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海生的头像

吴海生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6/15
分享

杨树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八六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我凌晨醒来后赖在床上,拿几本闲书解闷。将近午时,我很想起床到食堂打的吃的,可身子懒洋洋的不愿响应。突然门被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先是"笃笃",接着"咚咚咚",教工宿舍的门由松木框镶三合板构成,被击的声音异常刺耳。

我纳闷且愤怒。这是周末休息时间,同事同学几无联系了,谁敢如此放肆?

"吴海生——"

我终于拔出插销,扭开门锁。叫喊声戛然而止。一股冷气夹杂着雨粒扑面而至,一个胖大的身影堵在门口。

那扇涂有绿漆且已斑驳的门开了条缝隙,通道被我拦住。

我借光细瞅这人一眼:大脑门,塌鼻梁,招风耳,褐色的瓜子脸上漾开兴奋之情激动之色。

"年前我俩在一个病房待过,我刚从医院出来。"他露齿一笑,露出的门牙里有一只缺了一半。

记忆惊醒了,往事纷至沓来,在脑袋里走马灯似的转。我打开门扉,放杨树林进屋。

午后,我领他到校园蹓跶。学校面积不足百亩,却精致有型。有漂亮的门楼,迎面一栋玫红色教学楼设计得新颖别致,尤显我校专业特色。单身教工宿舍约学生宿舍楼是连着的,矗立在西北角,后面垦了个水塘,呈带状,沿岸栽些杨树。站在比我们稍高点的杨树下,看着雨滴砸向水面,不停泛起泡沫。我随口吟诵北岛的一诗句且改动俩字:"当水洼破碎的下午"。夜晚改成下午足够应景却破坏了诗意。

我们走到教学楼二楼顶西头的一间房子。

"阅览室,"我拿钥匙开门,"我上班的地方。"

"哦哦。"

屋子由两间横排教室打通拼接而成,明亮洁净,跟我蜗居的宿舍对比鲜明。我上班不忙,上午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报刊,下午必须站在围成半圈的柜台后,为学生服务。

"这儿真好,照顾你干这个闲差。"杨树林取一本《大众电影》,随便翻看。

"你呢,还在自行车厂上班?"

"烦神!跟你一样,刚招工进厂就犯病,出院后上班,还回轮胎车间,书记说照顾我,让我干点轻松活,上上辐条紧紧螺帽,给同事打个下手,还是受不了,我就是闻不得机油的味道!"杨树林靠近我,附耳作小心神秘状,"有人欺负我。"

"现在咋办?"

"前天我爸找了书记,我想坐办公室,接电话跑跑腿也行呀,不照。继续请病假呗。不像你,大学生,干部身份。"

选上几本杂志,我们走下红楼出了校门。杨树林携雨伞坐公交走了。我淋雨跑回宿舍,把头脸擦擦,脱了外衣,一头又钻进仍留有余温的被窝。

之后,杨树林常来。

第一次去杨树林家是五一节。他家住在五里井,那日天晴,花冲公园外有人放风筝,线绳差点绊上我。我沿公园北侧一路骑行,空中飘浮着毛茸茸的絮状物,在这个城市,每当春夏之交,飞絮无处不在。当我找到农垦大院进了他家时,仿若雪怪闯入。

杨树林家住平房,正室三间呈"品"字分布,前边用石棉瓦搭个披厦,兼作厨房加饭厅。一家人都在,爸妈和妹妹对我热情客气。树林兴奋得手足无措:打水让我洗脸之际,摔破一只塑壳水瓶;要我脱下衣裳,又怕我受凉,取毛刷和掸子,在我身上细细拍打。

我们喝茶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其实大都是我说他听。结束时谈到电影《黄土地》,我表示欣赏,并从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等方面侃侃而谈。树林却表示不喜欢,说西部片只爱看《人生》,最喜欢里面的巧珍。

"巧珍好苦,高加林不是人。"

我笑着点头,说时间不早要走了。

杨树林口气有点迟疑:"在我家吃午饭?"

我瞅瞅树林的眼晴,说了声不。

他爸妈很客气地送我到门口:"小吴常来哦!";"慢走,路窄小心车辆。"

分别时杨树林递我一个塑料袋,里边杂放些水果,两袋椒盐花生米,半只酱鸭。我暗算一下,跟我带来的一盒"四大名点"(烘糕白切麻饼酥糖)价值相当。树林还提到妹妹晓林此刻躲在书房淌眼泪,没出来送我。

"一个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翻版故事。"杨树林说。他是想解释不留我吃饭的原由吧。

夏天到来,我的情绪有所好转,药量也随之减少。门诊医生给我换了种叫阿米替林的药,效果还行。我更想服用住院时吃的一种已记不得名字的小红药丸,那是进口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当时我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现在想来很幼稚,康复期需要的是调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方便的疾病,在症状缓解阶段,调节休养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一些。

调养需要环境条件,走到哪都被人指戳对我虽习已为常,但我的确很难适应我的工作。我失去了教学上课的能力,只能在阅览室走来晃去给学生递送报刊杂志。我明悉这些跟我年岁相仿的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我尊敬有加同情泛滥;特别是为女生服务时,她们一声声"谢谢老师"的回应真让我无地自容。医生要我克服虚荣,说毛主席也当过图书管理员,任何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是的,我不能像杨树林那样在家歇着,我的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村,父亲已去世,母亲病得比我还重,我在家待不住,可我多想有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呀!

那口小水塘,四周栽满杨树的带状水塘,就卧在我三楼宿舍下面。我常到塘边转转,更多时候站在宿舍窗户,呆呆地看它,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它,看塘水一日之间如何变幻,看水边杨树叶随季节更替怎样从发芽吐翠到枯黄凋落。我现在仍无法分清,这样的行为是使我更加忧郁,还是让我内心冲突得以缓解?

杨树林约我去逍遥津公园玩,他带了另一叫袁泉的人。那人身大头小,脸上器官排列紧凑,郊区彭小郢人,是树林病友,但我不认识。

"我俩是好朋友。"在由清代状元陆润庠手书"古逍遥津"镏金大字匾额的公园门楼前,杨树林分别对我与袁泉如此介绍。说到袁泉,他说在病区院子自由活动(病友称谓"放风")时跟袁泉打了一架,打得厉害,门牙被磕掉半截。树林性格温和、懦弱,笃定是被欺负的一方。

"妈的,老子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嗓门大,说话滔滔不绝,一见面就问我他长得帅不帅,我说他个子高身材好。他马上挺胸昂首,质问我为何他的老婆看不上他。

经过杨树林从旁解释,我大概明白了事情原委。

两年前,家人给袁泉讲了个对象,下了定金,在农村基本就算是他的人了,可对象翻筋,要解约,却不愿赔钱。袁泉自然不干,到女方家找麻烦,开始手里提着礼盒,后来换成镰刀斧头,被打后直接送往医院。出院后不敢再闹事,但认为与女方约定仍在。

"吴老师,"我俩坐在动物园石凳上,袁泉声调一反常态低了下来,脸显羞涩。

沿公园麻石甬道蹓一圈后,袁泉吵着要去游乐场,什么过山车海盗船摆锤呀都想玩,被我拒绝了。我建议租一艘脚踏游船,初夏逍遥津湖面山风光令人心怡。

杨树林否决了,说不安全。

"像我们这种人,"他说,"危险的东西一点点都不能碰。"

买票进了动物园。杨树林表现积极,东奔西窜脚步飞快,对各处景点每种动物,显出异乎寻常的喜爱。袁泉与我则兴味索然,坐石凳上闲聊。

"叫我名字,我小你好几岁呢!"

"我想过了,老婆不是嫌我长得不好,我只要在城里有个工作,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吴老师,"他攥紧我的手,老茧硌得我生疼,"求你帮我找个差事,学校外边都行,正式的临时的也照。"

挣开他的紧握,我起身向一群蒙古马走去。

后来我请他们在大排挡吃饭,还点了啤酒饮料。

袁泉仍不停念叨:"人没了,钱也没了。"

袁泉的烦恼我们何尝没有!

杨树林26岁,没对象。我小他4岁,看似不急,实则内心已火烧火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吃香得很,一个个挎上水灵灵香喷喷的女友。我自动疏远他们,但宿舍连着,即便我整天把门紧闭,也挡不住女孩的欢声笑语。这样的时候,我多半站在宿舍窗前,看前方高楼蓝天,看两侧马路及或青或黄的田野,也低头看那片水域及周围葱郁的杨树林;而在陷入比忧伤更加沉重的时刻,我则是两眼空空,目无所物,就保持着一种伫立的姿势。

也不是没人为我操心,比如学校图书室(跟阅览室同属教务处管辖)马老师就愿意帮忙。马老师丈夫是副校长,人温柔漂亮,性子有点急,有时差我帮她干点力气活,但不过份,我也愿意靠近她。

"你还没对象吧?"这是马老师的开场白,接下来的话也绝不走样,"该找了。"

我喏喏。

惟有一次她欲言又止。

"吴老师,我手边有一姑娘,但说不出口。"

我手握拖把直起腰来,望着她,知道她一定会说出口的。

"她从医院刚出来,有正式工作。"

"什么医院?"

"跟你同一家医院。"

我提起拖把进了男厕所。

有天下班前,马老师找到我,神秘兮兮地递我一张纸条,叫我晚上8点到达纸条上指定的地点。

我激动且忐忑,打扮一番,遵命准时到了一酒店包厢。

包厢真大。四人围一张大圆桌就座,其中三个座椅紧挨着,我在中间。桌上堆满好多我从未见过的菜肴。右侧那位中年男人一个劲劝我吃菜喝酒。马老师猛夸我,说我理科生脑子好(反讽?),16岁考上大学,人十分老实,等等。

空荡包厢灯光朦胧。在我对面,一团黑暗处,孤零零窝坐一位女子,看不清面容年龄,男人介绍是他的妹妹,并要她向我敬酒。

女子站起身,头颈冒出桌面。她紧贴桌沿,伸出两只小手捧着一杯橘汁,相隔宽阔餐桌与我虚拟碰杯。

我内心五味杂陈,却绝没有受辱的感觉。入骨的同情与自怜,生生刺疼了我。我大口喝着啤酒,主动邀男人干杯。最终醉了。

我仍在犹豫,这已省略不少细节的往事是否定要写出,是否伤害到那位女子?我想她读

到我这篇文字的可能性极小,否则我宁愿不写。

在此谨向女子及她哥哥问好!

杨树林隔三差五我聊天,来时带点礼物,在我这吃餐饭,偶尔也在我宿舍住上一晚。我去他家的次数少些,我有点膈应他爸妈。树林性软我峻急,两人也有冲突,都是他让我。我们抱团取暖。

暑季来临。杨树林与我已有两周未见面,假期学校电话不通外线,我打算去他家坐坐,然后回趟老家。

晓林来了,说他哥病犯了,要见我。

下午,我骑车来到树林家里。

平房难挡风雨易遭日晒,屋子空气潮叽叽黏人,却闷热不堪。吊扇嗡嗡和室外蝉鸣彼此呼应,令人意乱心烦。树林光膀子躺在竹椅上,身子摇来晃去,水泥地被椅角硌得吱吱响。他见我来了也不起身,眼神呆滞,颊上挂有泪迹。

"胸口有小虫子在爬,难受死了。"

这是杨树林犯病的典型症状,我听说过今天真见着了。

树林爸爸过来,说到他犯病的原因,大概归结为两件事情。

其一是树林病假到期了,自行车厂要他上班,或续假;其二是23岁的妹妹晓林新谈的对象又吹了,据说男方嫌弃晓林有这样一位长兄。

第一个问题以前经历过可以解决。先让树林去车间上几天班做做样子,然后在医院开个证明,请书记主任吃餐饭送点礼物即可。但树林有压力也是不假,他常跟我吐槽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呢!说真的,假如能给杨树林换个工作,比如像我的工作吧,说不定他就会少犯病,或不再犯病。

第二件事我无缘置喙。

爸妈决定送树林住院,树林不愿意,晓林心疼哥哥也不同意。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说树林信任我能听进我的劝说。

严峻的事实摆在跟前,去医院一了百了,若在家疗养由谁护理?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妹妹在皮革厂上班三班倒,还业余进修电大中文系课程,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树林。

"我不要人照顾,脑壳又不发昏。"树林小鹿般目光递向我,"海生,你能陪陪我吗?下午来,就那时候我好犯病。"

遵循抑郁症"晨重夜轻"的惯例,恰好我在下午情绪较为正常。

我无法拒绝。

我们学校座落南郊,骑车到东门五里井需要40分钟。炎炎夏日,我每天午出晚归,很是辛苦。

树林犯病仿佛夏天雷暴,倏来忽去。刚才痒得在床上打滚,咬紧我的拳头死不松口(他是清醒的,能掌握分寸),一会儿功夫便与我吃着冰棒闲聊。他对服药抵触情绪大,说药丸多药效小。这是我陪护树林的首要任务。每日一见面我便催他吃午时的药,待说服他把晚上的药丸也吃了,便骑车回学校。

晓林有空便来照料哥哥。

从"一个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翻版故事"开始,我对杨晓林有了点心事,却不敢想。晓林相貌一般但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且十分能干,是我美梦里的主角。我自知是只丑小鸭,但晓林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失败,让我内心希冀欲飞的翅膀蠢蠢欲动,觉得也许有点机会。当我暂且甩掉忧郁的某些时刻,确实有点忘形(我不具有躁狂因子),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谁没有犯过"年轻"的过错呢?

晓林对我真好!她像尊敬哥哥一样尊敬哥哥的朋友,端茶倒水自不必说,所有送给哥哥

的礼物,无论大小,都有我一份。她和我也谈得来。她业余学习中文,我常带些书籍杂志给她,也与她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

有次我买了本新出版的《朦胧诗选》,假借学校图书馆之名,供她阅读。晓林爱不释手,三番五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谈到当时流行的朦胧诗人,我说偏爱北岛,她说最喜欢舒婷;我说顾城也很好,她说江河更棒。

我打开诗集,翻到江河那一页,随口读了两句:"爱情绵绵的路上/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没有回应。渐已康复的杨树林小眯一阵,醒来面现茫然:"晓林走了,惹她生气了?"

终于有一天,树林爸爸说:"小吴,该回老家看看啦。"

我倏然想起,已过半个多月时间了。

杨树林说:"暑假长着呢!再陪陪我。"

像往常一样,每次我回学校,晓林在家定要送我一程。又跟往常有所区别,因为明天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不会再来这个家了。推车走在黄昏的路上,弧形天空已把光线收拢殆尽,惟留下无尽的空虚和伤感。晓林和我不再说话。沿花冲公园北侧走到门口广场,前方长江东路的路灯渐次亮起,光线闪烁,稳定后呈钠黄色。等会我将穿过马路,骑上这辆"飞鸽"二八式加重自行车,左拐一路向西,直如飞鸽般疾驰而去。

在十字路口,我说晓林你回吧,晓林说"好",把一个塑料网兜递过来。

"我用车间边角料做了双皮凉鞋,40码,样过你的脚。"

我接过网兜,顺手攥住晓林的双手,把她拉入胸前。

晓林一惊,赶紧抽手,却没能挣开,情急下踢了我一脚,脱手后忙把双手在裙子上揩擦。

捋捋头发,平静情绪后,晓林从包里掏出个信封。"这点钱是我爸妈要给你的,回老家给你妈妈买点礼物。"想想又说,"本来我没准备拿出来。请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我哥的好朋友,我家里最尊贵的客人。"

在老家待了一月有余,回学校没多久便上班了。听说暑假有人找我几次,据衣着相貌判断是杨树林。当时,我对上班又需要有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心绪不佳,顾不上这事。

又一个雨天,时令已是初秋,仍是周末上午,我在睡梦中,被"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果然是杨树林,还是穿那件老头汗衫,外套一件旧西服,伛偻着身子闯进来,随手拎着一个硕大尼龙包。

"海生,我是来逃难的,在你这住下,可照?"

"怎么回事?"

"还是工作的事,跟老爸吵了一架,丢给他们吧,我躲躲。"

"家人知道你来我这里?"

"没告诉他们。"

在食堂吃过午饭,回宿舍后我把床头桌椅上摊开的衣物、洗漱用品重新塞回尼龙包。

"我送你回去。"

"走时我跟晓林打过招呼。"

"你还是回家好。"

"我没犯病。"

"可我犯病了!我问你,我去你家多少次,你爸妈留我吃过一餐饭吗?"

杨树林打开提包拉链,取出一只包装精致的纸盒,里面排放一打领带,颜色各异。

"海生,丝绸领带,送你的。"

"城隍庙的地摊货!"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用如此绝情恶毒的话语,把杨树林逼走了。当我站在三楼宿舍阳台,看着杨树林拖着笨重的身躯,在如注雨中摇晃着踽踽独行。怎么突然瞧不见了?哦,他把雨伞落下了,要回取?我心里怦怦跳,侧耳辨听楼梯口的脚步声。许久我才意识到,树林并没有沿教学楼的台阶,穿过廊厅直出校门,而是在校园有意绕了一下逗留了一刻。他一定去了西北角我俩待过的那块正"破碎的"水塘,也可能手扶小杨树躲了阵雨。

校园铃声骤响。我如梦方醒,发疯似的冲下楼梯,东跑西窜。我找遍校园,又冲出门楼。我希望树林停下来,等等我。他也许在教室、走廊,在公交站台或路边某个角落,冲着同样淋得落汤鸡似的我,憨厚的露齿一笑,像往常一样,不计较我,让着我,宽恕我这个峻厉刻薄睚眦必报的人。

直至如今,我再也没见过杨树林。

树林,你现在还好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