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文茹的头像

吴文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随笔杂谈
202008/27
分享

在学习的路上

——在鲁院31届高研班结业典礼上的发言

吴文茹


很荣幸作为学员代表之一在结业典礼上发言。

我来鲁院的第一天,就结识了一位可爱的朋友。它文质彬彬,坐在落叶纷纷的柿子树下,用一双金黄明亮的眼睛善意的看着我。也许受到鲁院的文化熏陶,它挺斯文,走起路来也很儒雅,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我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安德鲁”,一只狸花猫。

鲁迅文学院如同一座高山之湖泊,囤积纯清之后,又将淙淙细流漫向丰厚的大地。也像一艘肩负使命的渡船,一个又一个的日子,辛劳地将莘莘学子送往文学理想的彼岸。我是其中的幸运者。请允许我并代表同学们,对鲁院及各位老师的精心栽培,表示深深的感谢!

我们鲁31届高研班的五十二位同学,来自全国各个省份、地区和行业,我们从文化的墙外走进墙内,走进充满文学意味的鲁院,走进严肃且高水平的课堂,走进浩如烟海的书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摒弃了碎片化的知识,摒弃无效的语言,重新唤醒自己,努力探寻和完善富有个性的、从“小我”通向“大我”的途径。两个月来,犹如沿着曲径通幽的山道,奋力前行,当登上了一座陡峭的山顶,再极目四野,啊,大地何等辽阔,一个多么清亮的文学世界。

我在新疆出生长大,现定居古城西安,是一名工作在金融系统的学员,成天忙于银行事务,能够安下心坐下来接受系统教授学习,对我来说非常难得也非常珍惜。六十天来,我怀着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和求知之态度,珍惜学习提高的机会,珍视每一次听课、交流、观摩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圆满完成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

鲁院精心设置的课程,使我从价值观和信仰的高度,重新审视文学观和艺术修养;对哲学、历史、地理、音乐、电影等传统与现代、文化和文学的,以及诗歌的融会贯通,使我对当代诗歌的格局和诗人的高贵,有了更为清醒的认知。这些不仅为提升我的文学境界打开了另一扇窗子,而且系统地完善了我的文学创作思维和诗歌审美意识。

犹如一块海绵,我如饥似渴地吸收文学的能量和艺术的素养,几乎把全部的课余时间,用于阅读和思考。我参加鲁院论坛,聆听专家讲座与对话,切身领悟到,写作就是锤炼自己语言、打造作品风格的过程。此外,社会实践也是重要的课程和教材。一个作家诗人,所肩负的不仅是文化使命,还有社会责任。七天的红色之旅,参观了中国现代最为残酷的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的历史长卷,它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人生旅程,加深了我对战争与和平以及生命意义的理解。

生活无字之书,对于作家诗人的成长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北京地理文化参观,使我对北京历史的变迁和中华民族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自己也分别去了长城、圆明园、清华北大及孔庙等地。我仿佛看到了那条激流奔涌的历史长河,以及长河中的文化之水,是怎样从几千年的那一头,流到今天的。滋补了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血缘情愫。相信有一天,这些感受和记忆终会诗意地浮出水面。

走进鲁院,是我在学习的路上一个美好的开始。通过对自己过去的作品,进行一次梳理、静观、承接和拓展性的思考。回过头去看看,前面的写作或许都是练习,或许今后的写作仍将会在拉锯式的困顿与渐悟中交错进行。然而,真正的创作才刚刚上路。

两个月的鲁院学习,一下子无法显山露水,就好像是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一样。但是,我们在吐故纳新,我们在化茧为蝶。文学是一条远路,无论多么孤独艰辛,我们始终在前行的路上。我们会像一枚枚落地的叶子,再从泥土里吸取新的养分,通过树根,回到树上,长成一片片新的叶芽。鲁31的52个人,就是52枚鲁院的新叶。暖冬的52度,也是最为醇美的一壶新酒。我们是文学粮仓里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鲁院整肃一新,重新出发,走向了一块块值得期待的土壤。我们相信,春天正在走来,大地正在一点点打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明天就要离别了。我们的过去不曾虚度,未来也不会辜负。我们在鲁院的学习经历,弥足珍贵,将永远铭刻在心。如果将中国作协比作一艘远航巨轮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就是栖息在鲁院的风帆,准备好了飞翔的翅膀!

就在今早,我又见到了“安德鲁”,它好像也舍不得我离去,眼睛里蓄满了离愁,还冲着我微微点头。

我想,明天,它一定会目送我,远行…… 

2017年1月16日于鲁院501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