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文茹的头像

吴文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随笔杂谈
202110/29
分享

写作,编织梦的翅膀


吴文茹

 

那日,忽有以前撰写的一篇短文见诸报端,意外之余触动了最为敏感的神经,感觉自己的文章仍是娇嫩,且已过时。把这种感觉告诉了编辑,声音甜美而年轻的她说:感觉会过时,但好文章不会过时。而且文章不论幼稚或老练,只要以小见大,言之有物,即可取。

前不久,看到朋友编辑的《文学副刊》,不禁向友人感叹:你身处茫茫商海之中,尚能经营这么一块文学乐土,除了热爱和执著,还要有激情吧。我想,一些和我一样,已从文学青年步入文学中年乃至文学老年的人们,靠什么来激扬文字、抒发胸臆?还是靠一种激情。写作源于激情,激情是灵感的风帆,是文章的催产素。而写作灵感来源于生活。

    没有文章的日子,不时有朋友询问:怎么不写了?没时间?没灵感?无文亦无语。为此,我心里一直犯堵。文章虽是有感而发,但是没有文章,却是感触万千,思绪梗塞。扪心自问:这样淡漠迟钝的人是我么?这样不说也不写的人是我么?我喜爱自然,喜爱一轮红日朝浮夕沉,喜爱一弯明月阴晴圆缺;我喜欢悠扬的乐曲,疯狂的足球,甚至喜欢在《生命之杯》的旋律中劲歌热舞。我想赞美吟颂这一切,但却沉睡在唯一的梦幻中,长眠不醒。

还好有梦。梦想是广袤的土壤,孕育果实;梦想是轻柔的白云,飘逸飞扬;梦想是璀璨的星空,伴我前行。梦想是人生的羽翼,而文章是我梦想的翅膀。

或许,笔管里的墨水因为停止流淌而凝固干涸,梦想也像因为戒杯而萎缩的酒量一样,一触一饮即醉。所不同的是,思想醉也不休,我揣着梦想,风雨兼程。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远离文章的时候,很孤独。孤独着,放弃了所有交流的可能;孤独着,有时是旁人眼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外来客,有时又是误入俗套的下里巴人。曾相信人定胜天之类的豪言壮语,后来知道,一个人战胜自己最难。

文人很善于制造和享受孤独。况且,孤独是最有利于思考的状态。可是想得多了,头疼脑胀,失眠无力,似成熟的病号,对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又不去寻医问药,等于慢性自杀;还似高明的医生,自己病入膏盲,却熟视无睹,以医不自治为借口,自暴自弃。

孤独时最好的消遣是读书,可是书读得多了,人家文章里世事通达皆学问,犹见自家文字的浅显和虚渺,抹杀了不少蠢蠢欲文时的自信。

舞文弄墨是一种个人的爱好和幸福,往往写作时来自内心深处的震颤和陶醉,或喜悦,或忧伤,有那种感受已经足够。文以自娱,有了文章不急于出炉,是进入了写作的另一层次,我以为找到了可以自慰的借口。但我知道,我没有放弃写作的理由。

文章即思想。故没有文章,或是肚子里有了文字却没有写作欲,并不简单是写作水平的停滞不前或升级换代,而是写作者思想的徘徊和精神的迷惘。

作品是写作者思想的容器和载体,更是思想的精华和结晶。葡萄牙有位作家名叫费尔南多·佩索阿,生前无权、无钱、默默无名,甚至没有朋友,是一个孤独沉思者。他在默默地生活着的同时,默默地写作着,写下了头脑里的旅行和梦想。在他短暂的47年的生命里,留给后人一部叫《惶言录》的作品,写下了一种思想的永恒。

我惊羡他孩童般纯净的心地,更敬佩这唯一的永恒。试想:有几个人能象佩索阿那样,抛却世事凡俗,在黄昏降临的融融暮色里,眺望无限远方,等待星星的绽放......

 

无所作文的日子,我无法面对那个想写文章的自己。

没有文章的日子,心里痛楚而焦灼,同时还有一种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我为什么要写文章?我如何去写文章?记得王小波在《时代三部曲》的总序我为什么要写作一文中说道:有人问一位登山家为什么要去登山。谁都知道登山这件事既危险,看起来又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他回答道: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对我为什么要写作的自问,王小波的自答是: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这是一种自信和释怀。

自信,是迷途中的一盏灯。不写文章的日子,压抑、封闭、苦闷。时时刻刻活在自己要写的文字和别人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之中,遨游,沉浮。因为爱好,因为习惯,和文字结下不解之缘,生活里就有了一些拂之不去的东西。如有了爱情,却不能谈婚论嫁,精神上守侯着,总不能够实实在在的把握。文字和爱情一样,伴我度过着快乐和痛苦的时光。

自信,是一种坚强的心态。有时候,不写文章是怕触动自己的心灵,怕面对真实的感觉。因此,文人没有了文章可做,若归结于没有表现欲,则有点Q”精神。没有发表欲的本质在于,缺少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缺乏了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

    写文章并且去发表,是很需要信心和勇气的一件事。我就时常把文章投出去又后悔。其实,写与不写、发于不发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有感不发,就郁闷;无感而发,就矫情。因而,有没有文章发表,似乎都在情理之中。但是,我还是祈望自己,能在不经意间,读到一篇可读的文章,拥有一分惊喜;能在不经意间,写出一篇可心的文章,拥有一分收获。

    我想象在安享晚年的时候,于绿荫萦绕的小庭院里,悠然逸致地给亲爱的人读那些没有发表的文章。为了描绘出这样一幅蓝图,我将有漫长的等待和写不完的文字;为了亲爱的听众和读者,我将让自己的双眼既适应太阳金黄的光热,也适应月亮银白的清辉。为了这一切的期盼,文字已成为一种生命的寄托和见证。那一天,有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