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钱儿
榆钱,不是花,而是榆树的果实,卵形,中间凸起部分为果核儿。因形状似铜钱,故名曰“榆钱”。每年的三四月份,一串串形如铜钱、绿如翡翠的榆钱儿,便先于榆叶簇拥枝头,在春光的沐浴下,格外引人注目。
榆钱儿曾给许多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出生在五六十年代以前的人,对榆钱大概记忆犹新吧!因为在那个年代,往往食不果腹。青黄不接的三月,榆钱儿便是他们充饥的最好食物。当代作家刘绍棠在他的《榆钱饭》一文中这样说道:“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杨芽儿和柳叶儿也能吃,可是没有榆钱儿好吃,也当不了饭。”可见他对榆钱有着深厚的感情。比我年长些的七十年代的人,他们谈起榆钱儿也是津津乐道。前几日在单位看见了一棵榆树,长满了榆钱儿。便与同行的师傅聊起来。他说:“他们小时候,也吃榆钱儿饭。每逢三月,榆钱长出,村里的孩子就爬到树上,大把大把地捋着吃。吃完后,再捋一筐背回去,让父母熬饭或者同白面搅和在一起蒸着吃。”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对榆钱儿也有些印象。小时候,在村里榆树是很常见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看见同学摘榆钱吃,有些好奇。也捋了一把,半信半疑地放到嘴里,小心翼翼地咀嚼。吃完后,生怕会吃出病来,脸色吓得难看。回家后,母亲发现我脸色不好,便问我。我将吃榆钱的事情告诉了母亲。听后母亲笑了,对我说:“不用担心,榆钱可以吃。小时候经常吃不饱,每到榆钱儿长出的时候我们就用它来充饥。而且听你太姥姥讲,吃榆钱儿不仅可以充饥,而且对身体也有好处。”听完母亲的话,我悬着的心才落下来。而今,女儿也尝试了榆钱儿的味道。 上周末带女儿去青年公园玩儿,无意间看见了榆钱儿,顺手捋了一把放到了嘴里。女儿看见了很惊讶,也吵着要吃,我捏了两片放到她嘴里。她将信将疑地嚼着,然后欣喜地说:“爸爸,还有些甜味儿呢!”
现代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渐渐地淡忘了它的存在。如果,每逢榆钱儿长出时,采一些做成可口的菜肴。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饮食,让我们回味童年;而且益于身体健康。