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文茹的头像

吴文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随笔杂谈
202308/10
分享

青云步武见阶梯

——读徐建华长篇小说《半级天梯》札记

吴文茹

读完徐建华长篇小说《半级天梯》的最后一段:“做银行就像在丛林看守羊群,四周都是豺狼虎豹。羊子遭叼走了,必定拿银行问罪。而要一只都不丢,银行就要成为豺狼虎豹的猎物。”掩卷沉思,笔记心得。

《半级天梯》是一部金融题材的长篇小说,表现了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成了膏腴之地,活动在湄公河流域灰色地带的一个跨国集团,利用地方领导大干快上的盲动热情,通过代理人渗透争夺领导权。故事围绕西蜀银行的干部选拔,在谁上谁不上的艰难抉择中,揭示出新时代银行面临的巨大风险。

小说以方言叙事、对话抒写,抽丝剥茧地展开情节。像郑三玛一样,说出的话像梳子梳过篦子篦过,差不多滴水不漏。“郑三玛,女,中国人。伪造多国国籍,冒充外国皇室成员,采取一系列极其卑劣的欺诈手段,在境外犯罪集团的操控下,窃取西蜀银行行长职位,混进我们的组织中……”《半级天梯》,对“卧底”郑三码的塑造生动形象,颇为出彩。

我喜欢看谍战片,《半级天梯》不仅有谍战小说的结构模式,还有缉毒警匪片的思维套路,但更有金融小说的创新突破。如领导权已落入境外诈骗集团手中,他们拿银行做“抽水机”虹吸客户存款。有关方面布下天罗地网,准备将其一网打尽。但对方也是专业人士,运作手法极其隐蔽,关联交易十分复杂,很难锁定对方的犯罪证据。加上涉及外交豁免、领事保护和对外友好关系,没有铁证不便贸然下手。这些,强化了阅读中的紧迫感和不确定性。

西蜀银行营业部主任苏镶也被跨国集团看中,拉拢他作为代理人。苏镶在捍卫国家利益与获取个人好处之间选择了国家至上,由此他遭到孤立,被跨国集团收买的代理人给他使绊子、下圈套,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有关方面将计就计,安排苏镶接近跨国集团核心层,尽量收集对方的犯罪证据。对方是黑社会组织,越是接近他们的核心,风险就越大。这不仅仅是一场货币战争,还是一场扫黑除恶的战斗。面对金钱,尤其面对银行的百亿千亿资金,争夺的惨烈程度局外人难以想象。苏镶处境十分危险,即使有暗中保护,但我明敌暗,危机四伏。

《半级天梯》的核心紧凑而紧张,在看似缓慢的叙述过程中,谍影重重,迷雾漫漫。最终,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在与郑三玛集团坚决斗争中,打赢了一场金融保卫战。这是一场与境外敌对势力的你死我活斗争,也是一场与内部腐败分子的血雨腥风斗争,是一场隐蔽战线的战斗。

“乌拉乌拉”,警笛长鸣呼啸远去,故事却留了下来。《半级天梯》的主题是传统的,但表达是新颖独特的。人物的性格刻画细腻立体,故事的引入、悬念、高潮和结尾各部分之间衔接自然,关系紧密。写作风格鲜明,生活化,口语化,真实化。小说还穿插运用了许多白描、心理暗示及象征手法。

如关于主题的心理描写:

苏镶双手抱胸,把面前的每一个人都从左到右看过去,从右到左看过来,除了田中央他一个都不认识,但又像人人都面熟。这样的面孔他见得多了,差不多都是这样的面孔,正襟危坐面色凝重,一副“团结紧张”公事公办的样子,实际是公孙豹的脑壳——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根本不晓得他们怀揣啥子心思……

本来就已有两三百中层干部,加上古莽子他们这种竞聘上来的,四五百中层以上干部分乘十多辆大客车……进入餐厅还是饿得抢座位。都想抢到垰垰角角座位,不在领导视线内就好快速塞饱肚子。不过苏镶心中有数,一定会安排他上主桌陪同领导和重要客人……

他退出主桌,宁肯去旁边任何一桌,起码能平起平坐,起码能互相敬酒。可面前的几十桌,去哪桌好呢?中层干部无非正科副科,但半级也是天梯,大多数人一辈子爬不上这半级天梯。就像正科到副处,也只差半级,苏镶爬到现在也没爬上。同样是正科,其实也有差异,不然为啥子只有几个正科上主桌作陪。苏镶是坐主桌的,退出主桌就找不到自己位子了……

如“榔头”和“锤打”:

三玛周身行服,胸前佩戴党徽,没有任何佩饰。如果一定要找出她的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茶杯是威尼斯水晶杯,光洁透明,用榔头都敲不碎。服务员刘博雯给三玛的杯中冲上开水,两片猴魁茶叶一根冬虫夏草像苏醒的虫子上下漂浮……苏镶感到自己的头皮像一块烧饼,他用力捶打都感觉不到痛,好像麻木了。

如对“目光”描写:

苏镶不回答,但目光也不偏离,始终盯着居镛。居镛同样盯住苏镶,像拳击台上两强相遇,随时都可能突然冲向对方。

苏镶再次沉默,再次似笑非笑地盯着居镛的眼睛。其他人不用看也能猜到他们啥子表情,只需要盯死居镛这条走狗。走狗的本性就是讨好主子,主子看哪个不顺眼走狗就扑上去。

如关于“水”的联想:

任何事都只是冰山一角,不晓得水下隐藏好大的事。

苏镶抱紧红木匣子的双手颤抖不止,他吞着泪水问:“咋个抱得回去?咋个敢抱回去?”肖雄不说话,好像呼吸都停止了,睁眼瞪着头顶,嘴角干裂,好像很久没喝过水。

水池太低,他弯腰时间太久,挺直腰杆仰面朝天粗重地深呼吸,他喃喃自语:“咋个给娘老子说?咋个敢给娘老子说?”他张开巴掌使劲搓眼睛,搓得满脸通红。他去隔壁盥洗室,打开冷水龙头,把头埋在水池放水冲淋,一直冲淋……

还有一些诗情画意的描写:

苏镶张嘴露出七八颗牙齿,尽量把眼睛眯成一条缝。田中央夫人搞礼仪培训的,曾经给苏镶讲,这样的笑容最容易博得好感。

三玛最爱看星斗满天,看浩瀚无际的星空去猜想宇宙究竟有好大,究竟外星人距离我们有好远,究竟太空还有没得第二个地球这样的生命载体?父亲是画家,三玛遗传了父亲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是她的童年破碎了,需要靠猜想填补未知。

四川盆地像巨大脸盆斜插进青藏高原,插入口隆起弧形山脊叫龙门山断裂带。当中分蘖一条支脉延伸到西蜀,叫蚕丛脊,相传古代蜀王蚕丛就生活在这条山脊上。山脊穿过县级市龙门市,绵延几十公里后遭岷江阻断,活像高昂的龙头停留在江边。龙头底下靠近岷江的平坝是西蜀老城,高昂的龙头成为一座孤峰叫彩屏山。随着城市扩建,江边没得空间就朝山坡发展,层层叠叠高楼鳞次栉比,山顶建成中心公园,可以俯瞰西蜀全景。

通向龙门市的山脊原先是茶马古道,石板路面三五尺宽,遭骡马商旅踩踏出深深凹坑,头顶枝叶交错遮天蔽日,就像行走在阴凉的洞窟。沿着茶马古道往西翻过大凉山进入彩云之南,就到湄公河流域,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也是走的这条路,属于南方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不光茶马互市,蜀锦、井盐、金银铁器、香料药材都在这条路上流通。

这就是《半级天梯》搭建的背景和人文环境。小说以无缝链接的事件、对话作为故事的基石,运用了大量的问句、象声词和对话,引领读者闻声而动,拾阶而上,进入一个个故事场景。特别是如果有相似工作生活经历的读者,就会进入故事本身。接地气,生活化,是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语言略显拗口繁琐,初读有些不适应,但会越读越上头,直到你也拥有了同样的方言和口语,你便从故事走进了生活,从而进入一种沉浸式阅读体验。

但对于佛系和文艺类的读者而言,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小说不够雅致。但放眼中国文学史,从古至今有许多优秀的、经典的作品,也诞生了许多文学流派。尤其在现代文学史,出现过以萧红和端木蕻良等人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也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这些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都带有一些地方特色。在文学中表现地方特色,自然是少不了方言的辅助。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方言已经是一种独具特色创作元素了。

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他的小说中就融入了家乡方言,在《蛙》中尤多。如“让她叫‘大’她不叫,躲在娘背后偷着看”。其中“大”和书中常出现的“爹”一样,都指父亲。这样的词汇代表的是高密农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物件,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地域文化气息,还原了当地的乡村生活,极具感染力。

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方言是地域特色文化的土壤。文学作品与方言的有机结合,能够让文学作品更具特点,让阅读的人更好的感受作者想展示的社会文化信息。但方言的运用要适度,方言和普通话的融合也要舒适,就像是汉语里夹杂英语,好了是锦上添花,弄不好就会夹生。

《半级天梯》中,“咋个”“啥子”等方言口语和市井土语的大量运用,无疑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同时,选择方言作为小说语言要慎重。方言用来处理对话、事故,可以增强现场感和感染力,但也要考虑受众面的大小,和艺术处理的平衡。

读完《半级天梯》,我和徐建华在线上交流,他邀我一起探讨如下问题:是叙述语言与对话语言,都用方言合适吗?方言和普通话,是不是对立的?小说的节奏,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凡此等等都值得探讨。建华谦逊地说,你可以直抒胸臆,我都能接受,甚至更愿意听到尖锐批评。

读后感是我的思考和启发。建华的问题又让我的思考上了一个台阶。

第一,叙述语言与对话语言都用方言是可以的。但作为一个成熟且自信的文学作品,要兼顾读者的接受度和感受力,也就是说,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衡量。

第二,方言和普通话并不对立。方言,是一个人真正的母语。一个用母语写作的作家,具有深厚的故土情怀,也有责任提炼和传承母语文化的精髓。

第三,小说的节奏取决于故事结构和推进手法,快得起来,慢得下来,就是节奏的韵律之美。要有留白,有插花,一言一语一心境,一时一景一天梯。

且将上述问题与《半级天梯》结合起来,“棒喝”几句。首先,《半级阶梯》运用方言对话的尝试是成功的,特别是方言在对动作和声音的细微区分、情感和事物的具体描述上,比普通话更生动幽默,有趣传神。但如果在方言的口头禅和语气词等“调性”元素之外,再挖掘一些具有地方代表性和广泛流传度,又有美感的“韵律”元素,就可能使“地域方言”成为“社会方言”,哪怕只有一句词,就是一抹亮色。

如北京的“您呐”,天津的“嘛事儿”,四川的“巴适”,还有“阿拉上海人侬晓得伐”,陕西的“额滴神啊,嘹咋咧”等等,这些方言,有地域标识价值,有声有色、有趣有味,还有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个性化的语言,是由历史、文化和心理所塑造的,文学作品的语言也是如此,作家就是语言的塑造者和掌控者。使用者塑造语言,语言也塑造使用者,这将是美学的再造和呈现。

文学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天梯在建。有缘与《半级天梯》相遇,有感与作家言谈相交,或许这样的写作和阅读,就合成了一级天梯的一个台阶。《半级天梯》是一部值得一读而三思的作品。我想象着,如果制作成有声读物播出来,绘声绘色中,更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方言的特色和语言的魅力。

最后,采撷小说中《巴山蜀水》的诗句:“千里大江万点帆,涌金拢翠笑百川。文运鼎盛长在地,百桥飞架无险关。车马舟楫行如水,水到东海云回转。高楼林立惜春色,开窗尽收艳阳天。”回眸一笑上阶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