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兴华的头像

吴兴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0/24
分享

美丽大窝村

今年的一次采风,临行前县作协老杨告诉我,晚上的住宿安排在大窝村。一路上我百思不得其解,问其老杨为何不在漂亮的渡口风情小镇安排住宿,老杨笑了笑说:“你到了大窝村就明白了。”

过了渡口风情小镇,沿着崭新的盘山柏油路逶迤上行,公路两侧,覆盖的森林似水龙头冲洗过一样干净,阳光在树叶上泛着光,折射在车窗上一闪一闪的,一只野鸡从草丛里鸣叫着飞过车前,五彩斑斓的羽毛光泽闪烁。

车子左拐右拐爬上一道山梁,停歇川东宣汉县三墩乡大窝村地界桑树坪。下得车来,宽大的坪子中央一棵枝繁叶茂高大的桑树吸引着我们的眼球,一起围着听着介绍,感受树龄逾百年的沧桑。偌大的桑树坪,植被丰满而翠绿,加上新栽植的绿化树,公路边、步道旁、别具一格的巴人山寨都掩藏在翠绿的怀抱中,停车场、民宿、村小学、村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医疗站、土家戏台、公园样样俱全,环绕步道两边路灯、垃圾桶隔不远就有,草地绿草茵茵,花儿绽放,蜂蝶飞舞,一处世外桃源。

一位着土家族服饰且容光焕发的老大爷,杵着一根长烟杆走到我们旁边,自言自语地告诉我:“小伙子,我们村里有一口罕见的大天坑,里面装着一大窝水,过去社员都挑窝窝里的水吃,后来就取名为大窝村,现在也一直都还这么叫!”一打听,这位78岁的老大爷当过村支书,他见证了大窝村贫困的日子。

老大爷告诉我:“全村幅员面积38.5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2348人,他经历的大窝村祖祖辈辈以前住的是岩洞、篱笆墙、茅草屋,最困难的时期还吃过草根树皮,穿的都是打着补丁的土布衫,赶场和走人户,一家人轮流穿一套没有补疤的旧衣裤。土地承包后,吃的有了红薯、洋芋、包谷,可出行还是羊肠小道,看得到对面山,走路就要走一天,看得到屋,走得哭。下山和上山赶场两头摸黑,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一辈子都没赶过山下的场镇,一个生产队两三年不相往来。村上若是开一次会,最理想的通讯就是靠嘴巴吼,几个社的干部半天后才到得齐,我们一直就在山高路陡石头多,世代住在穷窝窝,只靠肩挑手背磨,年年生活无着落中过着穷日子。”

一路走访,我们眼前的大窝村不见了贫穷的影子,是一片依山而建的美丽村落。通过近三年来县委、县政府的文旅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旅游项目、种植药材入股、劳动就业、农旅联动、文化演艺等七种模式,来激励村民兴旅游、兴产业增收致富。旅游产业的兴起,改变了衣食住行条件,让大窝村里的村民,步子迈得格外有力,有着饱满的精气神。

放眼望去,1万亩中药材,1760亩花卉、水果产业园绿满山坡,花儿绽放。微风吹拂,叶片摇动,我的心绪随之摇动,我看到近处桑树园枝条儿的殷实,密密麻麻的桑葚显露枝头,布成桑葚的海洋。我站在村子的制高点,错落有致的巴人山寨被翠绿的林子包围其中,明晃晃的公路纵横交错到户,一片燃烧的一窜红醒目的点缀,一幅壮观的画图定格在大窝村的土地上。

大窝村海拔700多米,植被好,空气好,夏天凉爽无比。村民们借助处于巴山大峡谷核心腹地契机,种植中药材,开发旅游景点,修建旅游民宿、酒店、修建休闲乐园,重庆、陕西、成都、达州等地很多游客来此休闲避暑,二十来度的温度,清新的空气,漂亮的巴人山寨、民宿,加上淳朴的土家民风,丰富的山珍野味,天南地北的城里人来了就不愿离开。

晚上,我们40余人下榻村里的一处民宿,夜晚燃起一堆篝火,举行赛诗赛歌联欢晚会至深夜。坐在民宿院坝里,凉风习习,不得不离篝火靠近一点,深蓝的夜空星星眨着眼睛,离得也格外近。四周的山峦熟睡了,我头一次在没有空调甚是空调的乡间民宿里,好像听见药材、山猴子、野鸡的呼吸。

很久没有睡得这样香甜,一觉醒来,阳光已从村背后的山头照射在对面的罗盘顶,反光将大窝村的清晨映照得一片亮色。趁着早餐前的间歇,我和老陈、柏林兄顺着公路又走了一程,路边的院子里,停放着亮色一新的小车,院坝花台里栽种的花儿绽放着喇叭口,几只赶早的蜜蜂在花之间跳来跳去。

乡上的老陈告诉我俩,短短的三年时间,大窝村发展民宿6家、特色民宿酒店9家。2018年,大窝村共接待游客5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700元。

离开大窝村,太阳已经从背后升上来,阳光下的大窝村充满一派生机,新一天美好的生活已经开启,来大窝村旅游的车辆陆续开来。

回走的路上,我终于明白老杨头天留给我的伏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