忆,他们的干劲感动了地方单位的同志,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当地公安机关、驻军四师等单位提供了3台铲车、2台挖掘机、10辆翻斗车无偿帮助库车站派出所。
伴随着机械“隆隆”轰鸣声和民警们响亮的号子声,库车站派出所在更换院内土壤的同时还种植白杨1450棵、各种果树280棵,整片戈壁滩彻底改变了往日的荒凉。如今,这里已是一片片青翠欲滴的绿色,并伴着鸟语花香。
驻一点,红一片,走一路,红一线
1999年7月的一天,民警付军、王强在巡线途中因突遭雨淋发起了低烧,两人筋疲力尽,腿脚发软,无论如何赶路,天黑前也无法赶到前方咸水沟车站。当时他们又因超出对讲机联系区间而与派出所失去联系。
浑身直打冷战的两人因体力不支,躺到一个涵洞下。因为冷得实在受不了了,他们就拖着虚弱的身子从附近的沙包上扯下了些梭梭草,还找到了大半截筑路时搭棚子留下的枕木。熊熊的篝火驱走了寒意,但也引来了危险,一只狼偷偷向涵洞靠近。王强在添火时遇到了它,于是人狼对峙,一动不动直到天亮。
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考验着驻守在那里的铁路公安民警。
1999年7月20日,西延新线牙哈至库车方向K729+355处的克拉格赛厄肯东支大桥被突发的山洪将桥包头冲毁,造成线路悬空10多米。与此同时,位于大桥北面的314国道的相应路段也被肆虐的洪水淹没,公路、铁路运输一时间陷入瘫痪状态。
险情就是命令,闻讯后,时任所长王伟立即带领全所民警赶至现场,在路基不断大片大片塌毁的情况下,民警一面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搭设防洪网,一面搬运沙包和打地基的片石。20多立方的片石地基打好了,1000多个沙袋重新构筑了一个新的更为牢固的桥包头。险情排除了,肆虐的洪水被征服了,在场的干部职工禁不住连连赞叹:“关键时刻,人民公安真是好样的!”
和静站派出所巴仑台驻站管辖的乌斯特地段群山环抱、高寒缺氧、四季飞雪、人迹罕至。
2008年1月16日,辖区发生一起列车为防止撞击摆在钢轨上的三块道砟而停车的案件。大雪下了几天,早已将现场遮盖的严严实实,寻不着一丝痕迹。
茫茫雪山,杳无人迹。警长赛巴特尔一边给民警沈发德、乔立峰鼓着气,一边有条不紊地布置着工作:“先做调查走访,我去南头,你们去北头,不要漏掉一户人家!”
雪厚路滑,山高坡险,居民居住分散,走访工作十分艰难。踏着齐至脚踝的积雪,赛巴特尔凭着记忆翻越四座山头,透过雪雾已望得见山脚下牧民巴代大叔的家了,“巴代大叔常在案发现场附近放牧,很有可能会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赛巴特尔边想边加快了步伐。
突然,他感到脚下一空,眼前一黑,头好像磕在了什么地方,“嗡”的一阵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赛巴特尔醒来才发现自己掉进了牧民用来捕捉野兽的竖井里。这可怎么办?竖井高约三米,周缘平滑、陡直,没有帮助是根本出不去的。看着头顶那片愈来愈暗的天空,他不由着急起来。幸亏平日辖区跑得多,赛巴特尔想到巴代大叔家有一只聪明的牧羊犬,于是他吹起口哨。不一会儿,伶俐的牧羊犬摇着尾巴出现在洞口,一会儿又不见了。等它再次出现时,带来了巴代大叔。
最终,一天一夜不间断的工作,民警们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走访了周边百余平方公里的170余户牧民,终于找到了线索,彻底查清了案件。
在那些艰苦奋斗的日子里,库尔勒铁路公安民警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用行动践行了下西延时“驻一点,红一片,走一路,红一线”的豪迈誓言。
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当时车队在无边的公路上默默向西行驶,铅灰色的云团很低很低,四周是茫茫戈壁,空旷、荒凉,我不禁有了些许不安。”从警37年的王伟在沿线工作14年,是西延线开通先遣队员,也是第一批派出所干部。高高一摞的手写日记,倾注了他半生的心血。为民警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为派出所戈壁换土、做好小养殖、小种植丰富民警餐桌……他总是说:“为民警做些实事,是我的荣耀!”
耳濡目染,王伟的女儿王星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了一名铁路公安民警。“作为一名铁路公安的后代和一名铁路警察,传承和弘扬老一辈铁路民警的崇高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已经当妈妈的王星懿笑着说道:“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铁路警察!”
老一辈铁路民警用青春和热血凝练成了以“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品质,成为库尔勒铁路公安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而那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激励着一批批青年民警不懈奋斗,书写着新的荣光。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库尔勒铁路公安处建所40年来,有370个集体、3191名个人立功受奖,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全路优秀公安处”等称号。
如今,库尔勒铁路公安处管辖线路从最初管辖的476公里迅速增长到了目前的4057.38公里,担当旅客列车保卫任务从一对客货混编列车增长至18对客运列车,列车时速达160km/h,库尔勒至乌鲁木齐仅需3小时40分钟,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
巍巍昆仑深情俯视着南疆这片苍茫大地上的变迁,塔里木河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奔涌流淌。塔克拉玛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老一辈铁路公安民警在这里走过的峥嵘岁月。
(本文首次在《人民公安》杂志2022年14期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